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资料,供您参考2023年农村精编党员事迹材料精选4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2023年农村精编党员事迹材料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2022年农村优秀党员事迹材料【第一篇】我于一九八七年出生于湖南怀化会同县蒲稳乡一个小山村的农民家庭。父亲唐自民,母亲杨子娥,均为农民。父亲是一个思想较为先进的农民,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也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母亲也很懂得与人为善,与亲戚朋友的关系处理很好。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思想开放的家庭,对我的启蒙教育有很好的作用。家中还有两个妹妹,所以从小我懂事比较早,并懂得为父母分担责任。出身贫困家庭,深知生活之艰苦和来之不易,深有体会,而这在也在另一个层面算是一种财富,使我从小就不惧艰难。我于1994年进入我们村里的冷水头村小学读学前班。也许是自己努力的原因,在整个小学,我的成绩基本上名列前三名,家里的奖章基本上贴满了整个房间。小学是我初步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那时候不知道共产党,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时什么样子,但是我却永远都记得,一年级学过的第1篇课文,是三句话:我爱中国,我爱中国共产党,我爱北京天-安-门。也许这是我第一次在大脑里有了对党的印象。小学的教育多是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尊师守纪,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等,以及爱国教育。现在我还记得那时候教室里挂着的话几副宣传画,上面分别写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等类的标语。现在回想,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生活中渐渐地接受党的培育与思想熏陶了。我是小学一年就就加入少年先锋队的。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和其他九个人站在我们教学楼二楼左边的教室宣誓的情形,是那么振奋人心。那时候也许对少先队理解不是很深厚,但是从书本上,和老师的介绍知道,成为少先队员,是很光荣的,是很神圣的,需要肩负起很多的使命。所以那时候能够带上红领巾是每一个小学生最自豪的事情。由于小学时候表现优秀,我被评为了少先队中队长,在右臂上带上两横的一个徽章。由于这些经历和表现,在我小学生活中,我得到了健康而茁壮成长。我于1998年到乡里的蒲稳中心小学读四五六年级。小学期间,在学习上更加卖力,在学校一直担任学习委员,并受到每一个老师的肯定)。其间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各种比赛,其中县作文比赛获二等奖,县数学竞赛三等奖,县书法比赛三等奖。六年级时因成绩优异,被学校一个推优进入县第一中学读初中。我于20xx年进入会同县第一中学读书。升入初中以后,精编资料,供您参考随着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的了解。初二时,我宣誓加入了中国共青团,成为一名中国共青团员。从那时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在我头脑中慢慢地萌发了,同时我也了解到,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是简单的口号,也不只是思想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行动中,在点点滴滴中帮助他人,时时、事事、处处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初中三年,我学习刻苦努力,争当优秀,在班里一直担任班干部的职务,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帮助同学,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曾经在初三时,获得了县三好学生的称号。20xx年我以全县第五名的成绩考入了会同一中的高中部。在高中时,虽然学习生活十分紧张,我仍然参加了一些关于党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也利用课外时间读了一些书籍,从而加深了自己对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理解,并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022年农村优秀党员事迹材料【第二篇】谈到新农村建设的翻天覆地变化,也许××村委××村的村民感受最深。××村造型别致的别墅楼群、如诗如画的丛林花园、独具特色的墙裙栏杆以及村民们一张张纯朴、幸福的笑脸,无不向你尽情展示着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在该村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就是其中的一位普通党员。“软”“硬”兼施拓富路人们常说,××人是“软”“硬”兼施富起来的。“软”,就是指金桔的种植和销售;“硬”,就是指石材的开采加工。××作为普通村民,共产党员,率先走上了这两条路,叩开致富门。凭着一腔热血,年轻的××就打起了一场以金桔种植为突破口的致富攻坚战,他将村后网的荒山改造成了果园,此后不断改进种植方式,加强管护,采用新技术,坚持无公害标准种植,提高了金桔的产量和品质。现在××的果园年产金桔4万斤左右,纯收入8万元。在××等一批党员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形成了以金桔种植业为主的产业,共有果园348亩,其中金桔267亩,村民仅水果种植一项年收入就达到300多万元。××地处山区,大理石储量丰富。针对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资源,瞄准市场,从XX年开始发展大理石加工业。将大理石开采出来,加工成石栏杆、石板等成品,销往全国各地。由于大理石石质优越,工艺精细,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石材加工产业也越走越活。在村里党员和大理石开采先行者的带动下,该村大理石加工经历了从最初的手工制作,到机械化作业;从小敲小打,到形成规模企业;从最初的1家,到现在的36家。该村从事大理石开采加工的村民达80%,全村年产值达到1500多万元。优化结构开先河××不仅自己致富,带动村民致富,还热心党的各项建设。在古板村20xx年优化党组织设置工作中,他积极贯彻落实中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央有关精神,配合做好优化党组织设置的各项工作,最终协助村里成立了××清泉度假村党支部,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把更多优秀的村民吸引到了党组织中来;同时能更充分地发挥农村党员的旗帜作用,带动群众把××建设成园林式的新农村,成功接待了“自治区50周年大庆”中央慰问团,极大提升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成为全县率先实现优化党组织设置工作的自然村。在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还积极与村里的党员干部一道,与时俱进,发动全体村民合股筹资兴建了清泉度假村,20xx年,××与村里的其他干部发动全村46户村民入股自筹资金398万元,建起集旅游、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清泉度假村,逐步探索第三产业的发展。度假村不但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同时还极大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一方面村民形成了“村庄建得越好,村民的利益越大”的共识,村民均能自觉维护公共设施,保持村容整洁,另一方面是度假村每年提取5%—10%的利润作为维护村内设施、兴办公益事业费用,解决了新村建成后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目前度假村的二期、三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无私奉献建新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与其他党员一道,事事带头,处处争先,积极发动群众,形成全员参与的建设热潮。××村民展现出新型农民的新面貌。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该村先后建成面积350平方米的文化室,配备了远程教育网络,成立了农家图书馆和人口学校,村民们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形成了每周一学和定期邀请专家讲座的学习制度。学拓宽了村民的视野,知识充分武装了村民的头脑,一大批慷慨解囊、克己奉公的先进事迹涌现出来。在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建文化室等工作中,村民蒋建诚、蒋元登将600平方米旧房无偿拆除掉;秦试球、秦桂正等村民将1500平方米土地奉献了出来;秦试伟、秦文艺等村民援助500多平方米的石料及安装用的水泥、河沙,秦试海等6人的捐款超过了万元。更多的村民则随叫随到,不计报酬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目前,××正与村民一道,建设该村统一的人饮工程。从选点、布管,到宣传发动,组织村民集资、投工投劳,处处可见××的身影。该工程从10月3日利用中秋节的晚上开会进行发动,10月4日动工,10月8日就已将取水点水井扩建好,将蓄水池挖好。短短的5天内,村民创造了新的××奇迹。该工程的实施,将彻底解决困绕××多年的饮水问题,为该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是在如××这样的党员带动下,××新农村建设才如此富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自治区五十大庆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率领中央慰问五分团在区、市、县领导陪同下走进××村慰问。看到一栋栋精致的山村小别墅掩映在绿树丛林中,看到××村民们纯朴、自信的笑脸时,李兆焯和慰问团成员们对××新农村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赞赏。作为普通党员,为××的建设贡献了力量的精编资料,供您参考××脸上也充满了自豪。2022年农村优秀党员事迹材料【第三篇】男,汉族,X年8月出生,乡村人,初中文化程度,X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年1月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38年。村在的带领下先后荣获省级荣誉3次、市级荣誉6次、县级荣誉8次,个人在X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在农村长达三十八年的工作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基层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宣传和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该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一切困难,自力更生,办电打井,修桥铺路,筹建市场,在全县率先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引导全村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截止目前,全村种植大棚蔬菜面积达到95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村内拥有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额5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仅大棚蔬菜生产和市场交易一项,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辐射带动原、延、封三县50多个行政村大棚蔬菜种植2万余亩,成为大棚蔬菜行业的“引路人”。一、抓基础设施,创良好条件。1976年,村还是一个不足500人的偏僻小村,一条二米宽的土路,高高低低,崎曲不平,人称“三蹦村”,晴天时车在路上蹦,人在车上蹦,心在肚里蹦,遇到了下雨天,寸步难行。拉平车走,五个人拉不动千斤货物,推自行车没有步行快,大半截路还得扛着自行车。村里没有电,每到晚上,群众都在煤油灯下苦熬黑夜,田地里没有一根线,没有一根电线杆。浇麦靠人工水车,遇到了干旱年月,井水干枯,群众只有靠天吃饭,粮食亩产量只有200来斤。在那个拿工分吃粮食的岁月,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只是梦想着能用上电,家里的生活一切会改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年底用上电,让家家户户的灯亮,让田地喝个饱。村两委决定后,马上行动。拍板第二天,他就奔赴郑州,通过关系买到一吨铝线,在那计划经济的年代,一次条子只能买回一吨。这样,他五进省城,饿了啃玉米面馍,渴了就在街头饮口凉水,困了,就在街头露宿。尽管这样,他的心里还是甜滋滋的,总共买到四吨铝线,离全村的盼望近了。紧接着,又用半月的时间把低压杆全部栽上,三伏暑天,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大家的脊背晒得黑油油的,脸晒得黑红。拉线扛线,片刻不闲,浑身有用不完的劲,没有人喊苦嫌累,个个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就这样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村每一户村民都用上了电,灯亮了,群众的心亮了。他们说:“没有咱支书的辛劳,没有支书的带头,还不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定猪年马月才用上电呢!”平凡的话语,诠释了党的领导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家里用电解决了,但庄稼地里的还不能灌溉。因为地里虽有动力电,但没有足够的水井,他就再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一鼓作气,再打20眼机井。那一年,适逢党的政策好,对农村办电打井有倾斜,全村青壮年劳力拉着平车到拉石料,大家自备干粮和水,五天五夜来回一趟。在打井的30余天时间,他与打井工人吃住在工地,时刻处理打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到12月底,全村水浇地共打机井22眼,村里的粮食再也不靠天吃饭了,第二年,他又托关系买来化肥,配合浇水,当年小麦亩产达500-600斤,麦垛堆积如山,产量翻了一番,交公粮任务完成了,群众分的粮食多了,集体也有了收入,全村群众欢欣鼓舞。在年终的群众会上他宣布:从今以后,村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点煤油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他将一心一意为全体村民做事,不谋私利,与大家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努力使摆脱贫穷。电通了,农田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里也稳定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许多村民的家里有了积蓄,脱了贫,乡亲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自然一些人也产生了小富即安的现象,觉得该缓口气了,开始沾染了一些不良习俗,搓麻将,搞迷信活动,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