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优点【范例4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范文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优点【范例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优点【第一篇】《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本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整个第三单元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会学习的乐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安排,基于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如下: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4和5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2、经历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如下评价任务:2/111、通过动手操作、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2、通过口头提问、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接下来,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学习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了解4、5的数的组成。学习难点: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设置多种问题情境来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经历“具体→抽象”的探索过程。所以我采用“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且使用“数学课件、教具图”等直观教具。关于学法,新课程的最高理念为: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做到好学、乐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并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经历了探索、交流的过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学习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一、谈话引入二、探究新知.三、自主练习。四、本课小结五、布置作业六、课后反思出示课题,开始新课3/11环节一:忆旧迎新趣味导入出示课件,复习巩固。环节二:利用情境探索新知1.谈话导入孩子们,中秋节老师用四个苹果招待客人。你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用两个水果盘,分四个苹果的吗?……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分与合)2.探索4的组成出示篮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们上台来分一分,摆一摆,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3.师生共同玩猜球游戏,探索3的组成。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4.探索5的组成出示盘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们上台分一分、摆一摆。5.直接给出2的分与合:2可以分成1和1,1和1可以合成2.环节三自主练习1、大家看看这里有几个篮子几朵向日葵花啊?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操作:谁来帮我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叫学生上4/11来动手操作)看一看与我们分的怎么样?(课件)2、开火车游戏。环节四本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课堂总结:你今天都学习了什么?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以上是我的课堂教学预设,但是实际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还需要结合实际情景来教学。谢谢各位同仁的聆听。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优点【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1-72页“摘苹果”。本节课主要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展现不同的方法,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本节课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提供了“摘苹果”这一情境,同时在计算一共有多少苹果的时候,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算,方法是什么,没有用法则一类的东西去制约学生,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并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去自5/11己探寻,体会算法,通过自己的构建来学会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会计算,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在习惯和意识方面,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已经具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个班的孩子探究意识较强,对数学学习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认知能力差异也是毕较大,发展不均匀。在知识上,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等计算方法,部分迁移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感到比较容易;有少部分迁移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所以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方式就不可能相同,这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尊重他们的想法。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多样化。2.让学生经理探索,经历,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6/11难点:对多样化计算方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本节课我以笑笑和淘气摘苹果为情境引入,在引入新课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在解决数学问题“笑笑和淘气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时,在列出算式38加17之后,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算,而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不同的算法,感受利用多种方式解决相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要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来思考,同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会使学生掌握多种办法,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在练习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列竖式独立完成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题目,教师巡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指导,汇报时,请一位同学发言。第二题,我就地取材,以保洁阿姨两周工作的时间为背景,让孩子们算一算保洁阿姨两周一共工作了多长时间,一方面让孩子能利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引导孩子,要做要做一个不乱丢垃圾,爱护校园的好孩子,这样不仅保洁阿姨不是太辛苦,同时也可以使得校园更干净,美好!加强了思想教学!回顾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在教学过程中善与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7/11的空间。同时在课堂中采用了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当然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比较赶,总担心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所以对一些细节的处理上相对有点粗糙,探究的不到位,其次,就是在练习巩固环节练习,拔高不够!总之,这节课应该还有很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优点【第三篇】1.说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这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2.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能够辨认这几种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4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8/113.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生活实际到立体图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强调学生从生活实际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1.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出示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组成机器猫,激发学生的兴趣。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让学生玩积木,并要求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总结诱导),认识本节课所学的四种立体图形3.引导体验,合作探究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摸来体验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4.基本练习1看图形,说名称;2将物体和图形连线。9/113完成第35页“做一做”,第37页“连一连”。5.游戏活动,发展思维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6.观察生活,巩固新知。一是欣赏建筑物的图片,找出其中有哪些图形;二是数一数动物建乐园准备了那些图形的材料,每种图形的材料用了多少个。7.全课总结8.布置作业完成37页第二题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优点【第四篇】本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一课时前后。在小学阶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空间观念的数学知识。这个单元选取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体验,结合对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已有的简单生活经验,认识前后。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一年级10/11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素材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能力目标: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前后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前后。教学难点:理解前后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我本着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与直观教学原则,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介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森林运动会这一场景,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同时,《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而,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体验前后的含义,11/11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