折旧与企业所得税■折旧(摊销)1、概念▲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之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部分转移到产品和劳务中,通过产品或劳务的出售而收回(的价值)一部分仍然保留在固定资产上,即为固定资产净值或剩余价值转移价值、折旧价值▲固定资产折旧指固定资产因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或服务中去的那部分价值☆从折旧的现金流转来看,固定资产折旧是以成本的形式从收入中提取用于补偿固定资产损耗的价值☆折旧只是一种会计手段,并不构成现金流出,但在估算利润总额和所得税时,它是总成本费用的组成部分▲摊销指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分摊(类似于折旧),一般没有余值诸如版权、专利权、特许使用权及商标权等资产,并形成固定资产更新的准备金把以前发生的一次性支出在以后年度(或季度、月度)中进行分摊2、影响折旧的因素▲折旧基数——固定资产原值为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即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固定资产净残值指预计的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数额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净残值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5%,由企业自主确定。否则,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直接影响着生产经营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时,不仅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还要考虑其无形损耗具有主观随意性3、计提折旧的范围▲计提折旧的规定资产范围①房屋及建筑:不论是否使用,从入账的次月起计提折旧②在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③季节性停用和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④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⑤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的范围①除房屋及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②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③以提足折旧但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④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⑤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补提折旧,其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注意二者的区别■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有权选择具体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折旧政策)。在开始实行年度前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需变更的,由企业提出申请,并在变更年度前报主管财政机关批准1、平均年限法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年折旧率=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年折旧额=(直线法、使用年限法)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折旧年限×100%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例1:某企业一台专项设备账面原价为160000元,预计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00元。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解:☆重视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是不一致的☆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是不一致的50001-160000=100%=19.375%5=16000019.375%=3100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元)2、工作量法(年产量率折旧法)每一工作量折旧额=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考虑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适用于各种时期使用程度不同的专业大型机械、设备例2: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的原价为6万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50万千米,其报废时的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里程4000千米。试计算该辆汽车在本月的折旧额。解: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100%60001-5%==0.114500000==()单位里程折旧额(元/米)本月折旧额40000.114456(元)3、工作时间折旧法每小时折旧额=某年折旧额=该年工作小时数×每小时折旧额资产原值–残值使用期总运行小时数×100%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年折旧额=例3:某企业一台专项设备账面原价为160000元,预计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00元。按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解:折旧的基数=160000–5000=155000(元)年数总和=5+4+3+2+1=15(年)第一年年折旧率=5/15;第二年年折旧率=4/15第三年年折旧率=3/15;第四年年折旧率=2/15第五年年折旧率=1/15N+1-j预计折旧年限的年数总和×100%(合计年限法、年限总和法)预计折旧年限×(预计折旧年限+1)÷2(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1550005/1551666.67()1550004/1541333.33()1550003/1531000.00()1550002/1520666.67()1550001/1510333.33()第一年折旧额元第二年折旧额元第三年折旧额元第四年折旧额元第五年折旧额元5、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折旧,后期少折旧,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得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年折旧率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年折旧额=预计折旧年限×100%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平均年限法2☆利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为了避免出现最后一年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低于其预计残值的情形出现,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分摊例3:某企业一台专项设备账面原价为160000元,预计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解:年折旧率=2/5=40%第一年折旧额=第二年折旧额=第三年折旧额=第四年折旧额=第五年折旧额=160000×40%=64000(元)(160000–64000)×40%=38400(元)(160000–64000–38400)×40%=23040(元)(160000–64000–38400–23040–5000)/2=14780(元)(160000–64000–38400–23040–5000)/2=14780(元)第二年年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偿债基金折旧法:原理:假定一项基金,每年将等额的钱存入该基金,该等额基金加上每年利息能等于扣除残值后未来的资产原值。)%,,/)((0niFALPA特点:1、当折算利率不为零时,每年提取的折旧偿债基金A为:2、第n年末的残值:这说明偿债基金折旧法能够保证将资产原值扣除残值后在使用期内分摊完毕。1)1()()%,,/)((00niiLPniFALPA01)1()(0iiALPn年金折旧法:原理:假定一项基金,每年将等额的钱存入该基金,该等额基金加上每年利息能等于扣除残值后的资产现值。如前例,计算如下:)%,,/))(%,,/((0niPAniFPLPA■折耗1、概念指像矿山、油田、森林等这一类自然蕴藏的资源经过开采、砍伐、提取而逐渐减少的价值2、折耗与折旧的区别(1)对象不同:折旧针对固定资产;折耗针对自然资源而言(2)发生条件不同:递耗资产只有在被开采、砍伐才会发生折耗;固定资产即使闲置不用也会发生折旧(3)实物形态变化不同:递耗资产因生产而蕴藏量日渐减少,终至耗竭;固定资产的价值虽因使用等原因而减少,但其实物形态并不变(4)在生产中起的作用不同:递耗资产生产的产品往往为可直接销售的商品;固定资产则在形成可供销售的商品过程中期间接地作用(5)重置性不同:折耗资产一般不能重置;固定资产大多可以重置(递耗)■成本费用相关概念1、概念:项目生产运营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的总称在运营期内为生产出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它不仅包括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如工资、原材料),即:付现成本;也包括以前发生需要在多个会计期间分摊的费用(如折旧、摊销),即:非付现成本。3、总成本费用的构成(财务会计规定)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直接支出制造费用:生产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工资和其他支出: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2、总成本费用: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发生的费用: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4、总成本费用的计算(技术经济的规定)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折旧费+摊销费+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其他费用5、经营成本☆项目经济评价中所使用的特定的概念,其目的在于便于进行项目现金流量的分析☆总成本费用中扣除折旧费、摊销费等非付现成本和利息支出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为什么要在技术经济分析中引入经营成本这一概念(或者说,为什么说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不是经营成本的组成部分)?:指投资项目在生产经营期的经常性实际支出■企业的收入、利润和税金☆企业的收入、利润和所得税的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进行的权责发生制所反映的经营成果与现金的收付是不一致的1、收入销售(营业)收入=产品销售单价×产品销售量2、利润销售(营业)利润=销售(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实现利润(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税后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补充知识点(一)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指会计核算中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方法。即凡属本期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不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本期收到的款项也只作为预收款项处理,而不作为本期收入。凡属本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出,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不属本期的费用,即使在本期支出,也不能列入本期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企业会计处理中处处可见。如本期销售出一批产品,期末款项尚未收到,但在会计处理上应把它作为本期营业收入。如企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尽管固定资产在本期尚未毁损,不必更新,但它的一部分价值已在本期消耗掉,因此要将这部分价值以折旧的形式提取出来,记入本期费用。补充知识点(二)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所发生的其他各项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包括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两部分:•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营业外收支的特征•作为营业外收支,必然同时具备两个特征:•一是意外发生,企业无力加以控制;•二是偶然发生不重复出现,即不具备再生性。不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的项目应作为正常经营利润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与企业经营无直接联系的经济业务,如发生自然灾害、非常事项或其他客观因素造成的财产损失,以及其他各种意外的收入和支出等等。在计算企业总额时,把一与经营活动无直接联系的收支与营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区分开来,在报表上单独列示,目的是为了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合理的考核,同时加强各期利润信息的可比性和预测性,向报表用户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补充点(三)补贴收入•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收到的税费返还或财政补贴款等。企业应设置“补贴收入”科目核算发生的补贴额,并按补贴的具体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补贴收入核算的内容(1)收到先征收后返还增值税补贴收入(2)国家按规定给予企业的销量或工作量定额补助(3)收到专项财政补贴3、税种(1)流转税及附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2)资源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3)财产及行为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它是可进产品成本费用的税金(4)所得税:从企业实现利润(利润总额)中扣除。☆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是从销售收入中直接扣除的,故可通称为销售税金及附加4、利润分配的顺序①税前利润弥补年度亏损。企业发生年度亏损的,可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②税后利润弥补亏损。连续5年未弥补的亏损,用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弥补③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净利润弥补5年前亏损后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当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