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袁隆平一封信精选4篇【学习指导】这篇学习资料“致袁隆平一封信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致袁隆平一封信【第一篇】“袁老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杂交水稻。说起杂交水稻,他眼里永远都有光,并且‘滔滔不绝’。因为专注执着,他才能挺过杂交水稻科研发展过程中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几十年如一日,才有了今天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世界领先。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学习袁老师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张德咏说。袁隆平离世前,曾在三亚住院治疗。有一天,张德咏去医院向他汇报工作,时间已是晚上9点多。尽管很晚了,但他依然和张德咏交流了40多分钟,耐心细致地交代中心要抓的重点工作。“袁老师是我们中心的家长。他走了,我们都很难过。我觉得,学习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传承是对他最好的缅怀。我们会传承先生未竟事业,竭力做好世界粮食安全事业中的中国担当。”“我和袁老师相处了12年,他每次看到我的第一句话都是杂交水稻。他常说电脑里、书本里都长不出水稻,要种好水稻就必须下田。他也是这么做的。前几年他身体好的时候,每天都下田观察水稻长势,风雨无阻。我做栽培工作,那时候下田次数都没有他多。这两年,由于身体原因袁老师出差次数少了,但他经常打电话询问试验田情况,特别是水稻快成熟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打好多个电话来问。”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说。“我们做栽培工作的经常被人调侃,‘远看像种田的,近看像卖炭的,仔细一看是做水稻科研的’。”李建武说起来很无奈,“栽培工作又脏又苦又累,有时候我都想放弃。但袁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都坚持下来了,我们这点苦算什么?现在袁老师走了,但他的精神就是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再苦再累再难,我们都会接续他的‘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想。”同样感受的,还有中心研究员马国辉。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科研经费匮乏,从事水稻栽培工作的马国辉一度想离开。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去田间“打卡”,他拉着自己坐在田边,边抽烟边跟他说,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坚持。此后,马国辉担任中心党委书记期间,袁隆平依然要求他在长沙和三亚各种一丘高产田,与中心年轻专家“PK”,不能因科研管理工作而耽误科研。后来,马国辉退休,袁隆平又嘱咐他“退位不退科研”。“现在,我还在做第三代杂交稻攻关和耐盐碱水稻配套技术研究,并有了阶段性进展。虽然我已年过六旬,但我会像他给我起的绰号‘马似驼’那样,像骆驼般负重前行,不负他的期望。”心怀天下,敢为人先,他的科研从不“藏着掖着”1970年,袁隆平助手在海南三亚发现“野败”。为尽早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他没有藏着掖着,将珍贵的“野败”材料分发给全国相关协作单位。此后,全国大协作,在1973年迅速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育种,并很快育成了“南优”等系列籼型杂交水稻高产组合,使杂交水稻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张德咏在报告中还谈及,杂交水稻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后,袁隆平带领团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近80个发展中国家培养杂交水稻技术人才14000余人。现在,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杂交水稻试验试种和推广。“博士毕业到现在已20多年,我坚持应用研究,相继选育出了中国第二、三、四期超级稻代表性品种。我们缅怀袁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他的精神,破除‘四唯’,真正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希望我们团队,未来能像他那样,扎实推进理论突破,并致力于将理论突破转化为技术和材料的原始创新,助力新品种产量潜力大幅提高。”邓启云说。致袁隆平一封信【第二篇】敬爱的袁隆平爷爷:袁爷爷:您好!我是厦门市火炬学校一年级学生。我的爸爸告诉我:您今天已到天堂去了。您一生都在为国家做贡献——为了中国人民不会饿肚子而努力。哪怕到了病情危重时,您还在关心稻子的长势。经过您的努力,中国人再也不担心吃不饱了。您真是个伟大的英雄!妈妈从小就和我说:“吃饭要吃干净,不能浪费、不挑食。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她还教我背《悯农》这首诗。我现在终于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意思了。袁爷爷,悄悄告诉您:以前,我吃饭总是吃得很慢,又挑食,昨天还把妈妈煮的豆腐汤偷偷倒掉了。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今天,我不仅没有挑食,还吃得很快。妈妈还表扬了我的“光盘行动”。以后,我不仅仅自己要珍惜粮食,还要给同学们做好榜样。袁爷爷,虽然,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是我还是非常舍不得您离开我们。我以后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学习,长大后像您一样为国家做贡献。愿您一路走好,我们会永远怀念您!致袁隆平一封信【第三篇】袁爷爷:您好!我是厦门市火炬学校一年级学生。我的爸爸告诉我:您今天已到天堂去了。您一生都在为国家做贡献——为了中国人民不会饿肚子而努力。哪怕到了病情危重时,您还在关心稻子的长势。经过您的努力,中国人再也不担心吃不饱了。您真是个伟大的英雄!妈妈从小就和我说:“吃饭要吃干净,不能浪费、不挑食。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她还教我背《悯农》这首诗。我现在终于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意思了。袁爷爷,悄悄告诉您:以前,我吃饭总是吃得很慢,又挑食,昨天还把妈妈煮的豆腐汤偷偷倒掉了。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今天,我不仅没有挑食,还吃得很快。妈妈还表扬了我的“光盘行动”。以后,我不仅仅自己要珍惜粮食,还要给同学们做好榜样。袁爷爷,虽然,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是我还是非常舍不得您离开我们。我以后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学习,长大后像您一样为国家做贡献。愿您一路走好,我们会永远怀念您!致袁隆平一封信【第四篇】敬爱的袁隆平爷爷:您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六年级七班的吕政廷。很感谢您和王老师能给我们这个体验种海水稻的机会,借此机会我们体验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我们曾经在这块稻田里留下了汗水,留下了许多同学们的足迹;我们体验过播种、浇水、喷洒农药,进行插秧。我们失落过,也高兴过。如果不是您培育出海水稻,我们根本就没有这个体验机会,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才真正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里面饱含的深意,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要珍惜粮食。在疫情还未过去的暑假里,我们就开始在网上了解您,您为这个国家贡献的力量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没有您说不定我们的祖国就没有了粮食,就没办法发展起来。您用水稻救活了亿万人,我真的很敬佩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民以食为天,长大我也想当一名专门研究农作物的专家,要做一个不怕吃苦,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条件允许,10年以后,我想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再次种下属于我自己的农田。青岛,是沿海地区,之前从来没有种植过水稻,不太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大片的土地浪费了。但是没想到在这片盐碱地上,您创造出了神奇的海水稻,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奇迹,为中国乃至世界世界粮食的大幅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您做的是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事业,正是有了像您这样的缔造者,才筑起了世界粮食的钢铁长城。袁爷爷,我想在我们种水稻的时候可以邀请您过来为我们指导就好了,不过马上就要收割了,您应该很忙吧,真是太可惜了。祝袁爷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