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第三节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评估第四节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classificationsbytheformoffiscalrevenue)二、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classificationbythemanagementmethodoffiscalrevenue)三、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略,因统计年鉴不再使用)(classificationbytheoriginoffiscalrevenue)《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2种分类法)分类依据:财政收入复杂性,其复杂性又导致分类的困难。1.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铸币税),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2.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或临时性收入)。(1)经常性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各种收费(本章)(2)非经常性收入主要包括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理论与实践结合:与财政性质结合;国情结合。目的:分析财政收入规模增长变化及其趋势。《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1.预算内资金收入:按其统计口径目前仅涵盖税收和收费(包括政府性基金)2.预算外资金收入:资金性质属于财政性资金,但是目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外收入:指预算外的滥摊派、滥收费。《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leadingfactorsintheeffectontherevenuescale)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theincreasingtrendsoffiscalrevenueinChina)《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同向变动因素。最根本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条件下:1)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财政收入集中率高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财政收入集中率2)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集中率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集中率3)计划体制下的财政收入集中率高于市场体制下的财政收入集中率该因素可以对我国改革以来财政收入集中率的降低作出部分解释财政原理: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丰盛的。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称为技术进步。可以加速生产速度,提高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增大。(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分配体制和与政治体制的集权和分权有直接联系。我国由计划到市场转轨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前:高度集中的分配体制,计划经济分配模式“先扣除,后分配”,实行低工资低收入制度、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导致财政收入集中率较高改革开放以来:放权让利、提高工资、拉开档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等分配制度改革,改变了高度集中的分配体制--财政收入集中率逐步降低。1994年以后,卓有成效的财税制度改革,使过于分散的收入分配体制有所改变,财政收入集中率逐步回升。问题是步子过大,有序性差,也即分配制度不健全和分配秩序混乱有直接关系。正常收入与灰色收入,收入差距拉大。(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政虚增(名义增长而实际负增长):即由物价上涨导致的财政收入“贬值现象。GDP平减价格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其中,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实际财政收入=名义财政收入/GDP平减价格指数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突出表现在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的对比-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财政收入名义增长率%财政收入实际增长率图7-1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的对比《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的对比二者严重背离发生在三个时期:1984和1985年;1993年和1994年;1998年和1999年情况相反。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首先表现为价格总水平的升降,我国突出表现在通货膨胀时期,也即价格持续大幅度上升时期。再次是现行税收制度,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造成名义税收大于实际税收增长。通货膨胀税(价格再分配所得),它又是由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形成的。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一)总体评估:其与财政支出规模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增长势头良好,增长速度不慢;相对于GDP增长以1995年为界先降后升,同财政支出占GDP趋势一样。(二)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图表后面)(三)“九五”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和占GDP比重变化趋势示意图图7-2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和占GDP比重变化趋势示意图05101520253035比上年增长(%)占GDP比重(%)比上年增长(%)29.51.22210.219.61722.315.414.921.619.8占GDP比重(%)31.125.522.215.710.313.514.915.71616.517.3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1978-1995年间财政形势的特点:1.从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财政收入增长慢于GDP,同时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即收支安排左支右绌,顾此失彼,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2.从财政与各部门关系来看:因为上面的原因,难以满足各部门公共需要,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膨胀,丧失了财政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结构的调控作用。3.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来看:长期的财政包干制,财政增量向地方倾斜,导致中央财政在预算内资金调控上软弱无力。4.从财政与银行关系来看:由于居民储蓄急剧增长,银行贷款急剧增长趋势,扩展了业务领域,代替了部分财政职能。《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这时的财政政策是一种缺乏明确整体目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对企业减税让利,对居民提高收入水平,推动和支持经济改革和增长的同时,带来通货膨胀。因为对企业的减税让利一部分被主管部门通过收费和基金的形式拿走,一部分通过工资、福利和不明不白的各种渠道转移到个人手里,而企业资金缺口由银行发放无约束的贷款来满足,也就是当时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源于货币政策。财政支出增长的来源:一是税收为主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二是增发国债的财政赤字的增加。背后是源于1994年实行工商税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表7-2财政支出增长的来源(单位: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额(1)财政收入增长额财政赤字增减额(由国债弥补)绝对数增长率占(1)的比重绝对数增长率占(1)的比重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1113.831296.011564.622389.492698.833034.083109.001165.791243.151224.811568.131951.152990.812528.0018.716.814.215.917.022.3-15.45104.6695.9278.2865.6372.3099.1681.31-51.9652.86339.81821.36747.6825.27581.00-8.949.9858.3482.7842.881.0221.30-4.664.0821.7234.3727.700.8418.68《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三节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评估一、财政收入规模水平(Thescaleleveloffiscalrevenue)二、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Basicpolicyideaofreasonableregulationonthescaleoffiscalrevenue)《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一、财政收入规模水平(预算内)从前面分析看出其经历了一个逐年下降后又逐年回升的历程。如何评估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高低?如同财政支出规模一样,其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等多种因素。所以各国差异很大。所以没有统一绝对的标准和模型来测算各国财政收入的合理水平,一般采用同本国自身纵向比较和同国际横向比较,作为参考值,最终仍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和政治程序来确定。注意我们仅是分析的预算内,如果把预算外考虑进来,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收入虽然仍存在继续提高的余地,但是已经空间不大。所以目前应重点思考和研究的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合理的财政收入和全部政府收入规模水平。二、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1.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新阶段的任务决定,发展生产,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2.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所以财政规模不宜过大。3.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三者关系见下页)4.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进行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增长。5.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税收收入主要靠的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自然增长,目前政治经济形式又不适于全面减税政策,可以通过税基和税率的调整达到合理控制税收增长趋势的目的。6.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计划和市场经济时期政策不同)主要依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方针政策。二、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增长的弹性系数、增长的边际倾向三者的关系以公式: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收入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年份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9780.103.028.219800.102.825.519850.8820.022.219901.0316.215.719950.759.710.320001.6021.013.520012.1228.614.920021.5823.515.720031.1618.1516.020041.2219.516.520051.4123.317.3表7-3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四节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analysisofthestructureofChinesefiscalrevenue)二、预算外资金分析(analysisofextra-budgetaryrevenue)《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第四节财政收入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一)税收与收费收费六类:1.专项收入,包括排污费、水资源费、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国家留成油销售后费用等;2.行政事业性收费;3.罚没收入;4.国有资本经营收入;5.国有资产有偿使用费;6.其他以上收费从管理方式来说已纳入预算管理轨道,但从其统计口径和管理方式(收支两条线),一部分计入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