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国协直接投资之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台灣東南亞學刊,6卷1期,2009年,頁109-146中國企業對東南亞國協直接投資之分析*曹海濤**、葉日崧***中文摘要東協十國是中國重要的對外直接投資目的地之一。本研究透過數據資料歸納和個案分析,對中國企業在東協地區的直接投資狀況加以總結。研究發現,就不同型態企業的投資動機而言,中央型國有企業以實現政府政策目標為動機。非中央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以追求利潤,拓展市場為目的。就投資之產業而言,中央型國有企業在東協的投資集中於礦業;非中央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集中於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就進入模式而言,中國企業在礦業投資的進入模式以購併和新建為主;非中央型國企和民營企業以新建為主。關鍵字:中國、東協、對外直接投資、投資動機、進入模式*作者衷心感謝匿名審查委員的指正和建議,使本文內容更為充實。文中可能出現的任何疏失和錯誤,當由作者自負。**作者現為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助理教授。Email:tsaoht@asia.edu.tw***作者現為元智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客座教授。Email:rsyeh@saturn.yzu.edu.tw本文收件日期為2008年9月11日,接受刊登日期為2009年01月13日研究論文110中國企業對東南亞國協直接投資之分析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ASEAN:TheCaseofChinaHai-TaoTSAO,Ryh-SongYEHAbstractASEANisanimportantdestinationofMainlandChina’s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Thepurposeofthispaperattemptstocrystallizethefactsand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withrespecttotheofficialdataonChina’soutwardFDIinASEAN.Thegoalofthecentralstate-ownershipenterprisesistofulfillthepolicyofthestateandinvestcentrallyinmineindustry.Theentrymodesofthecentralstate-ownershipenterprisesareverticalintegration.Theinvestmentsofnon-centralstate-ownershipandprivateenterprisesfocusonthelabor-intensivemanufactureindustry.Themotivationsofthemattempttoexplorenewmarketandupgradetechnology.Theentrymodesbothofthemincludegreeninvestmentandverticalintegration.Keywords:ASEAN,MainlandChina,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motivations,entrymodes台灣東南亞學刊111一、前言中國是全世界吸引外人直接投資(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最多的開發中國家。截止2007年底,已累計吸引外人直接投資實質金額7492.39億美元。其中,1995-2007每年平均吸引外人直接投資達500億美元。(中國國家統局2007;蘭辛珍2008)另一方面,中國也逐漸成為一重要的外人直接投資來源地,以流量觀之,業已成為開發中國家中最大的對外投資國。1至2006年底,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金額累計達733億美元。投資行業由早期的貿易、航運和餐飲,拓展到生產製造、農業合作、資源開發、和研發設計等眾多領域。至2006年底,有萬餘家中國企業在全球172個國家或地區從事直接投資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07)相較於中國大陸吸收外人直接投資(InwardFDI)方面的研究,對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OutwardFDI)的研究還未引起的太多關注,而有關中國大陸企業對特定區域直接投資的研究則更少。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ASEAN)地區由於人口眾多、經濟成長快速、各種自然資源蘊藏豐富,可能成為中國重要的市場和原物料供應地。2因此,分析和歸納中國對東協國家直接投資有重要意義。首先,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有其特殊性,既有中央型國有企業承擔政策目標的策略性資源型投資,也有民營公司在市場競爭壓力下進行的拓展市場型投資。其次,東協地區既有高所得國家(新加坡、汶萊),也有與中國所得水準相似的國家(泰國、馬來西亞),以及比中國人均所得低的開發中國1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UnitedNations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UNCTAD)所出版的《世界投資報告2006》(WorldDevelopmentReport2006)公佈之2005年全球對外投資流量為基期,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流量排名世界第13位、亞洲第2位。資料來源:WorldDevelopmentReport,FDIfromDevelopingandTransitionEconomies:ImplicationsforDevelopment(UnitedNationsPublication,NewYorkandGeneva:UnitedNations,2006).=7431&intItemID=3968&lang=1&mode=downloads2東南亞國協,簡稱東協,成立於1967年,由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五國組成。之後陸續有汶萊、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加入,1999年以後形成現在的東協十國。112中國企業對東南亞國協直接投資之分析家(印尼、越南、菲律賓),而中國企業在這些不同層級的國家均有直接投資。因此,分析中國大陸企業在東協地區的行為動機、進入模式、區位選擇是否不同與一般國家的發展模式有其理論和現實意義。第三,現有文獻較少關注轉型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中國作為最重要的轉型經濟體,其相關的對外投資活動是否對其他轉型國家具有借鏡意義。同時,轉型國家在對外直接投資時,是否政治因素的考量更大,有值得探討之處。最後,中國企業對其些特定區域的直接投資,與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整體模式是否一致,還是有中國政府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亦值得加以注意。本文根據企業層級的個案資料以及官方公佈之統計數據,對中國在東協地區的直接投資活動加以探討,以使吾人對中國企業在該地區直接投資的現狀、投資動機、區位選擇、進入模式有更深入的認知和評估。首先,本研究根據次級資料,對中國大陸在東協地區的直接投資進行歸納和整理。然而,由於正式統計數據的不足,這些次級資料並不健全。3西方學界公認,中國統計資料的正確取得有相當難度。官方往往認為資料屬於國家機密,而民間企業則認為相關資料敏感,尤其涉及對外投資方面,故很多申報之資料不盡確實,這些都增加了研究困難。因此,本文也透過企業層級資料的分析,對中國企業在東協地區直接投資之性質和行為動機做更詳細的分析。採用個案分析法的原因,一方面是官方或一般總體統計資料差異性頗大,無法了解實際投資的內涵,而個案研究更能洞悉企業投資活動的微觀特質、行為動機和投資者的角色。在本研究的個案分析中,藉由不同屬性的企業(中央型國有企業、非中央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不同產業(製造業、服務業、礦業)的投資分析,我們對中國大陸企業在東協地區直接投資有深入探討。文章的其餘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對外人直接投資理論的相關文獻加以簡介與回顧。第三部分根據各種官方統計數據和資料對中國企業在東協地區直接投資的現況進行概述,並歸納其特點。第四部分為個案研究。我們根據蒐集26家中國企業在東協地區的46項直3例如,中國政府直到2003年才開始正式公佈前一年對外直接投資的概況。台灣東南亞學刊113接投資個案,對中國大陸企業在東協國家直接投資的情況進行分析,並對中國大陸在東協地區的直接投資的特色加以總結。最後是結論。二、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文獻回顧為什麼一個企業去國外從事直接投資?Vernon(1966)由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lifecycle)的角度,以動態比較利益的觀點,說明產品會隨著其自身發展階段的改變、以及產地比較利益的改變而轉換其生產地點,進而解釋國際貿易和跨國生產與投資活動。Kojima(1973;1978)與KojimaandOsawa(1984)也是基於傳統新古典貿易理論來解釋多國籍企業(MultinationalEnterprises,MNEs)的行為和海外投資活動。他們認為海外直接投資活動是產生於當本國的產品因生產條件變化而喪失比較利益時,廠商將某些生產要素如資本、技術及管理能力等轉移到其他國家,並利用當地國低廉的勞動力及豐富的原料以延續其生產優勢。然而,以傳統新古典貿易理論或財務投資組合理論解釋海外直接投資活動無法令學者滿意,因為在完全競爭市場與交易成本不存在的假設下,企業沒有必要進行海外直接投資活動(Casson1987)。Hymer(1976)首先由市場不完全性(marketimperfection)來詮釋海外直接投資活動。Hymer認為,由於市場結構本身的原因和政府政策因素,造成產品和要素市場的不完全,而跨國企業是彌補此市場不完全的制度性工具。因此,為減少競爭和利用自身的特殊優勢(例如獨特的技術、專利與商標、企業規模、較佳的行銷和管理技巧、對國際市場較熟悉及良好的資金借貸能力),廠商將擴展國外市場作為減少競爭、增加利潤的有效方法。BuckleyandCasson(1976;1985;1998ab)、Casson(1983)、Rugman(1981;1982;1986)、DunningandRugman(1985)提出了內部化理論(internalizationtheory)來解釋企業的海外直接投資行為。該理論認為,雖然Hymer指出了跨國企業的海外直接投資是回應市場不完全的一種制114中國企業對東南亞國協直接投資之分析度機制,但他只注重了內生的結構性的市場不完全,另一種外生的交易性市場不完全則被他忽略了。他們運用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理論,指出企業到國外直接投資是由於許多中間產品市場(如人力資本、專門技術、管理知識、重要資訊等市場)的不完整所致。它們或者很難取得、或者交易成本過高,使得企業以外部市場來交易這些產品時,存在洩密和訂價的困難。只有透過海外直接投資,將以中間產品進行生產的活動置於共同所有權和控制之下(即內部化),使原來的外部市場變為內部市場,才能減少被競爭對手控制的機會。Dunning(1981;1988;1995;2000)試圖以折衷理論(eclectictheory)將各種海外直接投資理論加以綜合,並建立一個整合性的海外直接投資理論架構。他認為,一個企業只有同時具備所有權優勢(ownershipadvantages)、區位優勢(locationaladvantages)、內部化優勢(internalizationadvantages)三個優勢,才能從事跨國直接投資。這三個優勢是相互關聯的,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是海外直接投資的必要條件,而區位優勢是充分條件。一般而言,如果企業只具備所有權優勢而沒有能力使之內部化或成本過高,且缺乏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資地,則只能選擇非股權轉讓的方式。若只具備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而無區位優勢時,則出口貿易是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恰當形式。當三種優勢均具備時,企業就應採取海外直接投資的途徑來增加企業利益。對外投資的網路(network)理論則認為,對外直接投資是企業尋求管理、技術、行銷技藝等資產的管道,以強化、補充或建立新的企業所有權優勢(BuckleyandGhaur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