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Income-ExpenditureModel]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四节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国民收入就业总量有效需求总供给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国际有效需求: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的需求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第一节均衡产出一、均衡产出概念均衡产出[EquilibriumOutput]——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出。y=c+i(c+i=总支出[AE])y——国民收入c+i——计划消费与计划投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总支出]AE=y[总收入]AE=c[计划消费]+i[计划投资]y=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i=s计划投资=计划储蓄AEAEy100045。100y–AE=IU(unintendedinventory)IU0IU0Ei>si<sy=AE减产扩大生产i=sIU=0结论只有计划投资=计划储蓄(i=s),经济才能实现均衡。此时,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等于零。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消费函数概念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消费信贷情况、风俗习惯、消费者的年龄结构等。消费函数[ConsumptionFunction]——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用公式表示就是:c=c(y)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dydcycMPC或ycAPC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c=+y[0,0]若消费函数为线性,01为常数。—自发消费[AutonomousConsumption](常数):不取决于收入的消费。—边际消费倾向,y—引致消费[InducedConsumption]: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cy0c=+y45。线性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不变APC>MPCEAPC>1s<0APC<1s>0cy0c=c(y)45。消费曲线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APC>MPC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储蓄函数概念储蓄函数[SavingFunction]——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递增函数。s=s(y)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e]——总储蓄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dydsysMPS或ysAPS线性储蓄函数yyycys1自发储蓄1MPS边际储蓄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增加))1(yysAPS随收入增加而增加s0s=-+(1-)yy线性储蓄函数-APS递增,MPS不变APSMPSs0s=s(y)y储蓄曲线平均储蓄倾向递增,边际储蓄倾向递增APS<MPSAPS0APS0A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c=+ys=-+(1-)y∴c+s=+y-+y-y=y∵y=c+sAPC+APS=1MPC+MPS=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c、s045。y-c=c(y)s=s(y)y=c+s结论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互补的;2、APC和MPC都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且APC>MPC;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3、APC+APS=1MPC+MPS=1四、社会消费函数总消费函数[AggregateConsumptionFunction]——社会总消费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社会总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相加。影响因素1、国民收入分配状况2、税收政策(暂时性减税)3、未分配利润在公司中所占比重五、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IncomeHypothesis]杜森贝的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IncomeHypothesis]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Hypothesis]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IncomeHypothesis]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习惯(棘轮效应)消费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相对收入水平(示范效应)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入水平家庭,即消费具有模仿和攀比性。结论:消费变动要比收入变动稳定得多。生命周期消费理论青年壮年老年观点:人们把一生的收入在消费上作最佳分配假定:工作期间WL,每年创造收入Y,退休以后无收入,生活年数NL(不包括父母抚养期)年消费CCNLYWLYNLWLCWLCYSWL)(工作期间储蓄WLNLCWLCNLCWLCWLY工作期间储蓄全部用于退休后消费引入继承财产YbWRaNLWRYNLWLCWRWLYNLC影响生命周期消费的因素:1、人口的年龄分布;2、社会保障体系;3、人们的消费理念持久收入消费理论11:ttPYYY平均值长期中各年收入的预期永久收入11ttPYkYkYkCk长期边际消费倾向;k短期边际消费倾向kk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假说:(1)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收入具有波动性。(2)家庭偏好稳定消费。使每一期的消费都取决于永久收入。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影响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1、消费同一生或持久收入相关;2、暂时性收入变动对消费影响小;3、税收政策:暂时性减税对消费影响不大。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r2、价格水平(货币幻觉)3、收入分配4、价格预期5、金融资产案例我国的储蓄问题2001年8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6万亿元,首次突破7万亿元大关,增长12.3%,增幅比上年同期高6.1个百分点,比上年底高5.4个百分点。8月份储蓄存款增加881亿元,比上年同月多增861亿元。年累计储蓄存款增加625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748亿元。其中,活期储蓄增加2423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415亿元;定期储蓄增加3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396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增加较多表明储蓄存款稳定性增强。为了刺激我国的经济增长,使大量的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我国央行多次调整利息,2002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已经是自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降息以来的第八次降息,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的居民储蓄还是呈不断上升的势头。问题: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决定一国储蓄率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案例的解答一般来说,一国的储蓄率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1)资本市场状况。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居民会把相当大部分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从而降低储蓄率。(2)社会保障体系。如果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居民没有后顾之忧,就会增加消费比率,从而储蓄水平会较低。(3)将来收入的保障情况。如果一国居民的将来收入有较强的保障,则储蓄率就会较低,反之较高。(4)一国居民的消费习惯。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①两部门(居民户和企业)经济,不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作用;②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不考虑利率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③企业利润全部分配,没有折旧;④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价格水平不变。GDP=y=c+sAE=c+i二、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总支出自发总支出引致总支出假定投资为自发投资,即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c=+y∴AE=c+i=(+i)+y+i1-y=∵y=c+i(收入恒等式)c=+y(消费函数)∴y=(+i)+yy-y=+i总需求法[c+i][c+i]y=AEEyy00cI45。自发总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AEAE0y=AEE0yy00AE2AE1y2y1E2E145。yiAEAE0y=AEE0yy00AE2AE1y2y1E2E145。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yii=ss=-+(1-)yi=-+(1-)yy=+i1-三、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s0s=-+(1-)y-iEy0yis0s0-iE0y0y边际储蓄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s1E1y1y2E2s2“节约悖论”[ParadoxofThrift]s=-+(1-)y结论1、投资i增加,国民收入增加;2、自发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3、变大(MPC增加,MPS下降),国民收入上升。节约悖论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节约悖论”(Paradoxofthrift),即节约对于个人来说是好事,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美德,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讲,则是一件坏事,会导致国家经济的萧条衰败。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凯恩斯还引用了一则古老的寓言:有一窝蜜蜂原本十分繁荣兴隆,每只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后来一个哲人教导它们说,不能如此挥霍浪费,应该厉行节约。蜜蜂们听了哲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迅速贯彻落实,个个争当节约模范。但结果出乎预料,整个蜂群从此迅速衰败下去,一蹶不振了。四、乘数理论•1920-1930年,英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人口多达100万并给政府形成很大的压力。1929年,有人提出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来消除失业的竞选宣言,由此引发争论。•英国剑桥大学学生卡恩提出:总需求(AggregateDemand)任何的变动,如消费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等,都会引起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的更大变动。即:AD↑→NI↑。他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乘数现象,并于1931年发表《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中首先提出。•凯恩斯在卡恩的基础上完善了乘数理论,并把乘数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y=⊿AE=⊿(+i)+⊿y⊿(+i)=⊿y-⊿y⊿y=⊿(+i)⊿y1⊿(+i)==k[乘数]k==111-MPC11MPS111-111-乘数[Multiplier]——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乘数的产生过程△i△AD△y△c一级部门△i△i△i△i二级部门△i△i三级部门...............i2i2i2i3111iyk1...1...3232iiiiiiy投资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同方向变动。投资乘数: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AD[C+i]C+I’E0yy00C+i。45y1E1⊿y⊿i乘数理论的几何说明:Ki=⊿y⊿i乘数效应产生的原因:自发总需求(或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增加首先会使国民收入等量增加,这种国民收入的增加中又必然有一部分用于支出,从而使总需求又一次增加,这种总需求的增加又会使国民收入再增加。这种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会无限循环下去,形成一种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反之,如果自发总需求的减少,也同样会有乘数效应,最终使国民收入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11k影响投资乘数作用发挥的因素第一,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第二,投资的外购性。第三,乘数的时效性注意: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习题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

1 / 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