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通用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4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网友分享的“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6-37页:《植树》教学目标:1、结合“植树”的现实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经历实际分物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2/24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4分钟)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你们看喜欢吗?●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最棒!)60÷3=300÷6=200÷5=70×8=11×5=23×2=2、导入师:非常好!同学们知道3.12是什么日子吗?(生答:植树节)你知道植树有什么好处吗?师:植树造林是全社会的大事,所以三年级3个班的学生要去植树,植树前,他们都要去苗场领树苗(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在领树苗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植树”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主题图(课件出示)。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回答)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师: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引导得出: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三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分一分,算一算。3/24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36÷3小组交流。“与同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探索口算方法。(可以通过摆小棒来帮助思考)(1)用乘法想除法12×3=36,所以36÷3=12(因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2)可以通过摆小棒来帮助思考。师:引导学生得出:先分3捆小棒,每班一捆,得出算式30÷3=10,再分6根,每班2根,得出算式6÷3=2。每班分得1捆和2根,得出算式10+2=12(3)如果在没有小棒的情况下怎样得出36÷3的结果?师:引导学生得出:把36分成30和6,先用30除以3得10,在用6除以3得2,最后10加2得12。(30÷3=106÷3=210+2=12)(4)直接口算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写在个位上,这样就算出了得数是12。师:为什么要把1写在十位上么?这里的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要把1写在十位上。(设计思考: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4/24流空间,倡导算法多样化,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且不固定计算思路,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过渡语:每班的树苗分好了,三(1)班的学生开始栽树了,但在栽树之前他们要进行分组。观察出示情景图(课件)生读题,师:能列出算式吗?(48÷4=)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引导学生说出把48人,分成每4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分?(48里面有多少个4)(课件出示)48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学生,让学生独立分一分,然后交流。通过操作,让学生观察出把48分成40和8,用40除以4,8除以4,把除得的商相加。(怎么让学生上台分?这地方如果不用课件演示,而是准备一个点子图让学生画。)(课件出示)口算过程:40÷4=10,8÷4=210+2=123、课件出示: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30÷3=33÷3=36÷3=39÷3=5/24(1)学生独立算一算,病观察算式中的变化规律,与同伴说一说自己的发现。(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什么变化,被除数和商是怎样变化的?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是除以3不变,被除数每次加3,商每次增加1(增加1个3)。(3)试着让学生写出如上面的算式,算一算结果,巩固学习到的方法。这题是让学生在发现48÷4规律的'基础上续写)课件出示:提问你还可以写出一组算式吗?40÷4=1044÷4=1148÷4=12用你的发现尝试计算52÷4=(用上面发现的方法完成,重点引导学生用5除以4商1余1,余下的1在十位上,表示一个十,与个位上的2组成12÷4=.(4)小结师:小朋友请看刚刚算的这些题,它们的除数都是几位数?(一位)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板书)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课件出示1、分一分,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解决生活的问题(课件出示)6/24第1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应该用除法解决。55÷5=11(倍)答: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11倍。第2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应该用减法解决。55—5=50(元)答:一双鞋子比一副手套贵50元。师:同学们思维这么敏捷,下面我们来进行2分钟小竞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先到达终点3、挑战赛。课件出示学生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说说口算的方法。巩固整十、整百数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设计思考: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让学生解决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总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还可以用小棒帮助算。)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下课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五、作业7/24完成教材37页4、5题板书设计: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36÷3=12(棵)答:平均每班分到12棵。48÷4=12(组)答:可以分成12组小学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内容。教学思路:1、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2、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8/24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3、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二)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9/24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0/24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认识厘米1认识刻度尺①教师出示刻度尺或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刻度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接着教师拿出一把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同学们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②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尺子。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师:尺子上刻有线条,叫刻度线,看看尺子上有几种不同长度的刻度线。生可能回答有:“老师,有3种不同的刻度线,最短的刻度线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这表示1毫米),学生会接着问:“比最短的刻度线稍长一点的刻度线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进一步引导观察,从开始刻度线到稍长的刻度线有几格这样的1毫米,学生回答有5格,老师告诉学生:“这样一格表示5毫米”,学生还会接着问:“老师,相邻最长的刻度线之间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告诉学生:这样一格表示1厘米。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尺子上的刻度线及各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追问:“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线,还有什么?”学生回答有:①字母cm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解释:这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一个长度单位)。②有数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追问:这些数字对着11/24哪些刻度线,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回答:0、1、2、3……)③教师引导学生在刻度线上找到“0”教师介绍: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刻度从这里开始(这叫尺的0刻度)。④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用投影仪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刻度尺“0~1”是几厘米(从0到1是1厘米),从“1~2”是几厘米,从“2~3”是几厘米……(都是1厘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说明:这样的`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刻度线间隔是相等的。⑤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从0到2有几厘米,从0到4有几厘米,从0到5有几厘米,从0到6有几厘米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几厘米?教师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加于引导。⑥同桌指着刻度尺上的具体刻度和长度互相说一说1厘米,几厘米。如:从0到1是1厘米,从0到5是5厘米,从0到9是9厘米,从6到7是1厘米,从1到5是4厘米……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①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所带的物品的长度,在尺子上量一量,如: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②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实际长度,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闭眼想象1厘米的长度,进一步形成对1厘米长度概念的表象。③让学生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如果学生举出的物体很少,教师可以将在12/24课前准备一些物体提供给学生测量,如:订书针、透明胶带的宽、瓜子的长、橡皮的厚等。(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三、动手操作,培养能力。1、学习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1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些纸条,然后提问,你们想知道它们的长度是多少吗?用什么来量?2教师出示刻度尺。讲解如何量纸条的长度,边示范边讲解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多少,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如:现在这张纸条的右端对着5,表示纸的长度就是5厘米。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3页纸条上面括号内填5,表示纸的长度是5厘米。2、小组合作。再选取一个物体,测量之前,小组里每位同学先估计一下长度大约是多少,然后再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