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教案反思_小班户外小麻雀教案【汇集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7小麻雀教案反思_小班户外小麻雀教案【汇集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小麻雀教案反思_小班户外小麻雀教案【汇集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麻雀教案反思小班户外小麻雀教案【第一篇】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特别缺乏这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美德。我们班的孩子总是为了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互不相让。《爱唱歌的小麻雀》是1充满关爱之情的小故事,希望通过此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关爱别人的美好情感,帮助别人的真正快乐。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麻雀关爱同伴的美好情感,帮助别人的真正快乐。2、大胆表演小动物们的对话,理解词语“又”、“继续”。3、让幼儿快乐地参与故事表演中。准备:自制图书、故事录音、头饰。过程:1.引出活动,提高幼儿听故事的兴趣。2/171出示图书,展示用大树做的封面,并介绍故事名称。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测故事可能会讲些什么?2.理解故事内容。1老师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2提问:“谁住在大树的最上面?”“谁住在小麻雀的下面?”“谁住在大树的最下面?3提问:“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为什么呢?”3.师生合作讲述故事。1老师一边放慢速与幼儿合作讲述故事,一边欣赏图书。2幼儿有表情的模仿小动物的对话,并初步理解词语“又”、“继续”。3分析讨论: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现在不能唱,谁能帮帮它想个好办法!4.听录音进行故事表演。1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2小麻雀告诉大家: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别人得到快乐,自己更快乐!5.延伸活动:小麻雀为大家唱歌,大家为它伴舞。6.小麻雀依依不舍地向大家告别。小麻雀教案反思小班户外小麻雀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1.体验双脚跳跃的乐趣。3/172.能从15~20厘米高处往下,会双脚轻轻落地。3.学习跳跃的技巧和方法。4.培养幼儿集体活动意识和互相谦让的良好品德。5.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活动准备1.头饰:小麻雀若干,大猫一只,虫子若干。2.高低不一的小椅子若干,欢快的活动音乐。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师:小朋友,今天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幼:小麻雀。师:你们都是小麻雀的好朋友,请大家带好头饰我们一起跟着麻雀妈妈来跟着音乐做运动吧。师:我们可以四散飞,也可以跳一跳、吃吃虫、喝喝水。二、游戏导入,体验乐趣1.师:小朋友你们每人自选一棵作为自己的家,飞到大树上面去,当听到捉虫的信号时你们就快速的“飞”去捉虫。看一看那只小麻雀捉到的虫子又多又大。2.师:在“飞”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动作技巧:两脚并拢,稍蹲,轻轻跳下来。3.师:xx小朋友很棒,跳的时候轻轻落地。请xx小朋友来试一试,大家一起学一学。4/174.师:小麻雀们可以到你的同伴“家”里去做客,尝试在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跳下。动作指导:要注意安全,在跳时要跳得又轻又稳。三、游戏——大花猫来了1.师:小麻雀从“树”上跳下来,四散飞,找虫吃,听到的叫声,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2.师:小麻雀要轻轻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听见。3.小麻雀都非常的勇敢,我们一起捉虫吃吧。四、放松活动小麻雀自己放松一下自己的身体,我们一起到地面上“捉小虫”吃。教学反思: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小麻雀教案反思小班户外小麻雀教案【第三篇】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对小麻雀外形、动作、神态的描述。2.学习课文记叙与抒情紧密结合的写法,懂得散文写“物”最终还是为了写“人”的特点。3.体会作者对弱小者的关心、同情。5/17教学设想1.安排两课时。2.文章寓意深刻、含蓄,应引导学生从分析具体形象入手,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3.依据“美是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审美观点,力求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对于课文描绘的两个形象--“小麻雀”与“我”的特征获得较深感受。这一点,在指导朗读和组织讨论、启发思考、扼要讲解中渗透。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小麻雀的悲惨形象,“我”对小麻雀的同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板书课题)小麻雀在田野,在麦场,在房顶,在树梢,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十分活跃可爱。不过,老舍先生笔下的小麻雀可不是这样,它是一只受了伤、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可怜的小麻雀。那么,老舍先生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只小麻雀呢?在小麻雀身上,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到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2.教师范读全课文。3.要求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然后讨论以下四个问题。(1)在这段课文中,作者对小麻雀的外形、动作、神态作了怎样的描写?6/17明确:外形:刚长全了羽毛。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动作: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跳一跳,可又停住,看着我。神态: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点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气。它的眼睛现出进退为难的神情。它的举动和表情露出了十分委屈和为难的样子。(2)作者为什么两次描写小麻雀跳跳、停停、看着我的动作?从作者对小麻雀的各种描写中推想出它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明确:说明小麻雀想亲近我,又怕再次受到伤害,对人心有余悸;表现了小麻雀失去了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但还怀着活下去的欲望。(3)“我正想把猫赶走,猫已经发现了小鸟,一扑把它擒住了。”作者描写猫捉小麻雀的动作,用了“扑”和“擒”两个动词,这两个动词用得怎么样?对于表现猫和小麻雀有什么作用?明确:一方面突出了猫抓小麻雀时的出击快,动作迅猛敏捷,一方面也反衬了小麻雀的娇小无力,在猫的进攻面前毫无反抗能7/17力。(4)读完第1自然段后,你从中看到“我”对小麻雀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明确:“我”对小麻雀非常同情和关心。文章中有的地方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直抒我的这种感情,如“我想到了,这是一只养熟的鸟……想到这里,我觉得很难过”;有的地方通过写“我”的行动,如“我想拿几颗饭粒诱它前来,可是又不敢离开它,怕小猫要来扑它。……我很快跑进厨房……我急忙向外院追去……”等来表现出“我”对小麻雀的同情和关心。4.要求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并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为什么这段课文反反复复描写小麻雀的眼睛?明确: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文学作品里描写人物的眼睛往往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心情。这里描写小麻雀的眼睛,也是为了表现小麻雀的心情。小麻雀是弱者的化身。作者反复描写小麻雀的眼睛,表现出“我”对小麻雀命运的担心。(2)“那两颗小黑豆似的眼珠一径在我心里睁着呢”“一径”在课文中作何解释?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明确:“一径”,一直。这句话表明“我”一直挂记着小麻雀的命运。8/175.朗读第3、4自然段,并讨论以下四个问题。(1)猫口余生的小麻雀,从外形到神态起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描绘的?明确:猫口余生的小麻雀已经奄奄一息了,它的样子已经使“我”难过到不忍再看第二眼。它已站不起来了,胸部几乎贴着地,像人肚痛极了蹲在地上的样子。身子蜷做一团,非常的矮。头低着,小嘴碰着地,眼睛愣着,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它已经不像是清醒的,只还有那么一点模模糊糊的希望,使它一动不动地等着生或等着死。(2)“两颗黑眼珠比以前更大更黑了,像是并不看什么,只那么顶黑顶大地愣着”,这段描写中的“愣”字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说明了小麻雀的什么心理?这个“愣”字与课文前面的“我愣了一会儿,又赶紧地追了去”中的“愣”字含义一样吗?明确:描写小麻雀的眼神“愣着”,是呆呆的,失神的样子,表明小麻雀毫无反抗能力,只能任凭命运的安排。前面描写“我”“愣”了一会,是“停”了一会儿的意思。(3)小麻雀被猫咬伤后,“已经站不起来,胸部几乎贴着地,像人肚痛极了蹲在地上的样子”“身子蜷做一团,非常的矮。”而“我”又说它“身上没有血”“确是没有受了多大的伤”。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如果不是,又怎样解释呢?9/17明确:不矛盾。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小麻雀精神上受到的摧残,被吓得奄奄一息的。(4)第4自然段中哪些话表现了小麻雀的精神状态与先前有所不同?怎样理解这些话的`含义?明确:“它不预备反抗了,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因为它敢在猫的面前一动也不动呢!”这表明小麻雀的精神状态与先前有所不同了,它在无力反抗的情形下,似乎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这样的描写,透露出“我”对小麻雀的希望,希望它最终能勇敢起来。6.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讨论以下四个问题。(1)小麻雀这时的形态又有了些什么变化?明确:它愣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一歪,用它的黑眼睛瞟了我一眼,又不动了。可是现在它的身子长出来一些,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2)“身子长出来一些”,是针对前面哪句话说的?表明了什么?明确:是针对“身子蜷做一团,非常矮”一句说的,它说明小麻雀被救以后,心情得到放松。(3)“头挂得更低”中的“挂”是什么含义?这句话10/17(“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描写了小麻雀怎样的神态?表明了什么?明确:挂--垂。可以理解为描写了小麻雀沉思的神态,说明小麻雀历经危难之后开始了思索。(4)“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小麻雀到底明白了什么?“明白”前面为什么用“似乎”?明确: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答案不一定追求一致。可参考以下几种:①明白了弱小者是无法安排自己命运的。②明白了眼前这个人是可以信赖的,但是不能只依靠别人的援救。③明白了只有奋起抗争,才是一条求生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似乎”在这里表示一种不确定的语气,因为“明白了一点什么了”是“我”从观察中得来的印象,不能十分确定,所以在“明白”之前用了“似乎”一词。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分析了作者对小麻雀外形、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到小麻雀是个弱者,它是一个不幸者的悲惨形象。我们知道,散文中描写“物”最终还是为了写人。那么,小麻雀11/17代表了哪类人呢?作者在小麻雀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思索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塑造小麻雀形象的深刻意义,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教学过程1.朗诵全文。2.讨论问题。(1)小麻雀代表了哪类人呢?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小麻雀形象呢?明确:小麻雀代表了旧社会被损害、被侮辱的弱小者。小麻雀的内心活动,与剥削制度下受压迫、受损害的人们在无法抗拒的灾难中的心理状态极为相似。在旧中国,不是有许许多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小者”吗?他们遭人欺凌,无力反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希望别人照顾,又不能获得实益。作者看到了小麻雀的遭际后,“浮想联翩”由“物”及“人”,见物生情,因而写物写人。这文章写于30年代。作者自己曾这样说过:“因为自幼受过苦,受过压迫,愿意借题发挥,把心中怨气发泄出来。……我只写出我对他们(指受压迫者)的同情,不敢也不能给他们指出出路。”《小麻雀》所要表达的就是作者同情弱小,关心被损害者的思想感情。12/17(2)怎样给全文划分段落?明确:①写一只脆惨情景。(第1自然段)②写“我”追猫救雀。(第2自然段)③写小麻雀意外脱险后的凄惨情景。(第3、4自然段)④写小麻雀似乎有点醒悟。(最末一自然段)(3)怎样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明确:文章写了一只带伤的小麻雀又被猫咬伤的经过,抒发了作者同情弱小,关心爱护遭受灾难的小生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愿弱小者尽快觉醒,勇敢地站立起来,做自己命运主人的热切期望。(4)这课文为什么如此感人?在写作方法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明确:①细密入微的客观描写。作者仔细观察了已受伤后的小麻雀,准确地把握了它的特征,并通过一系列的形态描写将它可怜的形象描绘出来,引发了读者的同情心理。②将主观情感渗透到客观形象的描写之中。在整个描述的过程中,作者流露着怜悯、同情心理,这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渗透在对小麻雀形象的描绘之中,作品写的虽是小麻雀,却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情感。3.要求学生各自朗读课文。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及13/17写作上的优点。布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