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民币汇率机制简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外贸的影响1第一章人民币汇率机制简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五十多年来的演变,对于我们更好地认清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们保持现阶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也具有重大意义。1.1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1]。1949年-1952年:管理浮动制阶段新中国政府逐渐稳定了局势,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当时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年平均经济发展速度约为19%,然而外汇收入短缺,外汇收入主要靠私营企业和海外汇进的侨汇,其中侨汇约占外汇收入的一半左右。由于当时物价变化极为猛烈,所以为了使创汇企业和依靠侨汇收入的人民不至于亏损和生活困难,政府以内外物价,主要是国内物价为依据,不断地调整人民币汇率,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1953年-1972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波动很大,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却是比较简单的。当时因为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府实行了人民币盯住英镑的汇率制度。由于当时中国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贸关系比较重要,人民币还实行了盯住卢布的汇率政策。1973年-1980年:从盯住美元到盯住一篮子货币中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人民币汇率却保持坚挺。当时国际上有两大重要事件,一个是布累顿森林体系瓦解,一个是尼克松访华。前者使国际上主要货币的固定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结束了,后者部分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际环境。相应地,人民币汇率也作了改变,改成盯住一揽子货币。1981年-1984年:复汇率制度上海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在汇率制度安排上,人民币罕见地实行了复汇率制度,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还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格。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换1.5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为1美元兑换2.8人民币。1985年-1993年: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外汇管理制度实行了改革,政府允许企业创汇可以按比例留成,多余外汇可以到官办的外汇调剂市场交易,因而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又产生了人民币调剂汇率。人民币公布汇率和调剂汇率在这期间都不断地下调。这期间实际上也是复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确立了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最终目标。首先在继续对外汇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实行经常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中国接受国际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经常项目的完全可兑换。自1997年后,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在8.27位置不动。1.2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2.1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成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制度,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最近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便是证明。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位于8.28元至8.33兑换1美元的狭窄区域,除1994年升值3.5%,1995年升值1.6%以外,其余几年都保持在8.2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左右的水平。尤其是199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几乎保持在8.2770-8.2800的波动区间(见表1)表11998-2004人民币与美元汇率1998年1999年2000年3-6月9-12月3月6月9月12月3月6月9月12月8.27928.27958.27918.27808.27748.27938.27868.27728.27868.2772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3月6月9-12月3月6-9月12月3月4、9月6、8、12月1、2月8.27768.27718.27688.27708.27718.27728.27728.27718.27708.2770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整理虽然这种“超稳定”在防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和对保持我国经济稳定起了重要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外贸的影响3作用,但近年来我国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方面:一是国内通货紧缩(1996-2002),二是人民币利率下降,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为2.25%;三是我过加入WTO,开放程度加深,进口关税水平不断下降。国外方面:亚洲金融危机使周边国家货币贬值30%至40%,而人民币仍保持在同一水平,这虽然给我国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有效的出口退税政策和国内消费物价一度走低促成了我国强劲的出口,加之对中国经济看好预期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出现了双顺差。由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导致的外汇供求关系和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与人民币超稳定的鲜明对比表明,目前我国所实行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在实际操作上成为一种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从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看,存在一些缺陷。1.2.2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外汇银行、企业、居民不能意愿地持有外汇的前提下,中国的外汇市场具有封闭性、垄断性、交易品种单一和汇率波动空间狭小的特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目前名义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事实上演变为一种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人民币汇率的这种形成机制具有以下一些缺陷[2]。(一)基础汇率的确定缺乏准确的依据在中国,由于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下的严格管制,所以外汇市场上的外汇的供求主要决定于贸易项目。因此从理论上讲(实际上亦然),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理沦模型应当是购买力平价理论。众所周知,购买力平价的成立是由“一价定律”的成立而推导来的,而“一价定律”在开放的经济中成立的前提是;1、对比国家都实行了同等程度的货币自由兑换,货币、商品、劳务和资本流通是完全自由的;2、信息是完全的;3、交易成本为零;4、关税为零。而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最为发达国家的美国之间,由于:1、两国的货币、商品、劳务和资本国际性流通程度差异性很大,绝非以自由交易为基础,相反存在着较高的关税和各种形式的交易壁垒,关税不为零、交易成本也不可能为零;2、在中美贸易品市场交易中,由于东西方消费偏好的差异、不完全市场竞争所带来的高的搜寻成本、政府行为对市场的影响等等,其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所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几乎完全不能满足。由此确定的人民币基础汇率显然缺乏准确、客观的依据。(二)实际运行中的汇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现行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基础即银行结售汇制及对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外汇银行实行的额度管理,这使得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中资企业和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必须在市场上结汇,不能根据自己未来的需求和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期选择适当的出售外汇时机和数量,另一方面就银行售汇而言,要么存在一定的条件约束,要么存在严格管制。因此我国的外汇市场是一个供求关系不对称的市场,即是一定制度约束下的充分外汇供给和部分外汇需求相作用的外汇市场,中央银行在这个市场上实际上处于“强买”、“弱卖”上海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4的地位,显然由此形成的汇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三)形成汇率的外汇市场不完善一方面:我国外汇市场存在交易主体过于集中、交易工具单一的问题。目前我国银行问外汇市场主体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批准的外资金融机构、少量资信较高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央行操作室构成。从交易额来看,中国银行是外汇的最大卖方,中国人民银行是外汇的最大买方,双方交易额占总交易量的60%以上;从交易品种上来看,只有美元、日元和港元,且其成交量主要以美元为主。主体构成较为单一,交易品种及交易量相对集中,使得汇率带有“官方与民间”交易的色彩。另一方面:外汇市场与其它金融市场的隔离。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完善的短期货币市场和灵活的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是保证外汇交易活跃和汇率动态稳定的重要经济杠杆。而我国由于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及利率的非市场化导致外汇市场与短期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几乎处于隔离状态,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利率、美元利率相关程度极低。(四)人民币汇率缺乏灵活性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的7年多来,人民币汇率除1994年升值3.5%,1995年升值1.6%外,其余5年及当前都保持在1美元兑8.28元左右的水平,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而由上面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人民币汇率的这种超稳定状态是一种制度约束下的使然。诚然,汇率的稳定对经济发展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我们所追求的稳定应该是反映市场环境因素变化的动态的稳定,而绝非是静态的固定不变。在过分的静态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不能及时随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作出调整,不仅丧失了汇率的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也淡化了交易主体的风险概念;同时为了维护汇率稳定致使中国人民银行被动人市大量收购外汇形成巨额的国家外汇储备,在欧元即将取代欧元区各国货进而对国际货币体系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的情况下,央行持有的以美元为主的储备资产将面临重大的汇率风险。第二章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背景和压力2003年2月,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上,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提案,要求效仿1985年《广场协议》,让人民币升值。一场有关人民币汇率的博弈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今天。2.1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外贸的影响52002年末以来,日本官方及公众媒体又提出一种“中国威胁论”的新说法,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3]。2002年12月4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在英国的《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中国应承担起将人民币升值的责任”。2003年1月28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日本国内的通货紧缩。2月22日,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通过一项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3月6日,日本国会某参议员发表言论,提出中国应将人民币升值,以减轻因输出通货紧缩而对日本和全世界经济的影响。同时,2003年9月,美国财长斯诺来华访问。要求中国政府放宽人民币的波动范围,他认为,最佳的汇率政策是让货币自由浮动,让市场自行制定汇率,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干预。掀开向人民币施压的新一轮攻势。在过去2年里,美元兑欧元的汇率如坐滑梯般一路狂跌了30%,而中国由于自1994年以来即采取了盯住美元政策,人民币因此呈现间接贬值,出口产品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价格优势,数据显示,2002年美国贸易逆差达到了4000多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美国最大逆差国。据此,美、日等许多国家几乎发出一致的声音:“人民币需要升值!”蒙特利尔BCA研究公司的货币分析师们认为,人民币币值已经低估了20%到30%;有西方经济学家甚至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所有论断的目的只有一个,人民币要为美元贬值乃至全球经济通缩“埋单”。2.2人民币升值的压力2.2.1来自外部的升值压力美国强力施压2003年7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再度向人民币汇率发难。他表示,“人民币汇率如果继续盯住美元,可能会破坏中国国内货币体系的功能。”并指出,“从经济的观点看,人民币汇率应该自由浮动。”格林斯潘的一番表述,令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成焦点。而种种迹象也显示,此后的一年,有更多的国家通过关税或非关税贸易壁垒向中国施压,人民币承受有史以来最大的升值压力。与此同时,在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团体——美国制造业协会的牵头下,“健全美元联盟”决定力促政府动用“301条款”来迫使人民币升值[4]。欧盟15国也作出决定,将于今年10月率先上调中国在“普遍优惠制”(GSP)下享有的出口商品优惠关税,即由目前的3.5%提高到5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