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思维导图最近四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题型2011201020092008单选题4题4分4题4分3题3分3题3分多选题2题4分2题4分3题6分1题2分判断题—1题1分1题1分1题1分计算题—1题5分-综合题0.6题6分0.7题7分-0.5题7分合计6.6题14分7.7题16分8题155.5题13分第一节概述含义: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对企业收入的分配第二层次: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狭义的分配——仅仅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原则:1.依法分配原则2.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3.兼顾各方利益原则4.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内容1.收入管理(销售预测与定价)2.成本费用管理3.利润分配管理【注意】1.收益分配与优化资本结构的问题。收益分配——留存收益(权益资本)——资本结构。2.关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比例为当年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后)的10%。当年法定盈余公积金的累积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后,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但企业用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余额不得低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例1·单选题】(2010年)企业的收益分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下列各项中,属于狭义收益分配的是()。A.企业收入的分配B.企业净利润的分配C.企业产品成本的分配D.企业职工薪酬的分配【例2·多选题】(2007年考题)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进行收益分配应遵循的原则有()。A.依法分配原则B.兼顾各方利益原则C.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D.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企业的收益分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对企业收入的分配;第二层次是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狭义的收益分配则仅仅是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正确答案』ABCD二、销售定价管理(一)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1、价值因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相对地降低产品价格。2、成本因素虽然短期内的产品价格有可能会低于其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产品价格应等于总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否则企业无利可图,难以长久生存。3、市场供求因素产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对价格产生向下的压力,反之则会推动价格的提升。4、竞争因素在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几乎没有定价的主动权;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竞争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产品生产的难易程度和供求形势。5、政策法规因素国家对市场物价的高低和变动都有限制和法律规定。(二)产品定价方法1.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含义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变动成本可以作为增量产量的定价依据,但不能作为一般产品的定价依据。制造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费用支出,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由于它不包括各种期间费用,因此不能正确反映企业产品的真实价值消耗和转移。利用制造成本定价不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的继续进行。完全成本指企业为生产、销售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和费用总额,包括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各种期间费用。在此成本基础上制定价格,既可以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又可以使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得以全部实现。因此,当前产品定价的基础,仍然是产品的完全成本。基本原理价格=单位成本+单位税金+单位利润=单位成本+价格×税率+单位利润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利润(1)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原理:是在完全成本的基础上,加合理利润来定价。合理利润的确定,在工业企业一般是根据成本利润率,而在商业企业一般是根据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①成本利润率定价单位利润=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单位产品价格×(1-适用税率)=单位成本+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②销售利润率定价单位利润=单位价格×销售利润率单位产品价格×(1-适用税率)=单位成本+价格×销售利润率这里的单位成本是指单位全部成本费用,可以用单位制造成本加上单位产品负担的期间费用来确定。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含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的需求量随其价格的升降而变动的程度,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系数计算公式式中:E——某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P——价格变动量;△Q——需求变动量:——基期单位产品价格;——基期需求量。【提示】一般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因此,弹性系数一般为负数。特殊情形:吉芬商品。第三节成本费用管理一、标准成本管理标准成本是指通过调查分析、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的经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管理也称标准成本控制,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分类1.理想标准成本:这是一种理论标准,它是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成本水平,即在生产过程无浪费、机器无故障、人员无闲置、产品无废品的假设条件下制定的标准成本。2.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提示】通常来说,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由于理想标准成本要求异常严格,一般很难达到,而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的特点,所以,正常标准成本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二、标准成本的制定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其次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制定时,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三、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在标准成本管理模式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凡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的称为“超支差异”凡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的称为“节约差异”。1.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公式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公式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人工工时(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公式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四、责任成本管理(一)责任成本管理的含义责任成本管理,是指将企业内部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明确责任成本,并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权、责、利关系,来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的流程如图所示:(二)责任中心及其考核按照企业内部责任中心的权责范围以及业务活动的不同特点,责任中心一般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类。1.成本中心是指有权发生并控制成本的单位。成本中心一般不会产生收入,通常只计量考核发生的成本。特点1.不考核收益,只考核成本。2.只对可控成本负责,不负责不可控成本。【提示】可控成本三个条件:(1)该成本的发生是成本中心可以预见的;(2)该成本是成本中心可以计量的;(3)该成本是成本中心可以调节和控制的。3.责任成本是成本中心考核和控制的主要内容。考核指标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预算成本节约率=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成本×100%2.利润中心含义: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和利润的责任单位。分类自然利润中心:自然形成的,直接对外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以取得收入的责任中心。人为利润中心:人为设定的,通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使用内部结算价格结算半成品内部销售收入的责任中心。考核指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提示】该指标反映了利润中心的盈利能力,但对业绩评价没有太大的作用。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提示】也称部门经理边际贡献,是评价利润中心管理者的理想指标。部门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提示】又称部门毛利。反映了部门为企业利润和弥补与生产能力有关的成本所作的贡献,它更多的用于评价部门业绩而不是利润中心管理者的业绩。3.投资中心投资中心,是指既能控制成本、收入和利润,又能对投资及其投资收益负责的责任中心。考核指标:(1)投资报酬率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平均营业资产注:平均营业资产=(期初营业资产+期末营业资产)/2营业利润是指的息税前利润。(1)能够反映投资中心的综合获利能力;(2)相对数指标,可用于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3)不仅可以促使经理人员关注营业资产运用效率,并有利于资产存量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缺点:会引起短期行为的产生,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而损害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导致经理人员注重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2)剩余收益计算公式:剩余收益=经营利润-(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报酬率)【提示】最低投资报酬率是根据资本成本来确定的,它一般等于或大于资本成本,通常可以采用企业整体的最低期望投资报酬率,也可以是企业为该投资中心单独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优点:弥补了投资报酬率指标会使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冲突的不足;缺点:1.是一个绝对指标,难以在不同规模的投资中心之间进行业绩比较。2.仅仅反映当期业绩,单纯使用这一指标也会导致投资中心管理者的短视行为。第四节利润分配管理一、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股利政策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的方针及对策。股利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一)股利分配理论1、股利无关论股利无关论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限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价值或股票的价格产生任何影响,投资者不关心公司股利的分配。公司市场价值的高低,是由公司所选择的投资决策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所决定,而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2、股利相关论(1)“手中鸟”理论:该理论认为,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投资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一步增大。因此,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会偏好确定的股利收益,而不愿意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去承担未来的投资风险。当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时,公司的股票价格会随之上升,公司价值将得到提高。信号传递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一般来讲,预期未来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把自己同预期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所得税差异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普遍存在的税率的差异及纳税时间的差异,资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企业应当采用低股利政策。代理理论: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有助于减缓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也就是说,股利政策是协调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的一种约束机制。股利的支付能够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1)股利的支付减少了管理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支配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公司管理者过度投资或在职消费行为,从而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2)较多的现金股利发放,减少了内部融资,导致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寻求外部融资,从而公司可以经常接受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督,这样便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监督减少代理成本。因此,高水平的股利支付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所以,最优的股利政策应当使这两种成本之和最小。【例1·单选题】(2011年考题)股利的支付可减少管理层可支配的自由现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理层的过度投资或在职消费行为。这种观点体现的股利理论是()。A.股利无关理论B.信号传递理论C.“手中鸟”理论D.代理理论【例2·单选题】(2006年考题)某企业在选择股利政策时,以代理成本和外部融资成本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