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契约理论下的税收筹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讲第五节契约理论下的企业税收筹划2一、关于契约理论(一)“契约”原是一个法律用语,后来被经济学家解释为交易主体之间的权利流转关系,契约的本质是蕴藏在社会经济现象背后的支配经济关系的运行规则。(二)契约理论是研究在特定交易环境下来分析不同合同人之间的经济行为与结果,契约理论将企业视为由投资人、所有人、经理和贷款人之间订立的一系列契约组成的集合体,契约各方均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34(三)企业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1、信息不对称理论5内容回顾:•信息完全、没有外部性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具有帕累托效率,能使社会总剩余达到最大化。DSAEPB0Q数量价格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6•传统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perfectinformation)基础上。•然而实际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情况,经济学在过去30多年间对信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大量经济现象都与信息问题有关,信息问题是经济运行面临的普遍性问题。•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经济学家,表彰他们在分析信息问题上做出的贡献。7信息不对称的理论阐述也常被称之为信息经济学。2001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Akerlof,1940-),斯彭斯(Spence,1943-)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42-)因“对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做出的拓荒性贡献”而共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阿克洛夫8斯蒂格利茨对许多其它经济问题也有深入的研究。1995年,他被克林顿总统聘为首席经济顾问。1997年初,他又成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彭斯斯蒂格利茨9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这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不完全。•这是很多市场存在的信息结构特点。•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10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导致质量较好的交易对象退出市场的逆向变动称作“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例:二手车市场。或柠檬市场11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狭义理解:信息不对称背景下,人们购买保险后降低了对防盗行为的激励,导致事故发生机率上升,被称为“道德风险(MoralHazard)”。道德风险——针对控制某种事件负面影响采取的措施,反而导致这类事件发生概率上升。广义理解:信息不对称背景下,某种措施、政策、制度,由于改变了行为主体激励机制,导致某种负面事情发生概率上升。12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联系区别•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都以存在信息不对称为前提。•区别在于:•与逆向选择联系的是广义的对象素质或属性方面信息不对称,对人们交易之前行为发生影响;•道德风险的信息问题更多涉及个人或机构的行为方式,对交易之后的结果发生影响。13信息不对称下,企业在信息上占据优势,有可能由于“道德风险”引发“逆向选择”——如:不真实报告、虚假发票、“小金库”等行为。14应对信息不对称——措施•信息不对称既需要市场主体采取应对行动,有时也需要政府管制措施配合。•市场方法之一是利用市场信号(Marketsignaling)作用。•市场信号指市场上卖方向买方用令人信赖的方式发出信号,以显示产品或其它交易对象的质量信息。15市场方法之二:机制设计。通过特定的合约和制度安排,改变当事方的行为方式和激励机制,化解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因势(自身利益)利导!政府管制措施:除了市场主体采取应对行动,有时也需要政府管制措施配合16假设政府要提高税收量,最好的办法是向最有付税能力的人课税。但是,付税能力是行为人的私人信息。最优所得税方案必须直接或间接地提示这些私人信息是否符合每个行为人的利益。莫里斯最早建立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所得税模型,并因此荣获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7信息不对称对税收筹划的影响1、信息不对称会引发税收筹划的信息投资2、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非税成本的产生3、信息不对称孕育“隐形税收”4、信息不对称会引发税收筹划风险182、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的。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1920委托代理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21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是代理人,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是委托人,不论是委托还是代理人,都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因而必然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因而,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223、产权理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是现代产权理论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他一生所致力考察的不是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这是正统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而是经济运行背后的财产权利结构,即运行的制度基础。科斯产权理论的核心是:一切经济交往活动的前提是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人们之间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力。因此,经济分析的首要任务界定产权,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做什么,然后通过权利的交易达到社会总产品的最大化。23科斯定理与法律经济的关系及科斯定理内容(一)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二)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三)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达到帕累托最优)。24所以,产权理论将交易费用、产权关系、市场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四项内容联系起来,研究产权安排及其结构变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254、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委托代理理论的进一步拓展,主要研究产权主体多元化下的包括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关系和利益分享。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也涉及到管理基础、分类方法等方面的研。契约说是其研究的一个体系。广义范畴的定义: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其活动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该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全部归入此范畴。广义的概念强调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26二、契约视角的税收筹划特征分析天津财经大学盖地教授的观点:税务筹划与企业契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由多方契约关系制约并由多方契约力量推动的一种行为.将契约理论应用于税务筹划的分析,系统、辩证地考察企业税务筹划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可以加深对税务筹划动因、条件、效应及其整体性与复杂性的理解,揭示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必须均衡契约各方的利益、制定出多方共赢的策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地实现税务筹划的目标.27(一)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与税务筹划理解如下要点:1、税收的本质是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存在的一种契约关系。2、在契约理论视角下,企业不再是完全“被迫”地接受税务当局施加的各项税收规定。3、企业作为纳税人与代表国家的政府经过“谈判(博弈)”缔结了一系列规定彼此权利义务的税法条款,即所谓的“税收契约”。4、企业与税务当局之间的契约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精神基础之上的。实务中的纳税报告可以被看成是政府与纳税人税收信息供求双方博弈均衡的格式化契约28结论:1、税收是一种公共契约纳税人向国家提供税收,并向国家交换无差别地享受公共产权的资格。国家利用其对政治资源的垄断,通过支配收取的税收,提供契约标明的回报,如: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因此:(1)政府与纳税人之间需要达成一种契约,这一期约通过法定的形式固定下来,就形成了产权分割达成的书面契约:①宽泛意义的契约——税收程序法,如税收征管法等②具体意义的契约——单项税法,如增值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等29(2)在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契约关系的履行中,政府与纳税人各自履行契约约定义务政府不能超出契约约定的税法规定的税收制度的额度和范围征收,否则就是掠夺。纳税人也不应该因其向政府付费而提出过分的要求。(3)一旦契约订立,总免不了违约或侵权的发生,这时,需要制定相关约束双方条款予以限制——税法体系中的“税收处罚”如,税法中的法律责任、核定征收、税款追缴、滞纳金、税收保全,税收赔款、加息归还等302、税收是公共契约的前提假设(产权理论为依据)假设1国家和纳税人的地位平等,即不存在强权操纵假设2税收是中性的,体现一种正义精神。假设3纳税人的产权明晰而且确定,由税法所约定的税收额也是清晰而确定的。假设4国家和纳税人各自拥有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在法律上予以承认和保护假设5法律充分考虑了征纳双方的利益,且其确定的税率是适当的以上的假设中,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地位平等体现了契约精神。31结论:(1)税收契约双方的目的——税务筹划动因(免费搭车、税收差异)(2)税收契约的信息基础——税务筹划可以提高企业财务和会计管理水平(一会计信息为基础、企业的信息优势、与税务信息不对称)(3)税收契约的严肃性——税务筹划要求为企业的理性选择——合法性(法律规定了企业的权利义务、减少税负)(4)税收契约的不完备性——为税务筹划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选择余地(税法的缺陷、不足)(5)税收契约的相对稳定性——为企业进行长期的税务筹划提供了条件(税法修订成本提供条件,但是一旦修订会增加了筹划方案失效的风险)32税收契约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都要求税收契约进行必要的更新,企业的税务筹划行为在客观上也会促进税收契约的不断完善。一方面,税收契约的逐步健全与完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税务筹划的空间,甚至导致企业既定的税务筹划方案不再具有可行性,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做好此类风险的防范与应对。另一方面,健全的法制会加大逃税等违法行为的风险与成本。为了降低税负,企业选择税务筹划的动机就会变得更加强烈。也就是说,税收契约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动机33(二)企业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关系与税务筹划1、企业和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契约关系——税收转嫁方式的前提企业和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契约关系集中体现在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之中。在(1)一方面,他们一起与政府的契约关系博弈中他们利益一致,有可能通过“签订合谋契约”,从政府手中争得更大的税收利,(2)另一方面,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又存在着利益冲突,都希望尽量将税负转嫁给他人(前转或后转),而不希望别人将税负转嫁给自己。342、企业和债权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与税务筹划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比较微妙。对于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债权人的态度具有两面性:(1)一方面,债权人可能会积极支持企业税务筹划,使企业资产流动性增强、财务风险降低,从而使债权人的债权更加有保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