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读]原文:福建省1978-2002年税收负担的实证分析1邢锋(福建省连江县地方税务局350500)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通过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质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税收的高增长。本文主要通过数据实证地分析1978年以来福建省的税收负担和税收弹性问题,并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说明今后税收工作的方向。一、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的概念(一)税收负担本文所称的税收负担(TaxIncidence)指宏观税负,用一定时期各类税收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GDP(T)国内生产总值税收收入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是反映税收总收入与社会总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社会各类经济主体总体上所承受税收负担的大小,也反映了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税制的核心问题之一。(二)税收弹性本文所称的税收弹性(TaxElasticity)是指税收收入的相对变化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变化量的比。税收弹性是对税收负担概念的拓展,是一个更具体化、数量化的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税收调节能力的大小,反过来,它也可以反映企业和其他纳税人(通过影响总产出)对税收变动的适应能力。用公式表示为:GDPTGDPGDPTTlnlnΔΔ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变动量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变动量税收弹性根据税收弹性的大小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区间来分析:若用T表示税收弹性,当T<1时,表示税收收入增长低于经济的增长;当T=1时,表示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当T>1时,表示税收收入增长高于经济的增长。二、税收负担与经济关系的理论分析1联系电话:0591-6156687,邮编:350500,Email:xingf96btbu@sohu.com税收负担与经济关系密切,经济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税收的根本和源泉。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分配制度和政策、价格水平和经济制度等都会对税负水平产生影响。反过来,税收负担也会对经济产生相应的影响,税收作为一种作用显著的宏观调控工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介入GDP分配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度的税负能够保证合理的取得国家财政收入,建立稳定的财力基础,增强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功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反之,税负的过重或过轻,不仅会因为负担不合理使财政收入的取得缺乏稳定性,而且还会削弱税收的经济调控功能,直接阻碍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税收负担与经济的相互关系还可以通过税收乘数来说明。分别用Y,C,I,G,α,β,T表示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总政府支出、自发性消费、边际消费倾向、总税收,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三部门模型(在征收定额税的条件下,其中0;10):GITYGICY)(,对该式求全微分,得到:;)(dGdITYddGdIdCdY移项后得到:1)1(dTdYdGdIdTdY(2.1)可见,政府增加税收的政策会导致国民经济总产出反方向变动,而减税政策则会刺激经济的增长。另外,由上述税收弹性的定义可见:TYTYdYdTYTT1lnln(2.2)(2.2)式表明,税收弹性来源于税收乘数,也就是取决于税收与总产出之间函数斜率的大小。斜率越陡,弹性越小;斜率越缓,弹性越大。一项好的税收制度也要求税收弹性也相对较大,这样,政府就不需要频繁的变动税制以适应经济的变化发展。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税负水平各不相同。当GDP水平较低时,社会经济结构比较简单,人们对公共品需求低,人民的负担能力也较弱,宏观税负相对较低。当经济较发达,GDP总量较高时,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化,人们对公共品需求提高,人民的负税能力也随之提高,则宏观税负相对较高。宋文新、姚绍学在《拉弗曲线的拓展与最优宏观税负》一文中指出:在动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优宏观税负曲线会呈现出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的形状。对OECD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有87.5%的国家宏观税负与人均GDP的关系完全具有或近似具有逻辑斯蒂函数或龚帕兹(Gompertz)函数曲线的特征(两者都是具有上界极限非线性函数形式)。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宏观税负随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呈非线性提高,在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的水平后,它又将趋于一个稳定值。税收负担标准的发展模型是钱纳里和R·塞尔奎恩运用库兹涅茨的统计归纳法,在处理了1960年人口在100万以上的101个发展中国家1950-1970年20年间的资料后,用统计回归方法得到的各国人均GNP在100-1000美元间的结构变化的理想模型。下面摘录片段列成下表:表一人均GNP与税收负担、财政负担的关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1001002003004005008001000>1000税收负担水平(%)10.612.915.317.318.920.323.625.428.2财政负担水平(%)12.515.318.120.221.923.426.828.730.7资料来源:Chenery,H.&M.Sycquin:PatternofDevelopment,1950-1970,UniversityofOxford,1975,p.38.转引自张馨等著《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第427页。张馨教授等合著的《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对80-90年代我国国内对有关税收负担的文献作了详细的综述。目前有关文献对于近几年税收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特别是税收弹性1997-2000年连续四年都在2.00附近)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名义税收负担不算重(在20%以下),但实际税负(用政府总收入除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则相当高,税外收费规模不断膨胀,“费改税”步伐相对滞后,近几年税收征管力度增强,使人们普遍感到税负加重。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世界上新一轮的减税浪潮中,中国也不能落后,也应采取一定的减税措施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在税收负担水平还比较低,没有减税的空间。倒是应加快“费改税”的步伐,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才能真正将所谓的“税收”负担减下来。不过这些文章主要倾向于定性比较分析(包括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较少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同时较少涉及地区的税收负担问题。三、对福建省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的数据分析下面对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税收负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表二、1978-----2002年度福建省经济税收基本情况表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税收收入物价指数税收负担率税收弹性YEARGDPTPRICET/GDPEOT197866.378.881.00013.3795─197974.119.241.02812.46800.347633198087.0610.291.08111.81940.6503161981105.6211.001.10810.41470.3236561982117.8111.761.1429.982170.5986371983127.7618.231.15514.26896.5141241984157.0621.931.17613.96280.8849981985200.4831.761.28915.84201.6214021986222.5433.071.35414.86020.3748491987279.2436.681.44813.13570.4284481988383.2144.371.71311.57850.5630751989458.4056.531.90212.33201.3967571990522.2860.081.89511.50340.4506391991619.8766.521.93010.73130.5736591992784.6870.841.9899.027880.24425819931128.29106.272.1439.418681.14214019941675.66154.062.3969.193990.92697119952145.92191.272.5488.913190.86063219962560.05223.292.6078.722100.86746419972974.50264.252.7148.883851.13309719983286.56260.832.7117.93626-0.12336419993550.24289.762.7028.161701.38246920003920.07359.332.7239.166422.30483120014253.68426.392.71010.02402.19293020024681.97473.322.70510.04581.023714数据来源:⑴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税收收入包括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和农业“四税”,不含关税和出口退税。⑵1978-2001年的数据均引自《福建税务2002增刊-2》第134、135页。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福建年鉴2002》。2002年的数据来源于福建省2002年度统计公报。从上表的数据可得到图一:图中的每一点表示每一年度的税收负担水平。图一福建省1978-2002年税收负担示意图另外还可得到图二:图中的每一点表示对应于每一年度GDP的税收收入值。图二福建省税收与经济增长示意图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GDPTT从表二和图一、图二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税收收入伴随着GDP7.09.011.013.015.017.0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YEART/GDPT/GDP的增长而不断增长。从1978年的8.88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470.34亿元,年均增长18.03%,为我省的财政各项支出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税收负担水平上看,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来分析:1978-1990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福建省总体上税负相对较高,变动幅度也比较大。税收负担平均为12.73%。最高的为1985年的15.84%,1982年为最低点9.98%。高低相差5.86%,样本方差为2.957868。从年度税收负担的数据看,在1978-1982年间税收负担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78年的13.37%下降到1982年的9.98%,降了3.39个百分点。从1982-1985年税收负担逐年上升,四年共上升了5.86个百分点,这是与我国两步利改税政策相适应的,其中,1982年到1983年税收负担迅速上升了4.28个百分点,可以体现出我国第一步利改税政策的重大影响。从1985年到1990年,税收负担几乎是逐年下降(除了1989年略有上升外),六年间下降了4.34个百分点。从税收弹性上看,除了1983年(6.51),1985年(1.62),1989年(1.39)三个年份以外,其他的年度税收弹性都是小于1的,说明税收收入增长速度总体上低于GDP的增长,这是与我国税收制度相一致的。我国以商品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从理论上讲,除非税制的较大幅度的调整,税基(商品流转额)增长幅度一般会略低于经济增长幅度,相应的,税收收入增长也会低于经济的增长,表现在税收弹性上,也就是税收弹性小于1。而上述例外的三个年份,1983年和1985年分别对应于我国的两步利改税的改革,由于利改税主要是涉及到所得税政策改革,累进的所得税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相应的也会更加明显,带来税收负担大幅变动,税收弹性就会大于1,而1989年的税收负担的小幅上升,是与当时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有关。从1991年起至今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福建省总体上税负相对较低,变动幅度也较小。税收负担平均为9.18%。最高的为1991年的10.73%,最低点为1998年的7.93%。高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