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赵俊康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收入分配差距的度量主要内容把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都以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归宿。深刻认识二者的关系,正确定位二者的功能,使二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对于提高一个社会的效率和保持一个社会的稳定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一)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1954年就经济增长中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后指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移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会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期,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会逐渐缩小。”(只有在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或非农劳动力达到60%—70%以后,收入分配差距才会开始缩小。)这就是有名的“倒U型”假说。(二)收入差距扩大的客观因素•⒈资源差异•经济增长来自于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人力、资金、技术和制度等生产要素有效组合的难易程度,在地域、行业、企业等的分布上的不均衡,决定了不同区域、行业、企业增长的非均衡性生产要素流向比较容易产生有效组合的地区、行业、企业的趋势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也是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非均衡既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利用有限的资源迅速提升国力的一种政策选择。从自然属性上看,人力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最为积极活跃的,流动性是最强的,不发达地区(行业、企业)的劳动者流向发达地区(行业、企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不发达地区(行业、企业)劳动者承载能力较低的自然资源与相对较少的劳动者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支持经济增长,当地(部门、企业)的人均收入水平也会获得额外提高。⒉竞争机制引发“马太效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必然引发资源的流动,产生“马太效应”。•资源向优势区域流动•资源向优势产业流动•资源向优势企业流动•资源向优势群体流动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条件•(一)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必要性•收入分配差距与居民生活:低收入群体•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稳定:“不患贫而患不均”•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发展:边际消费倾向(二)从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来看•工业化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基本条件:剩余产品增加、分配差距扩大•英国的“济贫法”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前奏。•“济贫法(1601年)”是工业革命引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必然结果。(三)从社会保障的功能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功能: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也是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的。•收入分配差别越大,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越大。三、妥善处理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初次分配按要素,激励,拉开差距;•再分配,公平原则,缩小差距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收入分配差距有绝对差和相对差两个方面。绝对差距的度量指标有:极差、平均差、标准差;相对差距的度量指标有:最大最小比(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系数等等。一、洛伦兹曲线•第一步:把家庭(地区、部门等)按照平均收入水平由低到高排队;•第二步:分别计算各组人口所占比例和各组收入总额所占比例;•第三步:将以上两个比重由低到高分别累计;第四步:以累计收入比重为纵轴,累计人口比重为横轴,即可描绘出洛伦兹曲线。0ApWB0ApWB(a)(b)图1两条假设的洛伦兹曲线形状二、基尼系数•(一)基尼系数的计算•洛伦兹曲线中收入不均等面积占下三角形面积的比重。以G表示。•0≤G≤1•G越大,收入差别越大。•关于基尼系数的几种计算公式:第一种:万分法。把家庭按人均收入水平分为n组,Wi代表第i组收入比重,Pi代表第i组人口比重。令Ui=Σij=1Wj,第i组以下累计收入比重;Vi=Ui-1+Ui,则:ΔSi=Pi(Vi/2)Σni=1ΔSi=Σni=1Pi(Vi/2)由于Σni=1Pi=Σni=1Wi=1,整个方框的面积为1,下三角面积为1/2,曲线与对角线围成的面积为1/2-Σni=1Pi(Vi/2),所以,基尼系数G的值是:G=1/2-Σni=1Pi(Vi/2)1/2=1-Σni=1PiVi第二种:回归法。由上图知,W对P的回归方程可以表示为幂函数的形式,即:W=APb其中,A,b为回归参数。S=10bAPdP=Ab+1G=1/2-S1/2=1-2Ab+1第三种:差值法•将总体分为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两组,用各组的收入比重减人口比重即可。•(二)基尼系数的扩展分析•⒈基尼系数的影响因素其基本原理是,居民收入差别(G)等于各部分收入的差别(Gi)与其收入比重(Yi)的乘积的和。公式是:G=ΣGiYi,φi=GiYi/G,Σφi=1(总收入排队,其中分项收入不排序。)⑵基尼系数变动影响因素的分析用t和t+1代表时间,基尼系数的变化可以表示为:Gt+1-Gt,用ΔG表示,有:ΔG=ΣGit+1Yit+1—ΣGitYit=Σ(Git+1Yit+1—GitYit)定义:ΔGi=Git+1—Git,ΔYi=Yit+1—Yit用Git+1=ΔGi+Git替代Git+1,用Yit+1=ΔYi+Yit替代Yit+1,然后加以整理,可以得到:ΔG=Σ(ΔGi+Git)(ΔYi+Yit)—ΣGitYit=ΣΔGiYit+ΣGitΔYi+ΣΔGiΔYi这样,基尼系数的变化可以分解为三大部分:ΣΔGiYit代表收入集中程度引起基尼系数的变化;ΣGitΔYi代表收入比重变化引起基尼系数的变化;ΣΔGiΔYi代表收入比重和收入集中程度共变引起的基尼系数的变动。将ΣGitΔYi称为结构性效应,将ΣΔGiYit称为收入集中效应。⒉泰尔系数T=1nΣYiμlog(Yiμ)其中:Yi是各部分的人均收入,μ是各部分人均收入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各部分可以是各个家庭、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等等。当Yi=μ(I=1,2,3…n)时,T=0(一)现收现付制的收入代际分配功能一、现收现付制的收入分配效应现收现付制是在职一代为同期已经退休的一代缴费养老的筹资模式,平衡公式如下。NeWθ=N0P-其中:N0:退休职工人数Ne:在职(缴费)职工人数W:平均工资θ:费率P-:人均养老金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以下因素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影响代际之间的分配。•⒈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代际间收入分配••比如,变大了(即老年抚养比提高了),要保持平•衡关系,就需要变小,如果不变,Wθ就得变大。•这意味着,下一代的养老负担就要加重。如果人口不断的老化,各代人的负担就会不断的加重。反之,则相反。•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因素:人口出生率、就业率、•退休年龄、平均寿命。这些因素都要影响代际之间的分配。N0NeP-WθP-N0Ne•⒉替代率影响代际间收入分配。••变大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要保持平衡,费率θ必须提高。这意味着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将加重。反之,则相反。•影响替代率的因素:经济增长速度、养老金调整方法。P-WP-W典型的现收现付制,一般是按职工工资收入的相同比例缴费,然后,按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相同标准(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养老金。由于不同个人的工资收入不同,必然发生由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转移收入的情况,由此改变初次收入分配的格局。设P-为人均养老金,高收入者的人数及平均工资分别为N1和W1,低收入者的人数及平均工资分别为N2和W2,不考虑收入代际转移的因素,则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Tr为高收入者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与其养老收益的差额。低收入获得的转移收入也是这个差额。以公式表示为:Tr=N1(W1θ-P-)=N2(W2θ-P-)影响代内分配的因素,除工资水平的差异外,还包括工作人口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及退休人口退休后的余命的长短。通常情况下,高收入阶层的家庭成员享受更长时间的教育而进入工作期较晚,缴费时间缴短;同时,有较好的生活、医疗和保健条件,平均寿命要长于低收入家庭成员。按照萨缪尔森的分析,在退休年龄和平均寿命不变的条件下,老年人口的比例由人口增长率决定;工资水平以经济增长率为基础,并直接影响工资收入者的生活消费水平。如果人口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都不发生变化,由下一代负担上一代的现收现付养老制度就可以无限地运行下去。设第一代在职工作人口数为P,平均工资收入为W,政府对他们的工资课税税率为θ,则政府对他们征收的养老税金额Pt为:Pt=PWθ在现收现付制下,第一代退休后由第二代提供的养老保险税(费)供养。当人口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分别为ρ和δ时,第一代工作人口退休后可从政府获得养老金收入Pr为:Pr=P(1+ρ)·W(1+δ)θ当人口增长率ρ和工资增长率δ为正数时,第一代工作人口退休后可从政府获得的养老金收入Pr大于政府对他们征收的养老税金额Pt。这个比率是:Rp=PrPt-1=P(1+ρ)·W(1+δ)θPWθ-1=(1+ρ)·(1+δ)-1≈ρ+δ其中,Rp=ρ+δ就是所谓的“生物收益率”,实际上就是上一代人缴纳养老金的回报率。1966年,亨利·艾伦在萨缪尔森“生物回报率”概念的基础上,应用生命周期消费函数,进一步分析了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实现资源配置代际帕累托最优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人口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之和大于市场实际利息率。即生物收益率大于市场实际利率。按照艾伦的分析,一个人成年后的生活分为工作期和退休期,如果个人储蓄养老,并按政府的税率进行个人储蓄,个人储蓄的收益率为市场实际利息率r,当生物收益率大于实际市场利率,即Rp>r时,意味着个人参加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的收益率大于或等于个人储蓄养老的收益率,个人参加养老保险可以改进其福利水平,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否则,当Rp<r时,个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收益率不如个人储蓄的收益率,不但不能改进其福利水平,还会使福利受损,不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由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从各自的收入中向职工的个人帐户缴纳规定数目的供款,由一定的机构集中用于投资,将供款及投资收益作为参加保险的人的养老基金,谁供款谁受益,受益的多少与供款的数量联系。如果不考虑财政补贴因素的话,这种制度体现的主要是个人在生命周期的收入再分配,起不到在同代人内部公平收入分配的目的。⒈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过渡过程中的两重负担问题⒉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基金积累制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优于现收现付制。实施基金积累制的条件即局限性:从货币形态上看,如果集中投资的收益率大于市场利率,它可以实现帕累托配置;如果集中投资的收益率大于生物回报率,它优于现收现付制。由于投资具有风险性,因此,基金积累制也具有风险性。从实物形态上看,无论何种养老制度,都不可能用自己创造的产品为自己养老,而只能以下一代创造的产品为上一代养老。只有当储蓄积累制能够在微观方面实际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宏观方面有助于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时,储蓄积累制才有意义。⒊基金制的管理和运营是需要成本的。据米切尔等人的研究,基金积累模式的管理成本要比现收现付制高。⒋基金积累制可能是有利于富人的政策。它有利于增加高收入者老年期的收入。一是高收入者缴费多;二是国家的税收减免和承担通货膨胀风险。三、部分积累制的分配效应⒈代际、代内、生命周期三方面的再分配。⒉兼顾代内公平分配和应对人口老化。⒊双重负担问题结论:无论是现收现付还是基金积累制,劳动生产率都会影响代际间的经济利益。四、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社会最终产品价值——国内生产总值(GDP),从使用的角度看,最终形成消费和投资(设储蓄等于投资)两大部分。为了研究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我们把消费划分为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两部分,再把居民消费划分为在职劳动者消费(包括在职劳动者本人消费与抚养子女的消费)和老年人(退休人员)消费两部分设定下列符号:α=投资消费,β=政府消费居民消费,γ=退休人员人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