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及对汇率制度演进逻辑的思考作者:刘少波,丁菊红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刊名:学术研究英文刊名:ACADEMICRESEARCH年,卷(期):2004,(3)引用次数:3次参考文献(10条)1.易纲.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1997(10)2.吴运迪论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决定和制度安排2000(05)3.冯用富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汇率制度选择的方向[期刊论文]-金融研究2000(07)4.孙立坚对中国通缩出口真伪性的检验2003(11)5.黄达货币银行学19996.杨帆人民币汇率研究20007.张晓朴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20018.SwanTWLonger-RunProblemsoftheBalanceofPayments19639.EdwardsSExchangeRateMisalignmentinDevelopingCountries198810.FrankelJefferyANoSingeCurrencyRegimeisRightforAllCountriesorAllTimes1999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饶龙先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分析-商业经济2008,(3)人民币汇率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股市:一是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造成影响,人民币升值必将改变我国现有进出口状况,进而影响对进出口依存度大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业绩,尤其是对以美元结算的商品影响较为突出;二是对股票市场的资金供求造成影响,升值预期容易导致投机性资金的流入或流出,股票市场因此发生波动.2.期刊论文刘宜鸿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科技创业月刊2006,19(5)人民币汇率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股市:一是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造成影响,人民币升值必将改变我国现有进出口状况,进而影响对进出口依存度大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业绩,尤其是以美元结算的商品影响较为主要;二是对股票市场的资金供求造成影响,升值预期容易导致投机性资金的流入或流出,股票市场因此发生波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3.学位论文杨雪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波动效应与稳定机制研究2007本文以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为研究汇率升值的起点,通过对巴-萨模型进行符合实际的扩展,在扩展模型框架内对汇率升值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并藉此对我国人民币汇率近二十年的走势给以分阶段解释,结论是人民币汇率升值来自于赶超阶段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此结论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是持续性、长期性的过程,进而引申出对长期汇率升值产生的波动效应与汇率升值下稳定机制的理论探索。本文对汇率升值的波动效应研究,主要从贸易平衡效应、贸易结构调整效应、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和产出效应的理论研究入手,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汇率升值稳定机制的研究,主要以汇率升值稳定机制的来源(汇率干预)为切入点,理论上阐释了央行汇率干预的规则、汇率干预目标的实现,汇率干预的可能后果(即汇率升值与资产价格泡沫的联系和汇率升值与冲销干预的可维持性)。在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汇率升值的基础上,总结出本文的研究结论。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与主题、研究现实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预期创新的简单介绍。第二章:汇率升值的逻辑起源。本章从对历史上汇率升值事件的梳理中展开,接着界定汇率升值内涵、概括不同性质汇率升值事件的共性和差异,随后对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模型进行符合中国实际的扩展,并通过扩展模型分析、解释人民币汇率历史走势。在上述理论和我国实际结合的前提下,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人民币汇率升值是赶超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因而人民币汇率升值是长期性过程。第三章:汇率升值的波动效应研究。本章以汇率升值对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影响为研究重点,第一节研究汇率升值的贸易平衡效应,通过构建简单开放经济模型,在国际吸收法的框架内对一次性汇率升值和持续性汇率升值的贸易平衡效应给以阐释,并采用J一曲线理论对汇率升值的贸易平衡效应加以进一步分析,最后在对我国汇率升值与贸易平衡效应的实证研究和德国、日本两国汇率升值后贸易表现的比较研究中结束本节;第二节研究汇率升值的贸易结构调整效应,以微观厂商国外市场定价为研究基点,论证汇率升值对不同贸易产业的差异性影响,这种差异性影响最终导致贸易产业结构的重构,同时,实证研究了我国部分出口行业的汇率传递弹性,以估计汇率升值对贸易产业的差异性影响;第三节研究汇率升值的外商直接投资效应,通过介绍汇率波动下跨国公司投资模型,理论上推导出汇率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并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同外商直接投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四节研究汇率升值的产出波动效应,在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封闭模型下汇率升值对国内产出的影响,并通过引入外部变量冲击,进一步研究开放模型下汇率升值与产出波动的关系。第四章:汇率升值的稳定机制研究。本章主要研究汇率升值下汇率稳定的获得,即通过外汇市场干预来控制汇率升值幅度。第一节探讨我国实现汇率稳定升值的具体手段,即央行参考篮子货币干预规则的灵活性和可行性;第二节通过构建央行最小损失函数模型,理论上研究央行双目标(汇率目标和货币供给目标)实现过程和变量动态性;第三节研究汇率升值干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泡沫产生的理论机理,同时介绍了日元汇率升值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最后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背景下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可能性给以分析;第四节研究汇率升值与冲销干预的可维持性,借助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推导出汇率升值与冲销干预的不可维持性,并对我国冲销干预加以解释性分析。在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第五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是个长期性过程;(2)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不显著,长期内汇率升值会对贸易失衡起到缩减作用;(3)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贸易产业的差异性影响会推动贸易产业的结构调整;(4)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作用,汇率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抑制作用;(5)人民币汇率与国内产出具有双向因果关系;(6)参考钉住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升值过程中的稳定;(7)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隐忧;(8)人民币汇率冲销干预的可维持性面临考验。4.期刊论文韩灵梅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河南出口企业的影响-商业研究2008,(2)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有关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影响成了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外贸环境的影响,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河南出口企业的影响,使河南省出口企业继续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5.期刊论文孙靓莹试论人民币汇率升值理论及相应对策-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3)近几年,国际上相继提出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张.这一主张主要依据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判断.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币升值论的理论依据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并予以反驳,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并指出人民币现在升值弊大于利.同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成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对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6.学位论文曹勇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研究20062002年上半年,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就开始呼吁中国应对人民币重新估值。美国财长斯诺在次年5月的八国集团财长会议期间首次对强势美元政策进行重新定义,认为美元汇率自2003年以来的下降与弱势是美元汇价正在“适度调整”,人民币汇率已经低估,希望人民币的汇率升值。2004年,美国的一个制造商组织---稳健美元联盟试图说服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压,重新确定人民币汇率,并准备针对中国的“货币操纵”提起报复性条款。在舆论的炒作下,2003年以来,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一部分国外资金借机潜人国内,准备套取人民币升值的利润。面对国外强烈的升值压力,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测算来验证人民币汇率低估的程度,并对此种失衡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为了避免此种状况继续发展可能导致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冲击,本文有必要深人研究解决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以及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在保持国内经济金融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其负面影响。全文分为四部分,分别从现状、原因、对策三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章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测算先介绍了均衡汇率的基本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国际收支理论,并对这些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国际收支理论在中国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而利率平价理论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名义利率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实际利率,所以适用性不高。鉴于此本章第二节运用购买力评价和因素回归的方法对1980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测算,并通过不同方法测算的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目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仍然存在着低估。本章通过汇率理论的适用性分析和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同方法的测算,来验证是否人民币汇率应该重新确定。从实际估计的结果看,购买力平价和因素回归方法的估计结果都表明,1985年以前人民币汇率长期存在高估的现象,1985-2001年则出现高估和低估交替出现的现象,并且人民币高估或低估的平均幅度有所缩小,而2001年以后人民币汇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低估。由于在第一章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测算所得结果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所以本文第二章对导致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内容包括现实原因和制度原因两方面。第一节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到国际经济平均发展缓慢、国际游资的剧烈冲击以及美国、欧盟、日本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舆论干预和经济制裁成为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的主要来源。其中内部压力主要来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里我国CDP年均增长9.5%左右。而在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方面,自1994年成功地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除了1998年出现较小的资本项目逆差外,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双顺差”。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基础之上的:一是银行结售汇制度;二是中央银行实行被动托盘收购制度。这种汇率生成机制产生了外汇供大于求的压力,形成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升的态势。而外部压力主要来自一方面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为了减少与我国经常项目上的贸易逆差和抑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头,纷纷表态并且采取了相关措施要求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国际游资的威力更加为人们所认识。在利益的驱动下,国际游资不顾一切地搜寻可能存在的机会。然而当前世界经济趋缓,各国都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留给国际游资投机的利益有限。因此它们将目光转向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和一直保持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上,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最终迫使其升值以获取巨额利益。第二节从汇率形成机制角度揭示了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的根本原因,即造成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国际收支、外汇储备以及国际游资都是由于我国外汇市场自身不完善、现有的汇率形成机制在资本管制放开后突显的弊端所造成的。虽然目前我国的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是人民币汇率已经显现出了固定汇率制的一些特征却是不争的事实。易纲认为,对于资本账户仍然实行管制的发展中国家,任何实现浮动汇率制度的承诺最终都会收敛于固定汇率制度。所以人民币汇率失衡究其原因还是制度的问题。面对当前人民币汇率的低估情况,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本文根据我国国情认为应针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措施,即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而长期则需要从汇率制度入手进行调整从而改变汇率失衡的状态。面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所带来的汇率改革问题,是直接采用新的汇率制度还是先从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完善入手,第三章将从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必要性着手分析,从而得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改革应从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着手。从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与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匹配到商业银行改革等角度分析了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必要性。揭示了短期内汇率制度的稳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