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总结【汇编5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分享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总结【汇编5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总结【第一篇】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升能力2.0工程培训。2、完成25课2学时的课程学习。3、在校本研修平台完成政治小组的组建工作。4、全组研讨确立第三个能力点a1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5、召开教研会议,组织小组成员认真学习第三个能力点a1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了解第三个能力点的要求。任务一:学情分析方案任务描述:提交一份针对某一教学主题的学情分析方案,包括学情分析目的内容(教学主题、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任务二:学情分析报告任务描述:提交一份针对上述方案的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说明分析对象、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等2/14报告主要内容,视频时间不超过5分钟。6、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完成第三个能力点a1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的作业。7、全组成员到校本研修平台对应选择自己的三个能力点,并且递交自己已经完成的三次作业,每个成员递交完作业,完成9次互评任务。8、小组成员集体参加学校组织的“应用信息技术2.0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学习效率”展示课活动。并组织本组成员集体备课研讨、听课、评课。提升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9、积极参加学校的阶段总结,各组作业汇报,交流经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总结【第二篇】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电脑已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而且以往学校的电脑不是很多只有18台左右能用,电脑之间也不连网,所以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在任教时并没有按课本完成教学任务,但对电脑的基本操作多多少少已懂得了一些,由于上面的各种原因导致学生的遗忘性很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3/14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本学期教材是使用的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内容包括:创建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文字处理与排版和制作一目了然的表格――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这两个部分的内容都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4/14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6、做一个多媒体作品出来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总结【第三篇】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使用的教材是陕西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共六册,每学期一册。七年级上册的主要内容为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常识;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本年级六个班,平均每班80人。学生情况特殊,主要有如下两方面:一方面,起点不一。有的学生在小学有过一些基础,有的家里有环境,每天都有机会使用计算机,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计5/14算机。所以进度要适中,同时兼顾落后和超前的两部分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实际上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打游戏和上网聊天。所以,本期有必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初步学会盲打、并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6、对个别兴趣爱好强烈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参加作品竞赛。本期主要采取理论授课、教师提点、学生自主学习、演练操作等方式。理论集中的部分在教室讨论学习。其余课程均在机房,讲解5到15分钟,让学生自学和演练操作是主要的。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而且课外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也很少。所以每节新课前要充分复习前节内容,反复提及和练习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6/14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总结【第四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七年级(上)的教材介绍信息技总体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因特网的合用,及网上信息的搜索、查询。引入文字处理软件为教学内容,从建立个人文档、编辑修改文档、排版制作文档、编辑特色文档、制作应用文档等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学习和上机。八年级(上)教材从学习flash动画制作入手,让学生逐步了解flash软件:元件制作、复杂图形绘制、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等。进而掌握复杂动画短片的制作。九年级因为有两年信息技术课的铺垫,对计算机操作认识的比较透彻,教材以bv程序设计为主。从最简单的运算程序开始,通过对各种循环结构的学习和各种按钮、函数、菜单等的应用,能独立完成简单的vb程序的设计。总之,初中教材结合了时代特色,以培养信息技术素养为基础,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7/14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6、做一个多媒体作品出来1、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相结合。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相关课时中,安排一定量的任务(项目),应用小组合作、分组交流、作品展示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和实践,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3、利用因特网络资源,扩大学习空间,丰富课堂教学。4、认真备课、上课,严格要求学生。5、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七年级:周次内容课时周次内容课时1信息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windows操作系统8/14word基本操作键盘的使用修饰、加工文字资源管理器艺术字与文本框综合实践图片与自选图形网络知识初体验表格与winrar巧用搜索引擎综合实践保存和利用网络资源期末电子邮件八年级:周次内容课时熟悉基本操作影片剪辑元件制作动画前的准备遮照层动画动作补间动画添加声音创建复杂动画9/14按钮元件逐帧动画动画的引导与发布形状补间动画综合实践(一)运用多种动画类型综合实践(二)综合实践期末引导线动画九年级:周次内容课时visualbasic初探常量与表达式数组的应用顺序结构的应用过程和函数的应用选择结构的应用菜单的应用循环结构的应用综合实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总结【第五篇】10/1420x级新生三个班,共计180人左右。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了电脑,通过我的了解,小学所教授的电脑知识中,因地区条件限制,学生没有上网,学生电脑知识仅仅限于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画图,常练习的游戏是“顶蘑菇”、“打飞机”游戏,基本上谈不上有多少电脑知识,因此进入中学后,就要从最基本的电脑知识讲起,从电脑的基本操作、硬软件系统、操作系统、文字输入等仔细的讲解,使学生系统的学习电脑知识,并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了解,学生对学习电脑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中,有一部分学生积极性,是停留在利用电脑打游戏的兴趣上,也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性,把学生引导到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学生手中与计算机相关的书籍几乎没有,课外自行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几乎不可能,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刚进入中学,孩子们仍然还是小学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就要以一个中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要求孩子们对学习更有自觉性,培养专心致至的学习习惯,要尽快使学生能够适应中学生活。计算机教学的课时少,要使学生养成课前看书,课外学习,复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即有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也能使学生的知识学得更扎实。还有一小部分人在思想上认为这是副科,不予以重视,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学生的学业成绩从升学考试的语文、数学成绩来看,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整体学业成绩偏差,呈现出两极分化,希望11/14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提高信息技术自身科目的成绩,也促进其它科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总共能使用的计算机有50台,由于计算机数量有限,一次上课一台微机常有2个以上的同学,要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操作,防止熟练操作的同学大量占用计算机操作时间,而不怎么会的同学,成为看客,越学越差,造成两极分化。要形成比、学、赶、帮的互助与竞争的学习氛围。达到学生能够达到的高度。微机联网后,由于硬件过于落后,教师的演示教学速度慢,每次演示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因此,不到关键处,绝不进行演示。当然,这也给教学质量打了折扣,这也是难以克服的,只有靠精心的准备工作,使影响降低到最小。本学期要完成的学习内容: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和信息技术本章学生进入中学的开之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的作用,调动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本章的重点是信息的特征、信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第二章: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计算机的相关组成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章的重点是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掌握计算机键盘的基本操作。难点是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2/14及对他们的准确记忆与操作。课外补充有关全拼输入法的相关操作,并给学生提供盲打的上机练习内容。这章是计算机键盘操作的基础知识,学习的好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学好了会给学生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