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德有品行方面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讲道德有品行方面5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讲道德有品行方面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干部讲道德有品行主题发言稿2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中明确指出:做合格党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比较完善、比较成体系的道德要求,集中体现在儒家学说中。比如,《中庸》中强调“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里的道,不仅仅是道德的意思,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天下的运行之道,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国家治理的道,这个“道”不是“道德修养”的“道”;二是儒家君子个人应该恪守的道,主要是指道德修养。因此,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君子的身体,不是今天在这里遵守这个行为准则,明天在那里就能不遵守这个行为准则;人多的时候做一套,没有人的时2/20候又是另外一套。这样是不行的,这样就不可能有你自己的道。“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因为“道不可须臾离也”,所以君子特别害怕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一言一行不符合道的要求。那么,要体现道,关键是要在“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样细小的、看不见的地方体现。从这点上我们能看出,中国儒家传统非常强调个人内心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外界的约束。《大学》中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也就是说,一个人关键是要坚守本心,不能自欺欺人。有些东西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关键自己要知道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确,要做对的事情。比如,每个人都不喜欢难闻的气味,而喜欢漂亮的东西,这是人的天性。但是对于道来说,如果我们像追求天性一样去对待它,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外在负担的任务,就是不对的。不能像“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君子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一样,而小人则不同,小人在一个人时喜欢干点坏事,但当他见了君子,他就怕别人看到他坏的地方,于是把坏的地方掩盖住,突出他自己的优点,而这优点可能是伪装的优点。《大学》中指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也就是说,做坏事,外人不一定能够看出来,可是归根结底自己做了坏事是骗不了自己的。所以,最根本的不在于外在如何,而在于要诚于中,内心要有道,这样3/20才能形于外。中国儒家传统对道德的修养有一个特点与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强调法治文化,也就是所谓的制度,个人只要不干坏事就可以,而在法律所禁止的坏事之外干什么都可以;中国不一样,中国强调个人的行为规范不是依靠外在的东西去约束,中国的文化传统更强调个人的内在,强调如何形成一套自己认同的价值理念,强调自我约束。但同时,也不要把中国和西方对立起来,好像西方强调用制度来管人,中国只强调用道德来管人;西方强调不要让人干坏事,中国强调让大家都成为圣人,这样对立是不正确的。西方虽然更多地强调法治,但同样也有道德。比如,西方有基督教文化,有各种各样的道德要求等;而中国虽然更加重视道德,但同样也有法律文化的存在,也有很多制度来约束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的每一个人。中西方的区别主要在于量上的不同:中国更强调个人的道德,西方更强调外在的制度约束。因此,不要总是把中国和西方割裂起来去看。这是儒家道德修养的一个特点。儒家的很多理论家也就这一问题进行过阐述。孟子曾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任何时候自己的内心是最重要的。曾国藩在总结一生的处世经验时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曾国藩遗嘱》有句话是“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可以看出,用一个词来归纳儒家道德修养的核心要求就是慎独,慎独是一个人自己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一套完善的价值体系,4/20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同时要自我约束,时时刻刻都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杨震却金的故事就能很好地展现这种儒家传统。杨震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字伯起,东汉弘农郡人,曾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调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时,昌邑令王密为答谢杨震知遇推荐之恩,深夜以10斤黄金相送。杨震看到黄金很生气,他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把你举荐给朝廷,让你为官,是因为我知道你的品行,认为你可以担当重任,所以是“故人知君”,故人就是指杨震自己,但王密却是“君不知故人”。随后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意思是晚上也没有人知道,就收下黄金吧。杨震又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非常羞愧地走了。杨震是在强调,你送我十斤黄金,两个人都是在做坏事,既然两人都知道这是在做坏事,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这就体现了真正的儒家君子对自身道德的要求,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要始终按照自己的道德操守来做事,要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讲道德有品行方面【第一篇】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中明确指出:做合格党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5/20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比较完善、比较成体系的道德要求,集中体现在儒家学说中。比如,《中庸》中强调“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里的道,不仅仅是道德的意思,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天下的运行之道,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国家治理的道,这个“道”不是“道德修养”的“道”;二是儒家君子个人应该恪守的道,主要是指道德修养。因此,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君子的身体,不是今天在这里遵守这个行为准则,明天在那里就能不遵守这个行为准则;人多的时候做一套,没有人的时候又是另外一套。这样是不行的,这样就不可能有你自己的道。“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因为“道不可须臾离也”,所以君子特别害怕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一言一行不符合道的要求。那么,要体现道,关键是要在“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样细小的、看不见的地方体现。从这点上我们能看出,中国儒家传统非常强调个人内心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外界的约束。《大学》中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也就是说,一个人关键是要坚守本心,不能自欺欺人。有些东西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关键自己要知道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确,要做对的事情。比如,每个人都不喜欢难闻的气味,而喜欢漂亮的东西,这是人的天性。但是对于道来说,如果我们像追求天性一样去对待它,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外在负担的任务,就是不6/20对的。不能像“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君子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一样,而小人则不同,小人在一个人时喜欢干点坏事,但当他见了君子,他就怕别人看到他坏的地方,于是把坏的地方掩盖住,突出他自己的优点,而这优点可能是伪装的优点。《大学》中指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也就是说,做坏事,外人不一定能够看出来,可是归根结底自己做了坏事是骗不了自己的。所以,最根本的不在于外在如何,而在于要诚于中,内心要有道,这样才能形于外。中国儒家传统对道德的修养有一个特点与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强调法治文化,也就是所谓的制度,个人只要不干坏事就可以,而在法律所禁止的坏事之外干什么都可以;中国不一样,中国强调个人的行为规范不是依靠外在的东西去约束,中国的文化传统更强调个人的内在,强调如何形成一套自己认同的价值理念,强调自我约束。但同时,也不要把中国和西方对立起来,好像西方强调用制度来管人,中国只强调用道德来管人;西方强调不要让人干坏事,中国强调让大家都成为圣人,这样对立是不正确的。西方虽然更多地强调法治,但同样也有道德。比如,西方有基督教文化,有各种各样的道德要求等;而中国虽然更加重视道德,但同样也有法律文化的存在,也有很多制度来约束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的每一个人。中西方的区别主要在于量上的不同:中国更强调个人的道德,西方更7/20强调外在的制度约束。因此,不要总是把中国和西方割裂起来去看。这是儒家道德修养的一个特点。儒家的很多理论家也就这一问题进行过阐述。孟子曾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任何时候自己的内心是最重要的。曾国藩在总结一生的处世经验时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曾国藩遗嘱》有句话是“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可以看出,用一个词来归纳儒家道德修养的核心要求就是慎独,慎独是一个人自己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一套完善的价值体系,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同时要自我约束,时时刻刻都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杨震却金的故事就能很好地展现这种儒家传统。杨震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字伯起,东汉弘农郡人,曾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调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时,昌邑令王密为答谢杨震知遇推荐之恩,深夜以10斤黄金相送。杨震看到黄金很生气,他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把你举荐给朝廷,让你为官,是因为我知道你的品行,认为你可以担当重任,所以是“故人知君”,故人就是指杨震自己,但王密却是“君不知故人”。随后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意思是晚上也没有人知道,就收下黄金吧。杨震又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非常羞愧地走了。杨震是在强调,你送我十斤黄金,两个人都是在做坏事,既然两人都知道这是在做坏事,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这就体现8/20了真正的儒家君子对自身道德的要求,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要始终按照自己的道德操守来做事,要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讲道德有品行方面【第二篇】“德”与“修身”即为人品、品行。品行是修身做人之本、修身做人之道。党员干部重品行,既要重政治品行,又要重生活品行,做到“不以利害移操守”,从而达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至高人生道德境界。一、讲道德、有品行,就是要尽职责责任是人生的第一命题,责任就是房子的地基,责任就是大树的根脉。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要乐业,尽责之源泉。萧伯纳这样说过:“真正的人生快乐就是投身于你心目中的伟大事业。我越是勤恳工作,就越觉得人生有意义,就越乐在其中。对我而言,生命并非转眼燃尽的蜡烛,而是一支光芒四射的火炬,被我高举在手中,在传给后人之前,我要尽量让它燃烧得更加明亮。”乐业的关键词是“乐”。就是要爱好自己的事业,岗位。同样在学校工作,有人觉得痛苦,到处都是怨言,不满;有人则心气平和,感觉乐在其中。为什么?心态决定状态。我们每天在学校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你能不快乐吗?听着孩子们一声声发自心底的问候你能不快乐吗?想着孩子们多年以后仍然记得回母校看你能不快乐吗?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快乐工作,在工作中享受着,创造着,幸福着。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要敬业,尽责之展现。“教育者的责9/20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只有勤奋的人才能更敏锐地发现机会和创造机会。有的老师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勤于反思,成长迅速,成了带头人!有的老师早早地到校,抢着到班上给孩子们上早自习;有的老师晚上会钻研教材、撰写教学反思到深夜;有的老师身体不舒还惦记着学生的作业没有批改……这些榜样时刻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要精业,履责之依托。“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教育是农业的活,必须精耕细作。看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老师应该都知道,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苏霍姆林斯基去听一位历史老师的课,听课时他总有一个习惯,一定要详细记下执教老师的教学环节,课后给予点评。可那堂课上课的老师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直到下课,他笔记本上没有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