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丰富性与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多样性要求我们科学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以来,学界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愈发重视,其中既有从时间维度出发的探索,又有从空间维度出发的思考,还有从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体系构建的论述,但从目前的研究看,还鲜有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一视角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体与环境等多种要素进行一体化综合考量的成果。对此,结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思考,对既有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营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构建四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一统筹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丰富性与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多样性要求我们科学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xx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考察调研时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对于我们统筹规划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之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进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有重要启示作用。1.建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xx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学生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因此,必须保证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的整体性、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递进性与育人过程的衔接性。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想变化实际与理解接受能力,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编写内容相互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课程设置上体现梯度性,保证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序过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分层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不同阶段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与接受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机能快速发展,但认知水平相对较低,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当是启蒙性的,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中学教育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道德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当是体验性的,应采用较为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展示、理论灌输、实践体验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理解和情感认同;在大学时期,学生普遍会经历“心理断乳期”,心理、智力、意志品质发展更加成熟,探索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当是探索性的,要加入研讨性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探索与反思,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自身信仰和行为认同。3.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了切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各学段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坚持“三个贴近”全方位协同育人,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第一,将贴近实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和前提,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分析不同学段学生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并引导受教育者从社会生活实际中升华其思想价值观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感和针对性;第二,将贴近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结合学生的成长环境,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养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第三,将贴近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充分了解学生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多层次精神需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二打造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教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也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着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共同体,形成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育人合力。1.建立纵向跨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互访交流机制。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就需要各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充分考虑学生阶段性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从总体上进行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设计。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内容虽然在性质与结构上具有很大的共通性,但在具体的教育深度与教育形式上应有所不同,而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是特定学段思政课教师一直任教于所在学段,缺少不同学段间的教学沟通与交流,所以难以避免地出现教育内容简单重复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不同学段间的交流与沟通。《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定期安排思政课教师去不同学段的学校听课、调研,了解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层次性与关联性,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创设各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交流平台。要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必须创设良好的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平台。一方面,要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创建高效的线上交流平台。第一,增进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线上交流与互动,使思政课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展开对话,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充分的理论探讨,增强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把握;第二,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能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集体备课,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第三,通过开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堂的方式,使思政课教师对其之前、之后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更加生动且全面的了解,能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为思政课教师创设线下交流平台,如惠及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训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学术会议等,使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能够在教育心得与实践经验的交流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践行。3.组建各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相融合的研究团队。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之间应当是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而理论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学术团队的研究和探索。因此,必须重视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方法论探索,深入了解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知识体系,以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各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学术研究上的融合发展,组建包括各学段优秀教师在内的科研团队,并对团队教师进行一体化培养培训与一体化人员管理,使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能够各尽所长、互相帮助,努力形成在科研领域与科研分工上各有侧重、在具体科研任务上协作互动、在科研的资源与成果上开放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以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效果的发挥。三营造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环境下形成与发展的,特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它由学校、家庭、社会等要素组成,其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强调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理念致力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良性互动,使立德树人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建立起责任分担又彼此协作的“共育”机制,为讲好思政课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使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果大于各个部分之和。1.优化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教师榜样、校风等方面进行的”,具有阶级性、导向性、全面性与潜隐性的特征。因此,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之中,营造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学校各因素贯通的一体化育人环境。第一,发挥好课程教学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将“思政课程”同“课程思政”有效结合,切实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第二,发挥好活动育人作用,积极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增强入队、入团、入党、重要纪念日等重要活动的仪式感,并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社会服务,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第三,切实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使教师成为学生发自内心信任与学习的榜样,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第四,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和人格尊严,使管理育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学校育人合力,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2.落实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基础性、普遍性、长久性、渗透性的影响,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的优化。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家长以身作则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关心子女思想品德教育、运用民主与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为子女的思想品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与此同时,家庭与学校间应积极就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进行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品德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3.净化社会环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处于社会大环境之中,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净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第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组织环境,创造民主、公平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优化管理方式,切实尊重组织成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和维护组织成员的权利与利益,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区环境,进行科学的社区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在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中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第三,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整合与优化,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积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教育力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加强不同教育环境间的协调配合、优势互补,合力构建立德树人新机制。4.创设实践环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亦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活动在人们思想观念的正确认识、接受与巩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体验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运用科学的活动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让受教育者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接受与践行统一起来,将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起来,使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人们的真正认同与不断巩固,从而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5.改善舆论环境。现阶段,大众传播环境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因此,必须加强对受教育者的舆论引导,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传播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优化对大众传播信息的筛选和解释。媒介所“传播”的世界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世界本身,而是被传播者选择与解释过的世界。而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却难以避免地接受着媒介对世界的选择与解释,而“思想政治信息带有价值信息的性质,大众传媒传播哪些思想政治信息,对其如何解释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