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论述题案例分析题题库与《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及答案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论述题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09)一、论述题1.联系实践,阐述如何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现代化?答: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素质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首先是其思想观念的现代化(2分);其次是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2分);再次是知识构成上的现代化(2分);最后是能力素质的现代化(2分);即教师应具有一个完善的能力结构(2分)。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2.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结合的必要性和要求。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2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有其建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它既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也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2分)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2分)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2分)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2分)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3.论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并结合实际论述教师个人如何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答: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一般可从以下八方面的价值追求和具体目标体现出来:教育普及化、教育国际化、教育民主化、教育法制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多样化、教育整体化,以及教育终身化。(5分)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素质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首先是其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其次是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再次是知识构成上的现代化,最后是能力素质的现代化,即教师应具有一个完善的能力结构。(5分)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4.请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实例,谈谈你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答: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教学过程规律性的反映(2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分)(2)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2分)(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2分)(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1分)(5)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1分)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5.联系实际,阐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答:教育的经济功能:要点部分共10分:(1)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方面,教育可以把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另一方面,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能力形态,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4分)(2)促进经济增长。教育以培养人为己任,人是劳动力中最关键、最能动的因素,教育能提高劳动力的劳动熟练程度,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3分)(3)推动科技发展。通过教学,首先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科学知识再生产,完成培养人的任务与使命;教育还可以通过科学研究,也能生产新科学知识和新生产力。(3分)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6.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答:执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也要对他们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言行一致的品格。(2分)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应注意:(1)要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2分)(2)要注重对学生晓知以理、导之以行。(2分)(3)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2分)(4)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2分)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7.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答: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2分)。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第一,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3分)第二,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3分)第三,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2分)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答:要让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应根据实际来选择和运用说理的方式,几种方式结合使用:(1)说理要有民主性,不能以空洞的大道理去压人;(3分)(2)说理要有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3分)(3)说理要有真实性;(2分)(4)说理要生动有情,富有感染力。(2分)要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应注意:(1)说理要有民主性A.不能以空洞的大道理去压人,不能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学生接受现成的结论;B.给学生留有理解、思考的时间和余地;C.说理时教育者应以平等、公正的态度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敞开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D.对一时还不能理解的问题要启发引导;E.对不同的意见可以通过讨论、调查、参观等各种形式来统一思想。(2)说理要有针对性A.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B.针对性不仅是对缺点错误而言,也针对优点和长处。针对优点和长处,可使受教育者受到鼓励,针对缺点或问题,可使其得以省悟。(3)说理要有真实性A.要善于把理论变成学生可感、可知、可信的事实,使学生体验到“理”的普遍意义;B.只注意联系实际而不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理论的指导意义,就难以真正使学生对其产生深刻印象,还有可能把它束之高阁。(4)说理要有真实性理论的魅力,不只在于它的科学抽象,还在于它能借肋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和人的情感等变得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是说理中不可忽视的。9.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答:(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分)(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学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3分)(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4分)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要正确对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代表社会利益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育活动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懂得如何帮助、引导学生以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它只有通过学生的学这个内因来起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互相依存相互的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而要使学生自觉掌握知识主要靠调动学生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10分二、案例分析题1.(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问题: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2.(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下面一个事例教师会经常遇到,如果处理不好,教师会陷入尴尬境地。“上课说话,为什么不注意听课?出去”,老师对一位学生发出严令。这位学生没有出去,“听见没有,叫你出去”,老师加重了语气,学生仍不出去,老师奔下讲台,冲到学生跟前,用力往外拉,学生死命拉住桌子,眼里含有敌意,全班学生都看着这位威严的老师,老师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问题:分析上面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如果你是教师,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解决?首先,老师反复重复这样做,是因为老师说了话学生没听,他的威严受到了损坏,根据老师的言语和行为,可以断定老师是一个急躁情绪冲动的人,而且要面子。对于此学生,自然对老师已存在抗拒心里,一般来说出现这个情况肯定是有前因,这类问题不是第一次,所以孩子眼里充满敌意。老师自然尴尬,因为她没想多会是这样结果,她认为她的权威可以让这名学生出去,并且经过这么折腾她更会无地自容。如果是我遇到说话这种问题,首先要排除说话原因是什么,是问作业还是谈学习无关的是,抓到证据才让人信服,不要太早下结论,这样只会毁了孩子的自信心,并且存在抵触心里,这是第一。第二,老师因为这是发火是很幼稚的错误,这种小事总发火学生都第一。第二,老师因为这是发火是很幼稚的错误,这种小事总发火学生都麻木了,以后再有其他问题还怎么处理。所以这位老师只是在情绪化处理问题,只能说明会教东西,谈不上管理。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听课风波新学期开始后,刘校长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以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希望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会议后的第一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及主任都肯定了这种做法,同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的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虽说有不同意见,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可是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了。这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那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背书。”一句话,就是不愿让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可想而知,这一次校长、主任们真的坐冷板凳了。这样的听课遭遇软抵抗,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刘校长陷入了沉思。问题: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课程评价,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这本无可非议。但为什么刘校长组织的听课却事与愿违,出现无法坚持下去的状况,原因何在?学校对于教师的课程评价应该坚持什么取向?选择何种模式?答:课程评价是对课程价值的研究过程。学校管理中的课程评价,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恰当的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等。学校课程评价首先要确定恰当的价值取向。根据不同的标准,课程评价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型。而事实上,课程评价中的各种要求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教材的科学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课程接受者的身心特点,均影响课程的设计。因此,对课程的评价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课程评价不仅要有正确的理念,同时要有好的评价方式。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等。每种评价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擅长评价特定的内容。因此,要根据每种评价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学习课程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式选择,或者综合性选择,以充分发挥学校对课程评价模式的管理作用与功效。4.(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