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汇率制度,看似灵活,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加无所适从,因为无论哪一种制度都无法很好的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中间制度消失论及对中国汇率制度的启示文章架构一中间制度消失论二中国是否适合固定汇率制三是否适合浮动汇率制四对人民币改革的步骤设计福州发票一中间制度消失(hollowing-outofintermediateregimes)论•主要论点:唯一可持久的汇率制度,是自由浮动的汇率制或者是具有非常强硬承诺机制的固定汇率制(如货币局制度或货币联盟)。中间汇率制度应当或者正在消失。•起源:Eichengreen(1994,1998)ObstfeldandRogoff(1995)Eichengreen明确指出在21世纪为达到特定汇率目标而酌情处置的政策规则将不再可行各国将被迫在浮动汇率和•货币统一之间做一选择.论据1:过度积累的未对冲外币债务在钉住汇率的情况下,银行和企业会低估货币下跌或崩溃的风险,因而会过分持有未对冲的外币债务!结果当贬值发生时,其本币收入不足以偿还这些债务,因此破产,并对经济带来破坏性影响!•论据2:不可能三角模型•完全的资本控制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稳定完全的浮动汇率完全金融一体化货币联盟Summers(1999)论据3:政治上的困难•当一些国家采取钉住汇率制并发现有问题之后,往往由于政治原因而必须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够调整汇率,或改变其汇率制度。但这时已经太晚,损失已经造成!故“中间制度”的代价可能太大!论据4:“可核验性”•“可核验性”是指市场参加者能从所观察到的资料中,在统计上推断出,政府所宣布的汇率制度确实是在实行中的制度。这体现了政策的透明性,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他们对汇率制度的可核验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证实为核验汇率制度所需的信息随汇率制度的复杂程度而增加!易纲的扩展三角学说oMEK(1,0,0)(0,1,0)(0,0,1)汇率制度角点解的理论基础汤弦(2001)通过建立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汇率动态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的结果表明,在中间汇率制度下,不同程度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的匹配性和公众恐慌诱发了各种货币危机。所以中间汇率制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建立起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之前,作为规则的“角点汇率制度”将是唯一的选择。1、放弃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制度(Exchangearrangmentswithnoseparatetender):一国不发行自己的货币,而是使用其他国货币作为本国唯一法定货币;或者一个货币联盟中,各成员国使用共同的法定货币。2、货币局制度(Currencyboardarrangments):货币局作出明确的、法律上的承诺,以一固定的汇率在本国货币与一指定外币间进行兑换,并且对货币发行当局确保其法定义务的履行施加限制。3、通常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Conventionalfixedpegarrangments):一国将其货币以一固定的汇率钉住某一外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篮子,汇率在1%的狭窄区间波动。4、水平波幅内的钉住汇率制度(Peggedexchangerateswithhorizontalbands):与上一类的区别在于,波动的幅度宽于1%的区间。如匈牙利的波幅为15%,丹麦为2.5%。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Crawlingpegs):一国货币当局以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值,对汇率不时进行小幅调整;或根据多指标对汇率进行小幅调整。6、爬行波幅汇率制度(Exchangerateswithincrawlingbands):一国货币汇率保持在围绕中心汇率的波动区间内,但该中心汇率以固定的。•7、不事先宣布汇率轨迹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Managedfloatingwithnopreannouncedpathforexchangerate):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以影响汇率,但不事先承诺或宣布汇率的轨迹。•8、独立浮动汇率制度(Independentfloating):本国货币汇率由市场决定。货币当局偶尔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旨在缓和汇率的波动、防止不适当的波动。1990以来,不少国家都开始放弃中间汇率制(或各种盯住汇率制),朝固定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的两极化方向发展。比如说:从1999年4月到2001年12月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无独立货币,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数目从45个上升到48个,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管理浮动,独立浮动)的国家和地区的数目从73个上升到83个。表明了各国和地区实行的汇率制度有两极化的趋势,而且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IMF成员国汇率制度情况类别汇率制度名称国家第一类放弃独立法定货币40(20%)第二类货币局制度8第三类固定钉住40第四类水平波幅钉住5第五类爬行钉住4第六类爬行波幅6第七类管理浮动42第八类独立浮动41(65%)二、中国汇率制度的角点解—固定汇率制是否适合固定汇率制?答案:否。原因:(1)固定汇率固有的缺陷。(a)汇率的国际收支调节功能丧失(b)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c)造成实际资源的浪费-保持储备(d)汇率的固定增加了无风险套利的机会70年代中期,大约85%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固定汇率,而现在,只有不到35%的发展中国家还实施这个体系了。(2)资本自由化与固定汇率制是危险的制度安排。Krugman(1979),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投机冲击模型(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模型假设:资本自由流动。政府干预外汇市场是通过自有的外汇储备。一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和货币危机由过度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所致。利率平价和购买力平价成立。完全预期路径约束下,实际的通胀率等于预期通胀率。本外币资产间、国内外商品间是同质的。交易成本为零。简化的模型Mt/Pt=a–bΠ=Pt’/PtPt=EtMt=Rt+DtDt’=μ•固定汇率制下,汇率水平固定为E,故Et’=0。•Mt=aEt-bEt’=aEt•Rt=aE-Dt•Rt’=-Dt’=-μ••MM=D+FMJADRt0t1T斜率为U斜率为-UsA(S)KPS(投机冲击)斜率为ut0t1T投机冲击对固定汇率制度的影响三、中国汇率制度的角点解--浮动汇率制(1)经济规模与汇率制度在汇率制度国家个数GDP总规模(亿美元)固定汇率制4018148固定汇率制(中国除外)396558独立浮动4162135•独立浮动汇率制国家的经济规模比固定汇率制国家的经济规模大许多。原因:•(1)大国多为发达国家,资本管制少,若实行固定汇率制,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经济规模小的国家,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同时,防御力较弱。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浮动汇率制的优点•汇率能发挥其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有利于各国自主决定其货币政策;•只要国际收支失衡不特别严重,就没有必要调整财政货币政策,从而不会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的实现;•减少了对储备的需要和资源的浪费,并使逆差国避免了外汇储备的流失•浮动汇率制的缺点•汇率频繁与剧烈的波动,使经济主体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所造成的外汇风险。•2、经济发展水平与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国家(个数)人均GDP(美元)与全球人均GDP之比固定汇率制401086.70.20固定汇率制(除中国外)391647.00.31独立浮动4113888.72.61•分析:;独立浮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固定汇率制国家。(1)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金融发展程度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较为完备,较少实行资本管制。(2)有一些固定汇率制国家收入较高,但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高收入来源为出口给美国的石油收入美元,因此采取了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3、经济开放度与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国家经济开放度固定汇率制4050.9%固定汇率制(中国除外)3963.1%独立浮动4127.6%分析:•独立浮动制国家平均经济开放度最低。一国经济开放度越高,汇率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就越大,故而为防御风险,较多采用固定汇率制。•中国汇率制度发展回顾:1949-1952频繁调整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1953-1972基本保持固定的钉住美元汇率1973-1980钉住一篮子货币1981-1984官方汇率与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1993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94-单一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四、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步骤设计我国经济自由化程度并不太高,不具备汇率一步到位自由浮动的条件。我国贸易领域、投资领域存在很多管制,利率也没有市场化。存在诸多管制的情况下形成的各种价格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市场供求,如人民币基本上看应该是升值趋势,但由于汇兑等方面存在一些限制,误导企业产生贬值预期。在中国经济尚未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之前,一步到位地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并不合适。•1、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应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汇制。•2、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3、制定合理的汇率波动区间,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向市场传递一个央行减少干预的信号,有利于市场正视汇率风险。待市场逐渐适应汇率波动后,再视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外汇市场供求状况逐步扩大浮动区间•4、改进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干预机制.央行入市干预的交易日数超过总交易日数的70%•5、协调好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关系成功案例:智利由爬行钉住汇率变为浮动汇率制。从1988年至1997年5次调整波动区间的宽度,从±3%变为±12.5%。1992年至1996年数次调整了中心平价波兰由爬行钉住汇率变为浮动汇率制。90年代以来,逐渐扩大波动区间,最终形成浮动汇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