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语文教案目标(最新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语文教案目标(最新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语文教案目标【第一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1、读好长句子。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一课时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与粽子有关的文章:2/16《端午粽》。(板书课题:10、端午粽)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3/16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3加一加识字。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首先来看“节”字,草字头加上两笔(横折钩和竖)就可以了,可以组词节日。门字框里面加上一个“日”就成了“间”,可以组词时间。“八”字加上一个“刀”就成了“分”,可以组词十分。“矢”字加上一个“口”就成了知,可以组词知道。提手旁加上一个“居”就成了“据”,可以组词据说。“卅”字加上秃宝盖再加一个巾字就成了“带”字,可以组词皮带。这几个字你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带上拼音读一读。4巧用字谜识字。猜谜:一人在内,打一字。谜底就是肉字。“内”字里面再加一个“人”就成了“肉”。齐读。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一读。1、生字词掌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静静的听老师读,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这课文。2、朗读感悟。(一)学习第一段。4/16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4、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二)学习第二段。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4同学们,你们“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5/16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二、三句话)1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范读时停顿时读的明显一些)谁能来试一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的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4、“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三)学习第三段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三自然段)2、你能用“除了……还……”说一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3、从这一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一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6/16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四)学习第四段1、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四段)3、这一句话也是一个长句子,那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男生女生赛读)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1、呈现“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7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午”的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并且比第一横长。“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第四笔横短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点,第五笔竖写在右半格。注意“真”字里面有三横。“节”字第四笔横折钩从横中线开始起笔,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米”字第一笔点和第二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分”字要注意上面是个八,一撇和一捺要分开。学生跟笔书空。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7/164、班级展示。语文教案目标【第二篇】以感情朗读为主线,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课文诗句及其描述的事物有所感悟和理解,并受到情感熏陶。1、认识本课“揉、缤”等生字,会写“晨、盈”等字。2、感悟诗歌语言,领悟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感悟诗歌语言,有感情地背诵诗歌。难点:领悟诗歌意境。课件或图片。两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或图片展示“公园的早晨”“海滨的早晨”“校园的早晨”等画面。2、导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是一天中的重要时光,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人们喜欢早晨,画家描绘早晨,诗人赞美早晨……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首赞美山村早晨的诗歌。诗人用优美的诗句,赞美了山村早晨的自然景观和现代的山里人幸福祥和的生活,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二、范读课文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轻声自由读,要求:8/16①读正确,读通顺,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②说说你对这首诗歌的初步感受。2、这首诗歌有多少节?每节主要讲了什么?哪几节的内容是相关的?3、小组合作,分节试读,交流体会。四、学习生字,读通课文1、自学生字。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结合词语、诗句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2、与同桌合作,说说怎样记字形。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1重点读准字音:揉、缤、展、悦、妆、拳、羞。2开火车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五、指导书写生字1、找出较难写的字,教师示范写。2、在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下面做个记号,想想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得好。3、仿照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范字把生字写好。4、同桌互评。六、作业熟读课文。一、复习1、抽读生字词。9/162、同桌互读课文。3、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节,读后评议。二、读悟第一、二、三节1、齐读第一节。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早晨到来了?2、指名读第二节。1这几行诗分别写了什么事?各是什么?2自由读,体会诗句的语言美。3、自由读第三节,理解“睡眼惺忪”“水墨丹青”。4、读第一至三节。说说诗句的意思,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山村早晨的美丽、宁静的画面。三、读悟第四至第七节1、自由读,思考:每节诗分别写了什么人物?他们都在干些什么?2、在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结合插图,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2这么美的图境,这么美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揣摩如何有感情地诵读。3轮流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四、朗读全诗,练习背诵1、听录音朗读,尝试着标出停顿与重音。10/162、轻声跟录音朗读,边读边想象山村早晨的美景。3、在你喜欢的诗句下面画“”,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和同桌交流,一起欣赏。4、练习背诵。五、作业1、完成课后第三题。2、写几行诗,描绘一下校园的早晨(也可以写其他地方)。语文教案目标【第三篇】1、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说是花,不是花,不长叶子不结果,没有树根没有杈,漫天遍地白花花。2、对,是雪花。老师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生答:雪孩子。师随即板书课题。1、同桌互读生字,齐读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生字。3、学生看课件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生字,读通课文。4、识记生字。1、教师指导读好易读破的句子,如: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顺课文,读给小组内的成员听。3、朗读棒的学生上台朗读,请学生当评委打分,评选最佳选手。1.指导认读生字“瓜、衣”。11/162、同学们数一数,它们各有几笔?3、它们的笔顺又是怎么样呢?(指名说,一起书空)4、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要写好这两个字该注意什么呢?5.交流怎样能写好这两个字。6.师范写指导。瓜:观察两撇有什么区别,捺在哪儿起笔。衣:观察竖提从哪儿起笔,短撇的起笔和方向。7.练习书写。请注意书写的`姿势。语文教案目标【第四篇】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目标1、2:目标3:2课时。:赏读法。第一课时介绍《水浒》理清情节结构同学们,前面我们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12/16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