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所得税税负归宿CGE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企业所得税税负归宿的CGE分析张阳(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200433,中国)摘要:本文运用一般均衡方法,分析中国企业所得税的税负归宿。文中将整个经济划分为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和非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通过需求、供给、要素市场出清和投入产出相等四个方面,研究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所有产品和要素在各个市场产生的连锁反应和影响,从而确定税负的分布。根据我国数据测定要素替代弹性、产品需求替代弹性等参数,代入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所得税并不完全由资本承担,资本只承担了税负86%左右,还有14%左右转嫁给劳动要素。由于要素的流动性,资本承担的86%税负部分不只是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的资本承担,而是由全社会资本共同承担。关键词:税负归宿企业所得税一般均衡一、引言在经济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纳税义务人并不是税收负担者,纳税人可以通过种种方式来转移税收负担。所谓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不实际负担政府课于他们的税收,而通过购入或卖出产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承担的过程。税负归宿是税收转嫁过程的终点,是指税收负担者无法将其负担再转嫁到其他人身上,而最后由自己来负担的状况。税负归宿理论描述了税收负担的最终分布,研究谁承担了税收的最终负担。最简单的税负归宿分析方法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表明税负归宿主要由个人或企业避税的难易程度来决定,这种难易程度以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衡量。同时,这些因素也能确定税收的效率损失对个人和公司行为造成的扭曲。局部均衡分析可以阐明税负归宿研究的基本原则:竞争条件下的税收的经济归宿仅仅取决于市场情况,而与税收的法定归宿无关。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仅考虑税收对单一市场的影响,割裂了与其他市场的联系,而绝大多数税收对多个市场的行为发生重要作用。另外局部均衡分析只能确定税负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布,而不能进一步说明是哪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或者哪一类消费者承担了税负。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能有效克服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已成为当今税负归宿分析方法的主流。税负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是研究对一种商品或要素征税对全部商品和要素在各个市场的连锁反应和影响,再从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中,分析整个税负的分配状况,尽可能全面地探求税收变化的各种效应。Harberger,A.C(1962)建立两部门一般模型分析公司所得税税负归宿。Atkinson和Stiglitz(1980)通过成本函数重新阐述了模型,并用几何图形进行了说明。Fullerton和Metcalf(2002)用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多种税收关系。本文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局部要素税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对传统模型做了以下改进:首先,剔除无关税种。Fullerton和Metcalf(2002)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存在多种税收关系。对两部门的产品分别征税,对两部门的两种要素分别征税,这样共有六个税种。然而其理论模型中绝大部分的税种是出于数学运算的目的而设立,没有实际经济含义。本文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只分析局部要素税,也就是对企业部门的资本要素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模型剔除了其他无关的干扰变量,集中阐述对企业部门的资本要素征税对所有产品和要素的影响,从而确定税收负担的最终分布。其次,引入产品替代弹性。Harberger(1962)两部门一般模型为简化计算做了重要的假定,用某一部门产品需求量变化与两部门产品价格相对变化的比例来表示该部门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这种需求价格弹性的表达式是不准确的。而且Harberger模型在经验实证分析中简单的把两种产品的替代弹性看作1,再以此推算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本文模型用产品需求替代弹性来反应两部门产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两部门产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且本文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是先测算2出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再根据它计算产品的替代弹性,而不是对参数做粗略的估计。最后,划分为直观的四方面。本模型把征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划分为四个方面来研究。第一,从供给角度通过生产函数反映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的关系。第二,从需求角度通过产品的需求替代弹性反映产品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第三,从要素供给角度通过市场出清条件反映生产要素供给的相对变化关系。第四,从投入产出相等角度通过要素总收益等于产品收益说明产品收益的变化与要素收入变化的关系。通过这四种角度,清楚地反映了对一部门的资本要素征税对整个经济的所有产品和要素的连锁反映和影响。二、局部要素税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一)模型构建经济中有X和Y两种产品和分别生产这两种产品的x部门和y部门,生产X和Y都会用到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要素L和K的价格分别为工资率w和租金率r。整个经济中只存在一种税收,对x部门的资本所得征收从价税,税率为KXt,资本含税价格为)1(KXtr+。模型的假定条件为,两个部门的生产技术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整个经济中可利用的资本和劳动总量固定。两种要素可以在两个部门间完全自由流动。厂商竞争追求最大利润,所有价格具有完全的弹性。所有消费者的偏好都相同,税收不会通过影响人们的收入用途而对分配产生影响。1、供给基本的供给关系是生产函数和替代弹性关系。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为:),(XXLKFX=),(YYLKHY=其中XK和XL分别表示x部门使用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YK和YL分别表示y部门使用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将上两式求微分后再分别除以X和Y得到:XLXXKXLKXˆˆˆqq+=(1)YLYYKYLKYˆˆˆqq+=(2)其中“^”表示成比例的变化,如XdXX=ˆ。ijq表示i要素收入占j产品收入的份额,例如XpKtrXXKXKX)1(+=q。并且有1=+LXKXqq,1=+LYKYqq定义Xs和Ys分别为X产品和Y产品的资本K与劳动L之间的替代弹性,根据替代弹性定义)/()/(//rwdLKdLKrw⋅=s,可推导出:)ˆˆˆ(ˆˆKXXXXtrwLK--=-s(3))ˆˆ(ˆˆrwLKYYY-=-s(4)3其中)1/(ˆKXKXKXtdtt+=。2、需求消费者对于产品X和Y之间的需求替代弹性Ds也可以如下表示:)ˆˆ(ˆˆYXDppYX--=-s(5)其中,Xp表示X产品的价格,Yp表示Y产品的价格。3、市场出清条件生产要素总供给固定并且充分运用,要素的市场出清条件为:KKKYX=+LLLYX=+对上两式微分后,分别除以K和L得到:0ˆˆ=+YKYXKXKKll(6)0ˆˆ=+YLYXLXLLll(7)其中ijl表示生产j产品使用的i要素的比例,例如KKXKX/=l。4、定价方程式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投入产出相等意味着总产出等于所有投入要素的收入:XKXXXKtrwLXp)1(++=YYYrKwLYp+=把上两式微分,再分别除以XpX和YpY,结合)1(KXKXtrFp+=,rHpKY=,wHpFpLYLX==,条件,其中的KKHF,LLHF,分别表示两部门生产的资本边际收益和资本边际收益。在KXt=0处可以得到:)ˆˆ()ˆˆˆ(ˆˆXLXXKXKXXLwKtrXp++++=+qq(8))ˆˆ()ˆˆ(ˆˆYLYYKYYLwKrYp+++=+qq(9)(二)均衡状态1、模型求解综上所述,模型中共有(1)-(9)9个线性无关的方程,rwˆ,ˆ,YXppˆ,ˆ,YXˆ,ˆ,YXKKˆ,ˆ,YXLLˆ,ˆ10个未知数。由于方程组在价格上是零阶齐次的,把所有价格水平增加相同的倍数对资源配置不会产生影响。因此,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价格作为计价物,使它的价格变化固定为零,其它价格都以计价4物单位来表示。这里确定劳动为计价物,0ˆ=w。现在有9个线性无关的方程,9个未知数,方程组有唯一解。经过计算可以得到:KXKYLYLYKYYKXLXLXKXXKXLXLYLXDKXLXLXKXXKXLXKXDtrˆ)()())(()()(ˆlqlqslqlqsllqqslqlqsllqs++++--+--=*(10)2、税负归宿由于劳动为计价物,rˆ可理解为资本租金与工资比率的变动率。可以根据rˆ的取值判断对x部门资本要素的课税后,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各自承担了多少税负,也就确定了税负的最终分布。如果0ˆ=*r,那么对X部门资本征税后,整个经济的租金与工资比率不变,资本与劳动要素将按照它们税前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比例承担税收负担。这时,资本已将一部分税负转移给了劳动。如果0ˆp*r,那么征税后,整个经济的租金与工资比率降低,资本承担税收负担的比例大于税前它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比例。如果0ˆf*r,那么征税后,整个经济的租金与工资比率升高,资本承担税收负担的比例小于税前它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比例。对x部门资本征税后,总的税收收入为XKXKtˆ,整个经济中资本收入变化为)(ˆYXKKr+-。当两者相等XKXKtˆ=)(ˆYXKKr+-时,资本承担所有税负。定义0ˆr为资本承担所有税负时的资本价格的变化率,KXYXXtKKKrˆˆ0+-=。3、产出效应与替代效应模型把对x部门资本课税的影响划分为两种效应。第一,产出效应,等式(10)分子中第一项说明了这种效应。对x部门资本征税,X价格趋于上升,需求量减少,资本和劳动从生产X的部门被释放出来.必须到生产Y的部门去找出路。如果X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KXLXllf),那么,大量的劳动就必须被Y部门吸收,因而资本相对价格上升。反之,如果生产X的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KXLXllp),资本的相对价格就会下降。第二,要素替代效应,等式(10)中分子的第二项说明了这种效用。征税后,X部门的资本变得更为昂贵,这就会使制造商少使用资本,多使用劳动,资本的相对价格会因此下降。三、经验实证分析把我国整个经济中的生产部门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也就是模型中的x部门;另一类是非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也就是模型中的y部门。企业所得税相当于对x部门的资本征税。(一)两部门划分1、行业要素收益和税负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2000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提供了2000年我国各行业的要素收益。2003年劳动者报酬67260.69亿元,相对于2000年增长1.35;2003年营业盈余27364.57亿元,1相对于2000年增长1.90。按上述两比例计算2003年上述各行业的要素收益。结果见表1。根据《中国税务年鉴2004》中的“中国2003年税收收入分税种分产业收入情况表”和“中国1樊刚,2002年,认为统计年鉴中的“营业盈余较好地反映了资本收入情况”,“可以用营业盈余来近似表示全部资本的收益”;《中国财产性生产要素总量与结构的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重点课题。52003年企业所得税分地区分行业收入情况表”,我国2003年各行业的企业所得税为,农业1.45亿元,采掘业325.59亿元,制造业775.08亿元,电力蒸汽及水生产供应223.52亿元,建筑业120.24亿元,交通邮电业98.78亿元,批发零售业491.71亿元,金融业256.82亿元,信息、计算机服务、软件业139.8亿元,住宿和餐饮16.04亿元,文化体育娱乐32.15亿元,租赁和商业服务87.52亿元,房地产业178.60亿元,其他行业180.49亿元。表1:中国2003年生产部门情况表单位:亿元序号行业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序号行业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1农业18113.001597.1910金属产品制造业1851.20761.532采掘业2238.082624.9311机械设备制造业6022.304039.203食品制造业2445.591766.0312建筑业5261.961976.414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2742.081410.8813运输邮电业3042.301629.545其他制造业1582.142057.7614商业饮食业5411.871783.156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1132.531519.2415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3188.341158.827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807.28883.1716金融保险业2089.371385.858化学工业2716.4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