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际汇率制度什么是国际汇率制度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安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钉住汇率制”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浮动汇率制”当前汇率制度的其他形式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主要注重由经济内在的基本面即偏好和技术所决定的均衡结果,或者说在这些研究中,是在市场制度安排假定是外生给定的情况下,构造所有经济主体充分最大化和理性运用信息的均衡,例如国际收支均衡和汇率均衡。但是,现实是:不同的国际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有着不同的影响。从本章开始,我们将国际汇率制度安排内生化,讨论不同的国际货币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影响。本章主要给出了一个国际汇率制度一般概念和历史演变的分析。本章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国际汇率制度?金本位制是怎样确定汇率制度的?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钉住汇率制”?什么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在什么问题上有争论?其他的汇率制度安排有哪些?一、什么是国际汇率制度1、定义所谓国际货币体系,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套规则和执行(或监督执行这套规则的总和)。2、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国际货币体系包括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制度具体规定是关于国际收支调节、国际清算和支付、汇率制度安排、国际资本流动等。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主要是协议、监督。其中,最基本的是汇率制度的安排和各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协调问题。3、评价基本标准经济学家对选择的汇率制度持如下基本观点:汇率制度安排是为便利于商品和劳务在国际间流动的手段。而这种流动又被认为是最终改善福利的表现。(安妮·O·克鲁格:《Exchange-RateDetermination》中文版P.106)因此,评价不同汇率制度的标准主要是视其在何种假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帕累托最优自由贸易(和资本流动)情形。(同上P.106)国际金融史的三种基本的国际汇率制度:--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钉住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二、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安排金本位制作为汇率制度的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作用金本位制的崩溃(一)金本位制1、定义金本位制以金币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其法定诞生日是1819年,即英国国会颁布《恢复条令》的那一年。在金本位制下,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2、金本位制的三种具体形态--金币本位制(GoldSpecieStandard)。黄金是国际公认的唯一兑换和支付媒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所以金铸币的面值与铸币的含金量相等。--金块本位制(GoldBullionStandard)。在这种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可以全部也可以部分是纸币,黄金被作为储备资产。纸币可以兑换黄金,但两者之间并不等价。--金汇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可以全部是纸币,黄金被作为储备资产。纸币可以有限制地按照官方约定的价格兑换黄金。(二)作为汇率制度的金本位制1、汇率决定由于在金本位制度下可以确定各国本币与黄金之间的国内兑换价格,这也就为采取该制度的国家确立内部汇率制度。由于各国货币都使用本身具有价值的金铸币,因此,各国货币的兑换率只需根据各自货币的成色和重量(即含金量)的比率来确定。例如,一个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1英镑=113.0015/23.22=4.8665美元。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2、黄金点:汇率波动约束当然,这种固定汇率也要受外汇供求、国际收支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GoldPoints)。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Export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ImportPoint)。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将引起黄金外流,货币流通量减少,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从而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将引起黄金流入,货币流通量增加,物价上涨,输出减少,输入增加,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三)金本位制的作用1、积极作用--货币供给的长期稳定,从而使得该国实际产出、价格和汇率也保持长期稳定。--一国政府不需要中央银行就可以维护货币供应对黄金储备的比率。--固定汇率制保障了国际贸易和信贷的安全,方便生产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的汇率风险,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2、消极作用--货币供应受到资源限制,有着非常大的资源成本。--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货币政策受到极大约束。3、金本位制运行的经济环境--没有战争的和平环境;--资本的自由流动;--伦敦是世界货币与资本市场的中心。(四)金本位制的崩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停止黄金输出入,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专栏:德国剧烈的通货膨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放弃了金本位制,开始通过印制钞票来部分地弥补巨额的军费开支。1918年战争结束时,各国物价水平普遍很高。在两次大战期间,各国的通货膨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德国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在此期间,德国的物价指数由1919年1月的262上升到1923年12月的126160000000000,上升了4815亿倍。资料来源:保罗·克鲁格曼和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2000:《国际经济学》(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14页。另可参见James•Baker:“InternationalFinance”p.84,Table3-7三、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Woods)的“钉住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基本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和作用(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基本内容1、成立背景1944年7月,二战中的45个同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Hampshire)的布雷顿森林村召开了“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合作机构(1945年12月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从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2、基本内容:“双挂钩”的汇率制度美国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例为1盎司黄金=35美元。其它货币按各自的含金量与美元挂钩,确定其与美元的汇率。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平价上下各1%的限度内波动,1971年12月后调整为平价上下2.25%波动,超过这个限度,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每个国家确定并保持本国货币相对于黄金或美元的平价。只有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汇率的平价在获得批准时可以变动。由于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各国都以美元来结算国际交易,这使得美元成为这个制度的基本储备货币,或作为偿还国际债务的手段。因此各成员国都选择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使得该制度变成了美元本位制。(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和作用1、历史演变IMF协定于1947年正式生效,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运行;从1948—至1952年,美国开始了著名的马歇尔援助计划;1948年西欧国家建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来管理援助资金,这个组织后来发展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59年1月,主要西欧国家取消外汇管制,货币开始实现与美元的自由兑换。在整个60年代,美国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使美元兑换黄金的基础不断削弱;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美元与黄金的官方平价兑换一终止,实际上等于废除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2、维护布雷顿森林体制运行由于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基础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因此,如何维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比价是美元币值稳定、从而也是整个布雷顿森林体制运行的关键。但是,美国的黄金储备有限,美元相对于黄金不可能升值,却总是存在贬值的危险。黄金总库1960年,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联手干预黄金市场以维持美元金平价的稳定,从而确保汇率制度的稳定。这个协议被称为黄金总库。黄金双价制1964开始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张以及相伴而来的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巨额赤字,结果导致世界市场上一度出现美元过剩。这使得市场产生美元对黄金贬值的预期。1968年成员国废除了黄金总库。同年3月,英格兰银行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官方价格和私人价格并存。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和美元停兑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尽管1971年12月十国集团达成了《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贬值,由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调整到38美元,汇兑平价的幅度由1%扩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3、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内在原因“特里芬难题”(TriffenDilemma)如果美国满足美元储备需求的增长,制度不可避免地要崩溃,如果拒绝满足美元储备需求的增长,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四、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的建立和作用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一)“浮动汇率制”的建立和作用1、浮动汇率制建立背景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2、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提高SDR的国际储备地位,修订SDR的有关条款,以使SDR逐步取代黄金和美元而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产。--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3、牙买加协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特征第一、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仍是主导货币、最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最主要的国际价值贮藏手段。--欧洲单一货币欧元今后将是美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第二、多种形式的汇率制度安排随着全球国际货币制度的不断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待单独浮动(SingleFloat)。指一国货币不与其它任何货币固定汇率,其汇率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关系来决定,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家实行单独浮动。第三、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总需求调节--汇率机制调节--对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实施控制4、对当前国际货币制度的评价浮动汇率制是对布雷顿森林体制下各国难以处理内外均衡矛盾的弊端的否定。但是,浮动汇率制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经济学家批评到,1973年后的国际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