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稿)在全市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全市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这一创新性重大战略部署,首次将“大安全”与“大应急”并举,并提出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框架,错定了新征程应急管理事业创新发展新方位。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科学谋划、推动实施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XX方案,全力服务保障建设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认清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重大意义(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随着疫情平稳转段,经济全面复苏,全市安全风险种类持续增加,总量持续累积,变量持续显现,不同风险之间的耦合、叠加、联动效应日趋明显,统筹发展和安全面临现实挑战。受全球气候交暖趋势影响,自然灾害更具极端性和突发性,全市既有洪水之患,也有干旱之忧,守牢水安全底线刻不容缓。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的多样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必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实施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行动。(二)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标建设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任务,我市应急管理体制还处于塑身定型期,特别是责任体系不够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仍然薄弱,应急处置能力参差不齐。落实“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进一步处理好“统”与“分”、“防”与“救”、“上”和“下”的关系,做到风险防范更主动、应急准备更充分、应急救援更高效。(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的必然要求。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当前,平安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生命财产安全扩展到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标准更严、要求更高。XX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历史使命,加快先行区建设,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西化同步发展,必须站在为全局计、为长远谋的高度,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有利于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确保社会安宁、人民安康、发展安全二、准确把握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科学内涵(一)站位的大格局。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站位国家安全,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最新攀画。新时代新征程,应对各类风险特别是不同风险交织而成的“风险综合体”,必须围绕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从战略高度、全局视角,审视和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坚持把高水平安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新安全格局作为新发展格局的基石,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二)价值的大统筹。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基础价值取向是保障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多重目标的有机统一,其根本价值追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逻辑。通过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治理模式由过去注重经济发展量的积累,向注重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尊严、健康等质的转化,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到实处。(三)客体的大范围。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聚焦公共安全,涉及事故灾难、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生物安全、个人信息安全、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全灾种”,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防、减、抗、敷“全环节”。(四)主体的大集合。固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需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命运共同体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就是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基层单位、公众、新闻媒体等一主多元、互补协同的公共安全主体架构,实现政府与市场、社会多主体协同。(五)手段的大体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需要统筹各类要素、各个领域、各方资源、各种手段。实践中,要从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法律制度、技术能力、资源保障、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统筹推动,抓好落实。三、勇担推动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历史使命(一)塑框架之“型”,持续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具有根本性、先导性特点。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塑造框架之型,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三部”(应急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完善组织架构,厘清工作职责、层级关系,提高运行效能。健全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制度,创造条件推动各级安委办实体化规范化运行,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建立联动机制。建立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层级之间、条块之间、军地之间协作联动机制,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前后衔接的工作格局。聚焦防汛、森林防灭火领域,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对危险化学品、燃气、特种设备等直接关系公共安全的事项,实施跨部门综合监管。(二)务柜架之“本”,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从“以事件为中心”转变为“以风险为中心”,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治理主体多元化。围绕把“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及专业特长优势,在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方面,提出高质量的建议提案。发挥专家、第三方服务机构作用,助力解决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基层部门发现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健全“吹哨人”制度,鼓励企业员工举报重大隐患、非法违法行为。拓展防灾减灾红安经验,引导辅警、灾害信息员、生态护林员、驻村干部共同参与防灾减灾培养基层防灾减灾“明白人”。深入贯彻企业主要负责人、全员安全生产职责“两张清单”,推动以点上之“安”成面上“全”。治理行为系统化。强化法治保安。扎实开展安全宣传“五进”,加强公共安全领域普法。加快推动《XX市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等急需法规制修订工作。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优化执法职能,强化执法力量。强化宣传促安。持续扩音造势,传播安全价值观。及时消声降噪,建立负面舆情信息核查机制,避免不当妙作。适时调弦定调,以建设性态度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解决真理离得近、真相离得远的问题。强化工程固安。用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精准服务全市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及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发展。结合流域综合治理、乡村振兴、区城协调发展,谋划一批防灾减灾工程项目。治理手段智慧化。总结XX等地做法,推动将“智慧应急”作为“智慧城市大脑”重要模块,全面接入工矿企业、城镇燃气、地下管网、桥梁隧道、高层建筑水库、渡口、林场等重点部位数据,对各类安全风险点实现超前感知、实时监测、精准预警。聚焦危化品、冶金、矿山等高危企业,逐步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向智能化无人迭代升级。治理载体精准化。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以及企业主体责任为牵引,突出重点、精准排查,奔着“重大事故隐患”去,完善闭环管理机制,建立责任倒查机制,推动真查问题、查真问题,确保整改到位、隐患消除。(三)筑柜架之“底”,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只有提高“应”的能力,才能减少“急”的概率。做实应急预案。体系化构建。推进建立“1”(总体预案)+“39”(专项预案)+N(部门及单位预案等)市级预案框架,加快完善市、市、县三级预案体系。实操化落细。指导督促基层、小微企业编制简明、易记、管用的应急处置明白卡。能动化应用加快布局应急预案数字化,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自动生成应急处置方案,辅助应急指挥决策,把预案变成“活案”。做强基地队伍。以XX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为牵引,一体推动XX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X个市级应急救援基地、X个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加强基层应急力量建设,总结XX、XX等地经验,大力发展政府专职消防队伍,提高救小、救早能力。做优应急机制。构建扁平化、数字化应急指挥机制,逐步实现市级直接调度到乡镇,确保指令下达零延误、上下联动零距离。完善XX市际联动机制、宜荆荆恩等市内城市群救援联动机制,实现“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依托A级运输型物流企业,布局应急物流网点,建立车辆、人员等信息资源台账,形成快速响应的应急物流机制。做强物资装备。加强救援人员安全防护装备、特殊灾害事故攻坚装备、通信指挥设备、工程抢险装备的配备。针对防汛大市实际市级层面重要抓好两栖挖掘机、打船、钢管桩等特种装备物资储备。优化应急抢险物资储备网点,支持大型企业储备工程救援大型装备,建立国储与商储、实物储与产能储相结合储备模式。支持XX、XX建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特种救援车辆、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鼓励配备家庭应急救生器材,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支持社区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提高公众自救能力。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