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心核目的提高福利十七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党章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写入报告制度保障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描绘了新蓝图第五部分三个重点--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四个更加--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二、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现状三、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一、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一)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符合民意,也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新阶段”“两个趋向”社会事业不被重视的原因改革开放前:60年代:国家200-300亿元经2010年:山东省2749.3亿元济实1977年:国家1000亿元力2010年:国家8万亿元改革开放之后:盲目追求GDP人们行为取向不到突破理想永远高于现实长远目标永远高于中期和近期目标目前迫切要求发展原因1、“以人为本”这种基本理念深入人心2、中国民众平等和独立意识普遍增强。解放思想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如何分享的问题目前迫切要求发展原因3、理性化观念迅速突进韩秀云(二)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改善民生,加快农村社会建设,有助于的实现“乡下人”社会公正共享每个人自由发展空间其次,改善民生,加快农村社会建设,有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民生问题和内需拉动直接相关:高收入群体:购买力最强,边际消费意识最低,换句话说就是消费的意识开始递减;低收入群体:消费意识最强,但是购买力最低;中等收入人群:购买力和消费意识都比较强。而如果一个社会的民生问题不好的话就意味着这个社会存在大比例的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中国现在就是如此,从中国社会结构群体来看是一个金字塔型的,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人数最多,占80%左右(城市和农村综合起来看),中等收入者占10%左右,高收入者就更少了。金字塔型社会的危害:1.稳定性。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带来的最大危险,就是社会不稳定。众所周知,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中间阶层的数量和规模比较大,精英和底层的数量相对较少,这样的社会结构有利于社会稳定。中产阶层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力量,他们是沟通精英和底层的桥梁和纽带,中产阶层庞大意味着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相对比较合理,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不会很激烈。2.公平感。在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中,经济社会资源的分配存在很大问题,贫富分化比较严重,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比较激烈,没有庞大的中产阶层作为缓冲带。比如当前流行的“仇富”、“仇官”等社会不满和怨恨情绪就是明证,这也是诱发社会泄愤等大规模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助燃剂”。“橄榄型”社会“橄榄型”社会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穷的很少,中间阶层却相当庞大。相对于金字塔型社会而言,橄榄型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安全。从社会学意义上说,中间阶层的壮大,使得对立的贫富两极成为一个连续性的排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助于舒缓贫富差距蕴蓄的对立情绪、以及由此衍生的系列社会问题。再经过约30年的时间,中国的社会结构一定能够实现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的转变。由此看来,构筑“橄榄型”社会已成共识。“橄榄型”社会,核心诉求首先是经济上的机会平等、分配公平。公共政策的调整,要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为目标,着力于缩小贫富差距。(三)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确保国家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了34.35倍城镇居民收入却增长了52.02倍,城乡居民人年均收入差距由1977年的2.22倍扩大到2010年的3.33倍。农村的稳定就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最突出、最重要环节。(砍手党)(四)促进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促进就业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五)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村公共事业可以取得较高的发展水平有学者所做国别的研究表明,在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国家,社会事业发展水平高。人类发展指标优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二、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现状(一)近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展较快。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健全。一是在农村初步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五保供养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专项救助制度相配套、临时救济为补充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是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四是建立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农民工、失地农民等针对农村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2、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主体地位逐渐显现。(1)我国政府由不承担农村社会保障的筹资责任逐渐演化为筹资的责任主体。(2)农村五保供养经费纳入了财政保障范围,(3)农村低保制度的资金来源也由初期的政府与集体负担转变为政府财政统一安排。(4)目前各地探索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变了这种状况,其保险费来源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改善民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保障程度逐渐提高:新农合制度,覆盖了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我国的农村低保和五保制度,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4、存在的问题(1)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相差悬殊。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均筹资水平不足100元,与城镇职工医保相差十几倍,也低于城镇居民医保一倍以上。(2)区域之间农民享受社会保障的差距拉大(3)尚未建立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地方政府为主”的资金来源制度仍然不足以保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二)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第一,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二,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切实保障了所有农村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第三,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实现了义务教育体制的深刻变革。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亿元,五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第四,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第五,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教育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1)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2)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较差,相当一部分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学校的校舍、教学设施、仪器设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待遇偏低、骨干教师缺乏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4)农村职业教育教学不能满足培育新型农民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学校的实习实践场所、师资队伍等普遍紧张。(5)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三、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一)转变发展观念,切实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1、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2、吸引社会资源进入3、建立新型供给机制4、依靠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二)合理配置资源,坚持农村教育优先发展。1、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2、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3、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4、以服务“三农”为方向,加大高等学校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5、以强化政府责任为关键,形成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合力(三)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一是要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区、镇、村三级卫生网络体系。二是全面铺开以“大病统筹救助、中病进入保险、小病治疗免费”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和药品监管,保障农民医疗和用药安全。五是广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重视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卫生知识水平。(四)坚持正确导向,繁荣发展农村文体事业。(1)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2)大力开展文化下乡和健康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扶持农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3)范农村文化市场,加强农村网吧、歌舞厅、棋牌室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监控和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4)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健身计划,(五)创新工作思路,统筹建设村级社会公共事业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关键是要加快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六)营造舆论氛围,形成关心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合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需要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