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座谈会交流发言(驻村第一书记)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比喻道:“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到基层工作一年多来,坚持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收获了一些成长进步。回顾一年的工作,最大的感悟就是:做好群众工作不容易,关键要“接通地气”。——相比于“宏大叙事”,基层群众更关心的是“柴米油盐”。xx年xx月,根据组织安排,我来到xx县xx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小在农村长大,让我对做群众工作充满信心。刚到村里时,我就想尽快干成点“大事”,但每次谈到村庄的大规划时,总感觉在自说自话,乡亲们的兴致并不高。像这样碰壁经历一多,我便明白,群众工作没那么简单。相比于宏大叙事,群众更关心柴米油盐,必须了解群众的想法,才能走进群众的心里。我想起自己父母搞种植找销路时的愁容和不管多难对教育始终重视的坚定,便试着将心比心,从收入和教育的话题切入,聊一聊家常里短的“小事”。这么做还真有用,我慢慢对乡亲们的诉求有了更深的了解。综合乡亲们的需求后,我就在领导同事们的带领下,尝试去解决问题。我们邀请农科专家到田里帮种植户找寻莲子味道苦涩的根源,募集资金帮助村民维修家门口坏损的路灯,协调项目规划帮助村民修葺洗衣渠的台阶……这些工作的推动,靠的是党和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我们只是在抓落实时,把收集到的群众需求考虑了进去,但群众们谈起时,总会说“共产党好!”这让我体会到,群众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大事,只有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设身处地从群众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掌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做成一件事不易,既要找准路子、更要久久为功。在村里走访时,乡亲们告诉我,搞种植常常有价格时没产量,有产量时没价格,搞养殖则像坐过山车一样,风险比较大。从乡亲们口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明白了产业发展的不易。为带动乡亲们致富,村里选择发展乡村旅游。前些年,村干部带着乡亲们先后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培育了苗木和荷花基地,并开通了登山游步道,使村里的日游客量在高峰期超两千人次,用绵绵之力夯实了产业基础。去年底,我们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接续推进了招商引资等工作,目前正推进垂钓基地和民宿等项目的实施,期待通过业态的丰富进一步增加村里的游客量。经过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乡亲们在家吃上旅游饭”的目标,终于一步步即将变为现实。其实,村里也知道旅游产业见效不快,当初也想多搞些见效快的产业,但综合乡亲们的意见后,还是忍痛放弃了几个看起来不错的项目。大家当时觉得可惜,但看到一些项目陆续因土地、环境等政策原因被整改时,又庆幸当初没有盲目跟风,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村干部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既要因地制宜找准路子,也要在不超越发展阶段的前提下,久久为功。我认识到基层的事情不能“拍脑袋”,必须按客观规律来办,发展思路符不符合基层实际、政策措施能不能使大多数人受益,答案都要从群众中去寻找。——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各项政策落实才有了坚实基础。我在村里工作的最大感触是,国家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和记忆中的农村不同,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外出了,留在家里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勤劳淳朴而又热情,和他们待久了,常感到心里暖洋洋的。他们会在路对面很远的地方就和你招手,会热情地邀请你到家中坐坐,会把家里好吃的都拿出来分享,你不吃,他们还会假装嗔怪你。这些可爱的乡亲,正是我们工作所依靠的力量。从去年的疫苗接种,到今年的抗击奥密克戎,我们之所以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关键是有群众的积极响应。记得刚开始接种疫苗时,乡亲们都持观望态度,是村干部带头接种并广泛宣传,才打消了乡亲们的疑虑。在抗击疫情时,因为老人们只有老年机,对疫情防控政策了解不多,是村干部带着我走街串巷,用小喇叭里的“土话”和面对面的“大白话”,把党的政策传播到了村子里的每个角落。实打实的示范,零距离的宣传,激发了乡亲们的积极性,使得村里顺利完成了全民接种和全民核酸等任务。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做群众工作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和群众同频共振,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并最终把党的好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到基层工作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从学术殿堂到农村课堂,对我而言是极其难得的升华。我慢慢理解了组织的用心,那些在群众工作中得到的历练、积累的经验和获得的提升,就是组织最好的培养。我想,只有加倍勤奋地工作,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接地气”中提升服务群众的本领,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对得起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