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街道党工委关于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业态迅猛发展,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规模逐渐壮大,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成为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的迫切需要,是引领新兴业态发展的重要保障。*街道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辖区新就业群体相关现状、经验做法、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一、现状分析截至2023年6月,*街道共有*个“两新”党组织,其中新业态党支部*个,新就业群体党员*人,入党积极分子*人。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咨询座谈、随机抽样、查阅资料等形式,针对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党员及群众展开调研*人次。调研结果显示,从性别年龄看,男性占比*%,26岁-35岁占比*%;从政治面貌看,党员占比约*%;从文化程度看,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占比*%;从婚育情况看,已婚人士占比*%;从劳动时间看,新就业形态从业劳动者中日工作时长10小时以上占比超50%;从社会保险参与度看,各保险项目参加比例差异性明显,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成为大多数单位的选择,但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缺口较大。整体看来,新就业群体文化素质偏低、技能单一,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困难重重。二、相关做法(一)突出“两大链条”领航,打造新就业群体综合阵地。以*科技创新园为核心,统筹*市新的社会阶层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街道“融智e家”党群+人才服务中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N”个领域,延伸党员服务、技能培训、就业发展、创业扶持等*项服务,打造全新配备、全景培育、全力护航的“1+N+X”发展链条。统筹*科技创新园园区资源、长三角新就业产业园阵地优势,打造长三角新就业产业园党群服务中心,发挥新就业服务工作站、新就业公共服务云平台、长三角新就业产业研究院、新就业技能培训基地、新就业产业孵化创新基地、新就业共享直播基地、*直播电商产业创新服务基地7大空间资源,实施“对接、孵化、赋能、输送、服务”五大培育流程,打造“157”全生命周期服务链,为新业态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二)实施“三项计划”护航,赋能新就业群体全面发展。打造“融智聚力·红领新兴”项目。实施“红巢引新”计划,以红巢筑起“新”阵地,打造长三角新就业产业园党群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党建+产业+企业”发展共同体;以红巢聚起“新”力量,打造集休憩充电、政策咨询、就业登记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共享空间——新炬HUI客厅。实施“红帆赋新”计划,以红帆赋能“新”企,打造培育红色电商为主线的“红业”工程;以红帆赋能“新”地,打造“党建+互联网+思政教育”“党建+专业+直播文化”工作模式的“红育”工程;以红帆赋能“新”才,打造助力新就业群体全方位学习的“红学”工程。实施“红流融新”计划,通过构建红流之“新”有所属朋友圈、红流之“新”之所向服务链及红流之“新”欣向荣共治网“三驾马车”,全覆盖服务辖区*余名新就业群体,引导新就业群体在政治上“熟”起来、思想上“红”起来、行动上“热”起来。(三)强化“学说做”续航,激发新就业群体治理效能。街道组织新就业群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午间壹小时”、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微课堂、“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次,开展新《党章》《二十大报告》白皮书等“送学”上门活动*次。通过“空间功能叠加、阵地资源共享”的方式,构建新就业群体“学习矩阵”,依托“新炬HUI客厅”,设立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角”,投放学习书籍、宣传资料等,依托街道*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蜜蜂驿站以及改造的核酸小屋“暖新驿站”开展服务新就业群体系列活动*余场。打造“先锋直播间”、培育“红色麦克风”,开展“红主播说”二十大精神活动*场。同时发挥新就业群体党员工作在路上和“云”上的优势,向基层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党建引领功能,依托长三角新就业产业园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市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竞赛、红色主播岗位练兵等活动,举办节日慰问、联谊会、法律援助等四季暖“新”系列活动*余场。发挥新就业群体熟门熟路“活地图”优势,鼓励和引导其发挥社情收集、文明劝导、网格治理的“前哨作用”。三、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新业态党组织覆盖面不广泛。新就业群体人员数量大,文化素质偏低,政治面貌多为群众,党组织组建率低。新业态企业流动性强,党员分散,多数企业达不到单独组建标准,个别党组织组建后也存在凝聚力、战斗力不足的问题。(二)新就业群体个人发展不平衡。新就业群体受工作性质、个人家庭、生活环境影响,技能提升渠道单一,职业发展持续性较差。同时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缺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知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就业群体党建阵地建设、党建工作宣传。(三)企业党务工作者作用发挥不明显。新业态企业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将党建工作与行业领域发展、新就业群体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抓党建促发展认识不够,致使党组织的影响力和作用发挥不太明显。(四)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不均衡。调查发现,新就业群体劳动保障方面存在用工不规范、劳动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此外,新就业群体自身社会保障、法律维权意识薄弱,社会保障援助渠道单一,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难以均衡。四、对策和建议(一)扩大组织覆盖,夯实组织堡垒。一是提升“两个覆盖”质效。延伸工作触角,寻找“新”人群,重点对快递站点、直播电商企业等新业态企业全面摸底。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访谈等形式,既问情况、又问需求,同步梳理经营管理需求和问题,确保底数清、台账明、统得起、管得住。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推进新就业群体组织覆盖,鼓励引导流动党员、“口袋”党员及时转入党组织关系,扩大组织队伍。二是发挥指导引领作用。深化新业态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的指导力度,围绕“四敢”精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动企业与党员“敢闯”“敢干”,加强政治引领,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党建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引导新就业群体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强化阵地建设,实现助新无忧。一是建设红色驿站。依托现有党群服务中心、流动驿站,优化新就业群体服务,打造一批红色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失业帮扶、充电休憩等暖“新”服务。二是推动商家惠新。开展助力新就业群体联盟倡议,鼓励红色企业、党员商户加入“爱‘新’商户”“惠‘新’企业”,力所能及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打折、免费等优惠服务,营造互尊互助、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凝聚新就业群体力量。(三)厚植红色基因,聚焦育新提质。一是强化培训教育。利用党建阵地和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组织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党员代表为新就业群体指导授课,加快推进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教育,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二是强化评先树优。积极发现新就业群体中的先进代表,推荐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纳入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等先进个人评选范畴。加大评先树优力度,开展“最美小蜜蜂”“红骑方向盘”等新就业群体专项评选活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和动力,形成人人崇尚先进、人人争当模范的良好局面。(四)整合部门资源,牵手暖新行动。一是建立闭环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新就业群体诉求表达机制,形成“诉求收集、对策谋划、跟踪落实”闭环服务链条。发挥各级工会、团委、妇联、商务、科技等部门作用,有针对性地提供新就业群体妇女维权、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等各类服务,常态化开展“送关爱、送保障、助提升”等暖心活动,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构建参与社会治理新格局。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主题活动+主题任务”的形式,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认领社会治理工作任务、签署“任务书”,发挥“走街串巷”和互联网优势,当好社会治理“后勤保障员”“问题收集员”“文明传播员”,补齐社会治理力量不足短板,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