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出口行业不完全汇率传递研究姓名:文尧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郑平20081101中国出口行业不完全汇率传递研究作者:文尧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2条)1.学位论文王慧梅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20081、本文的主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和国际贸易规模与日俱增的世界经济环境中,研究汇率这一重要开放经济模型中最重要的杠杆变量,分析其变动对出口贸易价格的传导机制和效率,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般而言,汇率波动会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实际上,我国的出口贸易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尽管出口价格在上涨,但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速并没有下降。这其中的原因不仅可以由中国的生产成本较低、劳动生产力的提升来解释,汇率价格传递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造成我国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主导火线是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随着近年的弱势美元政策被动贬值,按照传统的汇率理论,汇率的下降进而会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国际经济学界的研究对汇率不完全的进出口价格传递起因从不同的角度做了解释,例如在外生汇率变动和粘性工资的前提下汇率传递程度与产品的差异性以及进出口企业的市场份额有关,另外贸易和汇率政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汇率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混合回归的方法,研究2005年1月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化对中国产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结合出口产品的具体实际,使用分布滞后模型估计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短期和长期传递效应,设定计量方程,进行一定的计量检验,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主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1)中国产品出口价格是否存在汇率传递?如果存在汇率传递,其传递程度如何?进而结合实际,做如下分析(2)在不同通货膨胀水平下,出口汇率传递率的差异?(3)汇率升值对解决出口贸易额影响,以及对贸易平衡的贡献程度?(4)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本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以中国近三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人民币汇率的出口价格传递率做了细致的实证研究,分析显示中国出口贸易的汇率传导是属非完全传递的,以外币计价的出口汇率传递率为0.163,较长期传递率为0.230。进一步地,本文通过不同通货膨胀时期内的对比分析,表明在低通货膨胀期间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率较低,而高通胀时期则较高。对出口贸易额的汇率弹性的测度分析表明,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额会下降而外币计价出口额将会上升。中国进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低表明,随着人民币升值,需要调降出口产品的人民币价格,这意味着出口商的利润空间将缩小,出口商作为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势必会把汇率变化的风险转嫁到工业生产者身上,影响生产者收入的提高。我国政府应当合理调整我国产品出口结构。第一、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第二、实行产业化经营,加强出口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第三、建立产品出口市场和价格指导机制;第四、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要积极主动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产品;第五、提高科技水平,改变出口产品品种结构。针对目前我国实施的刺激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本文也给出了肯定的意见。2、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进出口商品汇率传递效应的理论分析,主要是对本文所涉及的汇率传递及其相关概念做一定的说明,同时还介绍了汇率变动与进出口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汇率制度下汇率传递的情况。第二部分是相关文献回顾,针对研究对象将目前的主流研究成果做了相关归纳和总结,从我们的文献梳理中可以看到,研究汇率对价格传递效应的文献可以从其研究内容上分为两类,一类文献研究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价格的传递作用,而另一类则更加关注汇率变动的进口价格传递效应。第三部分是数据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框架确定相关变量序列,接着对其进行模型适应性的检验;其次,考虑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构架确定最有滞后阶数;以研究出口价格与汇率以及相关变量间的短期动态调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汇率等因素的冲击的反应以及各因素对预测误差的贡献。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在第三部分建立的模型基础上,对样本数据选择计算并且对实证结果给出测量,得出相应的结果根据测度计量和实际验证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进出口贸易有两个特点:第一、由于生产周期的限制、进出口产品结构等因素,在短期内我国出口产品数量波动剧烈;第二、由于出口贸易商吸收了大部分的汇率变化,在长期内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汇率传递程度较低。第五部分针对实证结果分别从企业、政府以及政府和企业协调的等三个方面给出政策建议,并与我国现有的经济状况联系,得出要想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不仅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目前情况下,更重要的要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主要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第一,是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在本篇论文将被广泛运用,从区分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两国模型出发,通过出口贸易的最有水平,进而获得出口汇率弹性的一般表述,并揭示了汇率传递率同出口贸易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边际成本水平的稳定关系。另一方面,基于出口贸易的汇率一价格框架,选取近三年来中国出口贸易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的估计,定性地评价中国出口贸易品的价格汇率传递率水平。通过不同通胀水平下的比对模型,得到了出口汇率传递率水平和通胀水平的关联。最终以实证模型解释了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额和贸易平衡的影响。两者的联系既是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同样也是从定量到定性分析的过程。第二、是比较分析的批判与继承汇率作为开放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变量,对国际贸易有直接深刻的影响。对汇率的贸易传递率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一些积极成果,本文在批判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稳定的模型分析,针对今年中国的贸易情形做出的很好的解释。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模型与实证分析的全局性。本文模型和实证分析全局的考虑了出口价格的主要相关因素,尤其是揭示了出口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出口量同汇率波动的短期和长期关联。其二、进行了关于通胀水平的比对分析。通过具有比较性的通货膨胀水平时期,即2005年3月到2006年11月的低通胀水平期与2006年12月到2008年6月的较高的通胀水平时期,分析了汇率传递水平的区别,印证了低通胀时期传递率低,高通胀时期传递率高的结论。其三、区别而有联系地分析了出口价格、出口贸易额的汇率弹性。既分析了中国贸易品的市场结构属性和竞争力水平,也解释了出口贸易平衡同汇率的影响。2.学位论文李伟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研究2009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并面临巨额的资金与资本流动,因此,汇率变动对一国物价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通常,名义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品的进出口价格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被称为汇率传递效应。全球范围内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不完全汇率传递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不完全汇率传递会令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受到制掣,从而对于一国货币政策的执行、贸易收支的调整、汇率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冲击的国际传导等具有重要含义。因此,不完全汇率传递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br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逐渐加大,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选择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传递的机制、规模和滞后性等,揭示导致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并考察不完全汇率传递效应下我国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通货膨胀治理、贸易收支调整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等重要问题。br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研究路线展开分析。具体而言,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br 第一部分(第一章),导论。作为开篇之论,导论部分概括性地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动因与意义,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说明本文的创新之处,介绍本文的逻辑框架和结构安排。br 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三章),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对国内外不完全汇率传递经典文献的回顾。本章从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和政策含义三个层面,梳理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向。本文的理论分析(第三章)建立在第二章国内外文献研究基础之上,在吸收并借鉴国内外经典文献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界定了汇率传递的定义和作用机制,评述了汇率传递效应的衡量方法,分析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的决定因素和相关影响。这些理论分析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和规范性的理论支持。br 第三部分(第四章),实证研究。这一部分首先对我国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这是本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之间的过渡,也是实证分析之前的基础工作。然后,本文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并结合中国实际考察了食品价格冲击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本文通过将名义有效汇率和价格等宏观经济因素纳入同一个VAR系统中,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技术来考察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冲击对国内价格水平的短期动态影响。以上实证研究都表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具有不完全性和滞后性,并且食品价格冲击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非常大。以上实证分析都以中国当前的现实状况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中国实际对实证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必要的解释,这使本文的实证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br 第四部分(第五章、第六章),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含义。基于对前文基础理论和实证结果的综合分析,这一部分探讨了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和政策含义。其中,第五章首先给出一个不完全汇率传递下的最优货币政策模型,在一个一般均衡的粘性价格模型中,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就是对包括汇率冲击在内的各类经济冲击做出反应,其中,利率对汇率冲击的最优反应程度与汇率传递效应正相关。然后,本论文结合中国实际,给出不完全汇率传递下我国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第六章深入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完全汇率传递对于我国通货膨胀治理、贸易收支调整和汇率制度改革等现实问题的启示和意义。在研究期间内我国同时面临本币升值与通货膨胀的形势下,以上政策含义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br 第五部分(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展望。这一部分梳理和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br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在研究内容上,本文系统梳理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的基础理论,运用两种不同的实证方法考察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从不完全汇率传递这一全新视角审视我国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对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做出了合理解释;在技术方法上,本文运用ARDL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传递的大小与滞后性进行实证分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实践应用上,从不完全汇率传递的视角来对我国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汇率制度改革、通货膨胀治理和贸易收支调整等展开分析,提供政策建议,这无疑是一个全新的研究和考察角度,至今为止,在国内外尚未见有系统深入的相关研究成果。br 不过,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研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受研究数据可得性限制,本文没有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又如,由于我国缺乏一个能够科学代表货币政策的变量,本文没有通过必要的实证分析,考察我国的利率变动是否对汇率冲击做出必要的反应,以及人民币汇率是否对我国货币政策具有较高的解释力。然而,以上不足之处也给作者今后继续从事人民币汇率传递问题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空间。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7ffb647b-a496-4ee0-84f2-9dd2014e241c下载时间:2010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