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报告(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理报告(5篇)引用您的要求栏目网友为您汇集了1篇“心理报告(5篇)”,我相信这篇文章能够激发您的创造力。简单来说,成功的背后总要有探索的过程,对于职业人。报告与我们更加密不可分,答复报告必须按上级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写。心理报告【第一篇】现在,人们对女性的关注不仅局限在婚姻、教育、就业等传统领域,还逐步延伸到心理健康这类体现女性生活质量的方面。女性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农村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农村妇女心理健康现状在农村,女性同胞既要忙于农活,又要包揽家务;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教育子女,不仅劳动强度大,还要扮演社会与家庭的双重角色。并且长期以来,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高,她们整日为家人的起居饮食而忙碌,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她们局限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和邻里关系等小范围的社交关系中。这种压抑的环境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并且很难找到合适的排解对象。再加上女性妊娠、生育、更年期等一系列特殊时期,让她们承受着更重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广大农村女性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二、农村女性心理健康原因分析(一)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薄弱。当农村女性的家庭、婚姻出现问题时,她们不知道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往往采取简单直接甚至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不了矛盾,而且很容易让妇女同胞产生抑郁、焦虑、狂燥等不良情绪,当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时,便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或更加严重的后果。(二)家庭关系不和谐,对农村妇女伤害大。广大农村女性多以家庭成员为中心,认识不到自我的重要性,男权观念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家庭暴力也时有发生,受害者免不了总是身为弱者的女性。加之婆媳关系紧张,妯娌关系不和等问题,愈发加重了女性的心理负担。(三)家庭经济压力大,负面情绪无法得到释放。农村妇女常常被家里的经济问题所困扰,日常开支、子女教育和结婚、照顾老人等,面对自己无力改变的家庭经济现状,压力会愈积愈大。三、农村女性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广大农村妇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将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消极影响。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家庭的和谐,而家庭和谐的前提是人的身心健康。要使农村妇女能够真正健康地生活,必须全面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首先,加强心理健康宣教。由于农村妇女心理健康意识薄弱,各级妇联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系统地广泛地对农村妇女进行心理知识的教育宣传和培训。其次,引导妇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村妇女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提高她们的谋生能力,降低她们对家庭及他人的依赖度,增强独立性,减少来源于经济问题的心理压力。。再次,帮助妇女改变观念,积极寻求外部帮助与支持。通过讲座和培训的形式加大《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宣传教育力度,让女性学会面对家庭暴力,要学会善于避让,如果避让不了,要积极向亲友、妇联或者司法机关求助,取得法律的保护。最后,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基层妇联要经常组织农村妇女参加集体活动,与广大妇女建立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心理报告【第二篇】姓名:xx性别:男民族:汉年龄:20岁出生地:xx出生日期:xx年xx月xx日职业:学生受教育程度:大学本科家庭住址:xx学校地址:xx联系方式:xx(手机);xx(QQ)主诉由于环境的改变,求助者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求助者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由于高考发挥失常导致成绩的不理想,同时,求助者远在他乡求学没有亲人的陪伴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另一方面,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求助者一时无所适从。有些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甚至失眠;还有一部分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现病史求助者心情低落焦虑紧张,有些轻度失眠。去医院检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健康史(既往史)高考考试失误,分数不理想,没有考进心仪的大学。虽然家庭一直安慰,但一直认为自己前途渺茫,没有前进的方向。童年期1、童年期身体状况良好、无严重疾病。2、初中出现阑尾炎,直至高中后期进行一次手术。3、初一时父母异地工作,感情基本和谐,偶尔会小打小闹。轮流回家看望求助者。4、初三时候父母回到家工作,与求助者生活在一起。5、家教宽松,父母比较溺爱。6、家人寄予厚望,教育为主,支持以学习为理由的各种事件。少年期1、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经常与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后来有了双胞胎妹妹,搬回来和父母住。2、小学、初中成绩较差,但其他各项方面比较受老师同学喜欢。高中时,开始渐渐投入到学习,在年级排名上游,班级里面经常第一名,一直是班干部和课代表。青年期1、最崇拜的人:林志颖和刘亦菲。2、爱情生活状况:曾恋爱半年多的时间。3、最喜欢读的书籍:小说,读者,时尚杂志,娱乐杂志。4、对食物有独到的见解之处,吃遍了地方的小吃,对周围的小吃店味道如数家珍。5、高考发挥失常,填报志愿失误。调剂进入专业。上述资料可靠性:比较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态度诚实;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一致。求助者的可利用资源可利用的内在资源1、有强烈的求助动机。2、有尝试过缓解压力,但缓解时间较短。3、心理学专业出身,对心理治疗学知识比较了解。领悟能力比较强。对治疗有很大帮助。可利用的环境资源1、背井离乡,亲人不在,不会对其造成强化。2、同学们都很关心。一直尝试帮助其摆脱困扰。精神检查1、意识清晰。2、年貌相称、衣着得体、整洁、表情自然、行为举止正常。3、感知觉正常、记忆清晰、思维有条有理。4、情绪稳定、一致。5、自控能力较强,言行一致。6、无自伤自杀、伤人杀人情况及倾向。临床性资料分析与评估1、首先身体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2、求助者主观描述与客观一致,自知力完整,人格无变化。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求助者内心冲突为常形,排除神经症。4、求助者焦虑抑郁情绪局限于学习上,未出现泛化,排除严重心理问题。5、求助者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轻度失眠。6、综上所述加以分析,求助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功能评估生理功能,焦虑紧张失眠。表现为:失眠、学习效率下降。临床性资料分析与评估求助者有独立、追求完美的人格特点。高中时在学习方面一直都很出色,但因为求助者自己成绩问题和大学生活,考试失败感受到的挫败感。感到失眠抑郁。治疗性资料分析与评估治疗目标近期:消除求助者焦虑抑郁情绪体验。远期:改变求助者认知。完善人格。治疗方案与求助者协商一致后决定:每周进行定期治疗,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通过改变其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具体分为以下阶段:1、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认识到:引起情绪困扰的.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其对事件的态度等的认知内容;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2、修通阶段采用咨询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到减轻或消除。3、再教育阶段对之前的治疗效果的巩固和提高。治疗预后预计实现近期目标需要花费5到6周左右,预计能消除求助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体验。远期目标视具体情况而定。心理报告【第三篇】姓名:xxxx性别:xxxx年龄:xxxx婚姻状况:xxxx评估目的:xxxx报告分析:xxxx一、应试态度来访者回答测验题目时是没有顾虑的,自信而独立,自我同一性明确,敢于承认和面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毛病和弱点,总体来看,来访者诚实坦率,有希望表达自己的情感、期待他人关注的倾向。二、人格分析㈠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印象:来访者心理状态正常①来访者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和现实性正常,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及外界的关系;②来访者无抑郁及相关症状;③来访者目前可见轻度焦虑,可能伴有睡眠及消化系统问题;㈡社会适应水平①来访者性格倾向外向,爱社交,愿意表现和交流,友善。同时由于来访者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被他人认为是老练的、现实的,人际关系中矛盾较少,但人际关系相对肤浅、不成熟(能与年龄因素有关);②在人际交往中,来访者对他人言行有一定的依赖性,对他人反应敏感,做决定时倾向于拿不定主意,易受他人影响;③没有明显的非社会化行为,能够很好地遵守社会制度和法律;但来访者有对抗权威的倾向,接受新观念时灵活不刻板;④来访者对团体有责任感、可靠,能够执行自己的责任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⑤来访者不能有效地处理生活境遇中的应激事件以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常感到不知所措,会出现情绪不安、焦虑、紧张、精神不集中等情绪问题和睡眠、消化系统等躯体问题,同时抗挫折能力较弱;⑥来访者能够比较客观地对待躯体的不适和疾病,但对躯体症状的原因缺乏认识,心理上显得不成熟、孩子气,自我中心、自恋倾向,希望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求得到他人的情感及关注、并以间接方式获取他人注意;⑦来访者具备传统公认男性社会角色的特征,强调力量和体能,好实践,但同时可能固执、冲动、兴趣不广泛,缺乏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报告分析:可以看出来访者的知觉推理指数与言语理解指数在他的整体水平上相对较强,工作记忆指数和加工速度指数相对整体较弱,应在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方面加强练习。一、总智商(FSIQ)=104二、一般能力指数(GAI)=106。三、认知效率指数(CPI)=102。四、言语理解指数(VCI)=105五、知觉推理指数(PRI)=106六、工作记忆指数(WMI)=102七、加工速度指数(PSI)=102职业建议个体选择职业、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体来看,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性格、能力、兴趣和心态;客观因素则主要是指目标职业的前景、目前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情况。本职业建议主要从主观因素的角度出发,结合来访者人格维度测验报告及智力维度测验的结果,对来访者的职业规划给出如下建议:推荐一推荐二推荐三目前暂不推荐心理报告【第四篇】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表现出活泼好动、积极向上、能吃苦耐劳、交际能力较强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并且受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影响和父母教育情况、家庭贫富差距以及相关报道的负面影响,现在的高校学生面临越来越现实的社会问题,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学业终止或结束。另外,在对高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存在比较严重或者独特的心理问题。二、正确理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但是,全社会关注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什么来衡量呢?在这么多学者众说纷纭的情况下,笔者反思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想要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把以下几点作为重点关注:1保持浓厚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2能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不堕落胆怯,也不过度自信,保持辩证的眼光,防止自我意识的偏差。3能够保持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保持开朗、自信的心情,能够从事物中寻找快乐,永远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4善于交往,对人友善,能够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5能够保证人格品质的完整、统一,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维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目标。6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能够很快熟悉并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去,同时还要正确处理跟环境之间的关系。7高校学生的心理行为要与他们的年龄特征相仿。1.学校方面的措施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风气上。沉稳的校风、积极的班风、刻苦的学风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保持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大型的团体活动,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同时,主题班会等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①树立心理健康教育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