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的实证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农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的实证研究姓名:李新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财政学指导教师:陈东20090409我国农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的实证研究作者:李新明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蒋远胜.肖思顺转基因作物(GMCrops)技术经济效应及其对农民收入、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16(8)转基因作物是促进农村新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突径.本文通过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转基因作物发展的对比,重点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与技术经济效应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转基因作物研发对农民的收入、健康和环境产生积极影响.2.学位论文陈国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2005水土保持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水土保持环境效应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水土保持效益和作用的一个主要内容,目的是为政府制订和调整水土保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针对上述需求,依据水土保持学、农村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开发等学科理论,采用收集统计资料、社会经济调查、典型农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典型区域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给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和新的认识:1.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历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发现采用经济手段,消除区域贫困,是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和基础。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退化的生态环境、落后的社会经济、快速膨胀的人口互为因果,相互叠加累积,形成了一个“生态贫困双圈陷阱”,即贫困-投资不足-经济效益低下-贫困,形成一个经济恶性循环圈;另外,贫困-扩大开荒(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环境破坏(生态恶化)-贫困,又形成一个生态恶性循环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PRED怪圈,两个恶性循环链条的连接点就是贫困。以前人们认识到了生态恶性循环,因而采用恢复林草植被、修建淤地坝和谷坊等水土保持技术来治理水土流失,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阶段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对区域的效果不太理想,水土流失发生的区域经济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是由于忽视了市场经济的作用,没有注重水土流失严重的表象背后还存在一个经济恶性循环,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恶性循环对生态恶性循环有修补、激励和强化的作用,所以当生态恶性循环被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打破后,由于没有同时采用经济措施打破经济恶性循环,导致它能够修复并重建生态恶性循环,并且通过相互激励、相互强化,使二者变得很不容易被打破,区域的社会经济落后、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长期得不到彻底改变。为此引入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等理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采用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是办法开展水土保持,在思路上要创新,扩大水土保持的内涵和外延,将发展区域的社会经济也纳入水土保持的范畴,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水土流失问题,消灭区域性贫困,解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发展问题,打破两个恶性循环的连接链条,根治水土流失问题。2.研究发现开展水土保持后,首先由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引起黄土高原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接着影响到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而引起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也发生变化。在农村经济结构分析中发现,水土保持对区域的林、牧业(产值比重)发展并没有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但是对小流域的林、牧业发展却产生了积极影响,小流域的农业产值比重在综合治理后出现下降,林业比重明显上升,绝大多数流域的牧业和副业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受水土保持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其中兼业、季节性外出务工人员占有较高比例,自发外出就业占据主导地位。水土保持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收入结构的变化,目前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已经成为黄土高原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是在一些地区苹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3.分析结果显示水土保持与农村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水土保持提高了粮食单产水平,有利于加强区域的粮食安全,而充足的粮食供应是开展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条件。水土保持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率、发展高效农业和促进非农化。农民在收入水平提高后会增加对农业和水土保持的投入,另外劳动力转移减轻了土地承受的人口压力,从而减少了人为加速水土流失的发生。但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加对水土保持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由于劳动报酬低,一些地方的农民不愿意参加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农民在水土保持的投资方向上存在偏好,投资的功利性很强,表现为对农业开发比较重视,投资力度也大,这种做法不利于科学、合理地分配使用水保资金。4.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延安和固原地区的粮食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减产,固原地区在2000后逐步回升,并在2003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延安地区却持续下降,而定西地区粮食产量反而提高并保持高位稳定。实地调查中发现,如果没有国家的补助,大部分地区无法满足当地的粮食需要。目前固原地区和咸阳地区的粮食产量达到了中等安全水平,延安地区处于低安全水平,而定西地区和榆林地区则处于不安全水平。建议放弃粮食自给的过高要求,重新调整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目标,固原和咸阳两个地区由于已经实现了粮食自给,应保持粮食紧平衡并适时提高;延安地区则以维持当前农民的粮食自给为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投入逐步实现区域粮食自给目标;而定西和榆林则应以实现农民粮食自给为首要目标。5.构建了一套评价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效应指标体系。挑选了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流域治理度、土地利用率、基本农田面积、粮食单产、非农业产值共8个指标组成水土保持社会经济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估水土保持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6.建立了水土保持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模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一般方法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价,所以本文选择了灰色系统关联法作为评价水土保持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方法,并根据其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用于影响评价,同时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评价结果比较理想。3.期刊论文王图展我国农产品出口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农机化研究2010,32(9)利用我国加入WTO以来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产品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可以刺激农业技术进步和提高要素产出效率,并对农业总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主要来源的情况下,农产品出口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对农民农(林牧渔)业生产性收入增长的拉动上.统计显示,人均农产品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明显拉动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性收入增长0.13%.4.期刊论文吴先满.刘光平.蒋书明农村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3,(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始终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既需要推进城镇化,也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入世为契机,强化市场导向,积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变迁,可以有效地优化农村劳动力配置,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就此问题以江苏为个案进行了实证分析.5.学位论文顾广贤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经济效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的实证分析2009研究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本身存在一系列的困难,一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标准很难确定,二是由于统计资料的有限,而且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复杂多变,将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联系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效应较难评估,有些学者认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效应并不会反映在农民收入增长中,而是反映在农业资源的配置、农村生产效率上(宋洪远等,2000)。目前学者对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地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的陈述,实证研究的文献较少;比较著名的有钟甫宁教授(2004)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建立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模型,并预测在不同假设条件下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幅度以及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李国祥(2005)研究了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他主要通过分析农产品交易额与农民第一产业现金收入的增长,并运用相关假设推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试图运用实证方法来分析长三角地区农、林、牧、渔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效应。文章首先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结构状况进行研究和评价,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结构状况进行整体的把握;然后利用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中关于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变化的数据,通过对比农、林、牧、渔各产业产值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年均变化情况来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经济效应,并用灰色关联模型所计算出的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与农、林、牧、渔业各产值的关联度来验证;最后,文章建立一个家庭经营性收入年增长率预期模型,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农林牧渔结构变化对农民增收的效应情况也大不相同。文章最终的结论是:从2000-2007年,长三角地区无论是上海、浙江还是江苏,农业结构调整未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的年份多于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的年份,农、林、牧、渔结构调整还存在很大优化空间。文章的主要用到的数据是农林牧渔产值以及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文章假设通过物价缩减后的农林牧渔产值的变化代表其结构变化。6.学位论文袁蓉退田还湖地区社会、经济效应分析研究——以鄱阳县为例2006退田还湖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退田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遏制恶化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关系到鄱阳湖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到目前为止,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已经全面竣工,然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对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需要我们迫切关注和慎重应对的问题。本论文选取鄱阳湖地区的鄱阳县作为退田还湖效应分析研究的典型案例,以鄱阳县的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位于鄱阳县的珠湖乡和莲湖乡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6个移民新村和集镇进行了重点访问和移民问卷调查。采用了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即PRA)方法研究退田还湖地区农民的各方面的情况;采取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典型调查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鉴了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退田还湖的社会经济效应问题进行了分析。一、对所选择的案例地区的图件(2000年5月份)进行遥感解译,分析鄱阳县退田还湖后土地利用情况。二、分析案例地区退田还湖前后农村经济效应变化。经济效应包括直接经济效应(经济收入状况、经济支出状况、农民收入结构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变化)和间接经济效应(农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生活水平、住房条件)。三、分析案例地区退田还湖前后社会效应变化。退田还湖项目的社会效应包括移民就业的意愿和特征、总体生活满意度、基础设施条件,教育水平和条件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稳定以及移民的各方面意识问题等方面。本研究对退田还湖的社会经济效应进行了直观的综合评价,从而将为制定科学合理、相互协调统一的鄱阳湖地区移民建镇长远规划和城镇化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为退田还湖的后续工作和为中国其他类型的移民工程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分析方法和依据;为今后整个退田还湖工程效应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以实现湖区稳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7.期刊论文孙策.杨改河.冯永忠.杜英.徐丽萍.SUNCe.YANGGai-he.FENGYong-zhong.DUYing.XULi-ping关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经济效应的调查分析——以安塞县沿河湾镇为例-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为了研究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采用问卷和实地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安塞县沿河湾镇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经济效应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沿河湾镇充分利用自身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水果和蔬菜输出业,退耕7a来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约2倍.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在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农民收入也得到了提高.8.学位论文李功奎农地细碎化、劳动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