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14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四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总产出核算的指标GDP的测定方法GDP缩减指数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国民收入循环附录:关于中国GDP的争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关于概念的解释: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GDP是流量而非存量。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出售的最终产品价值。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DP与GNP的关系是: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GNP-(净国外要素收入)(1)1978-2002年中国的名义GDP1032003624.110201.426651.9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亿元)(2)GDP增长率的变动4.58.510.214.516.25.415.211.63.89.27.88.89.610.512.613.57.387.14.17.814.27.6024681012141618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增长率(%)名义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3)GDP的缺陷G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家务劳动、地下经济等。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环境污染、赌博活动等。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社会福利的增加或减少GD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是导弹还是面包)2.测量总产出的其他变量•国内生产净值(NDP)与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1)国内生产净值(NDP)与国民生产净值(NNP)•NDP=GDP-折旧•NNP=GNP-折旧(2)国民收入(NI)•指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要素所得的报酬,即:•NI=雇员收入+个人租金收入+非企业业主收入+公司利润+利息净额•NI=NDP(NNP)-间接税(3)个人收入(PI)•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和股息•转移支付:政府和企业对个人支付的失业保险金、退休金、职工困难补助等;•利息调整:不包括在利息净额之中的个人利息收入;•红利和股息:公司税后利润中作为红利和股息分配给个人的部分(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DPI=PI-个人所得税二、GDP的测定方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1.生产法GDP=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总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按照支出法核算:GDP=C+I+G+NX支出法•消费支出(C):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服务支出•投资支出(I):固定资产投资(商业固定资本投资和住在投资)、库存投资(企业库存的增加)•政府对货物和服务的购买支出(G):国防、基础设施建设、法律制度建设、向公务员支付的薪酬等•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NX):出口-进口3.收入法•是通过把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加总来活的GDP的计算方法。•按收入法核算:GDP=雇员收入+租金+利润+利息+间接税+折旧+非企业主收入收入法•劳动者收入:工资、津贴、福利和社会保险费•个人租金收入•企业利润: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股东红利、及未分配利润•利息净额: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净额,不包括个人之间因借贷关系而发生的利息以及由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企业间接税:政府提供服务所得,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等•资本折旧•非企业业主收入:独立生产者的收入计算•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亿美元(其中1000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国的GDP、NDP、NI、PI与DPI。•GD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DP=16000-1000=15000•NI=15000-2000=13000•PI=13000+500=13500•DPI=13500-(3000-2000)=12500三、GDP缩减指数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以某一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四、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国民收入循环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循环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循环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循环(1)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循环两部门两市场国民收入循环两部门三市场国民经济循环两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和家庭在两部门经济中,企业和家庭的关系是: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企业向家庭提供要素报酬。(a)两部门两市场国民收入循环与均衡消费支出(C)消费支出(C)销售产品产品市场购买产品厂商家庭生产要素生产要素要素市场工资、利息、地租、利润(NI)生产要素报酬(NI)货币流量实物流量(b)两部门三市场国民收入循环与均衡(2)三部门国民经济循环GT政府产品市场CC工资、租金厂商要素市场NI家庭利息、利润IS金融市场AS=C+S+TAS=ADC+S+T=C+I+GS+T=I+GAD=C+I+G(3)四部门国民收入循环与均衡aGT政府产品市场CC工资、租金厂商要素市场NI家庭利息、利润IS金融市场XM国际市场AS=C+S+T+MAS=ADC+S+T+M=C+I+G+XS+T+M=I+G+XAD=C+I+G+X附录:•关于中国GDP的争论低估论•主要是基于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做出的判断。•自从1994年世界银行发表专题报告《中国人均GNP》,对中国官方得出的1992年GDP数进行了大幅上调(幅度达到34.3%)开始,GDP是否低估就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此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竞争地位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排名又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导致关于GDP低估的讨论愈演愈烈。•隐含在GDP低估论背后的动因,一方面是某些发达国家意图以中国走向富裕为由,来直接增加中国在国际机构中的缴费义务,并使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获取优惠贷款及在国际贸易中的一些特惠待遇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与中国威胁论相关的,体现了通过试图夸大中国经济实力,来论证中国对世界产生威胁的程度。高估论•高估论一度被海外炒得沸沸扬扬,一方面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并未像亚洲邻居一样遭遇经济衰退,引起国外学者的质疑,另一方面则是国际政治因素的作用。一段时间里,西方舆论主导又成了中国崩溃论,于是高估论便跻身了主流,借了国际政治倾向的东风。(1)对中国GDP的“流行性”国际质疑“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就象看一部科幻小说,中国经济数据,是一堆不可置信的符号体系。”——保罗.克鲁格曼MIT,瑟罗(Lester.Thurow)“在过去5年实际上中国经济陷于呆滞状态。自86-96年的10年内,中国每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0%以上,但到了九七年却在一年内奇迹般消失,只有经济萎缩才能造成这种现象。”英国《经济学家》2002.3“1997年至2000年,中共官方虚颁经济成长率为24.7%,但同一时期的能源消费成长却下滑12.8%,经济成长与其仰赖的能源消费竟然背道而驰,其间的矛盾性不辩自明。”《中国经济评论》2001.12“WhatishappeningtoChina’sGDPstatistics?”托马斯·罗斯基(ThomasG.Rawski)匹兹堡大学质疑1经济增长率数据与能源消耗、就业和消费价格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1997-2000年中国官方公布的累计经济增长率为24.7%,而同期能源消耗累计下降了12.8%。这与经验不符。”表1:中国官方公布的GDP、能源使用、城市就业和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19981999200020011998-2001GDP7.87.18.07.3[1]33.8能源使用-6.4-7.81.11.1-5.5城市就业2.31.61.21.20.8消费价格指数-0.8-1.40.4-0.5-2.3注:资料来源:ThomasG.Rawski:WhatishappeningtoChina’sGDPstatistics?注:资料来源:ThomasG.Rawski:WhatishappeningtoChina’sGDPstatistics?几个亚洲国家和地区GDP、能源消耗、就业和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增长率日本台湾韩国中国中国1957-19611967-19711977-19811987-19911997-2001实际GDP52.849.721.631.834.5能源消耗40.185.233.619.8-5.5就业4.617.09.423.20.8消费价格10.620.6111.746.6-2.3质疑2:生产数据之间不一致性1998年,水灾是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但除一个省之外,所有省的农业产出都是增加的;9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只有14种产品获得两位数增长,53种产品实物产量下降,工业生产却上升了10.75%;钢材消耗和水泥产出增长不到5%,投资却猛增13.9%。质疑3:消费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除2000年外,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比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快得多。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完全不能用人口增长的理由来解释,因为人口增长每年大约只是1%。每年约1%的人口增长率解释不了这种差距。”质疑4“航空客户收入的增长应该超出平均的水平。1998年,航空机票发生了猛烈的价格战。航空公司对国内航线的旅客支付30~40%的折扣。如果客户的收入上升机票价格下降,旅客流量将会比旅客收入和总消费量增长快得多。然而1997、1998年的数据表明,国内航线的旅客里程数仅仅增长了2.2%,所有航线总共增长了3.4%。”罗斯基对中国GDP增长率的估算1998199920002001中国官方数据7.8%7.1%8.0%7.3%罗斯基数据-2.0%-2.0%-2.5%-2.0%2.0%-3%3%-4%罗斯基论断:“四年累积的中国真实经济增长率不会超过官方公布数据的三分之一。”(2)国内学者的反驳反驳1: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增长并不一定同步证据说明–德国1989-1992年连续4年能源增长率比经济增长率至少低4个百分点。4年间经济累计增长12个百分点,能源却下降了7个百分点。1981和1999年能源增长率也比经济增长率低4个多百分点。–英国1973、1975、1983、1988、1995年的能源增长率比经济增长率至少低4个百分点,1980和1997年甚至低6个百分点。–美国1980、1981、1983和1990年的能源增长率比经济增长率至少低4个百分点。反驳2:“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快,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真金白银的增长。”证据说明因为财政收入不可能被夸大,政府处于日益增加的社会资金需求的巨大压力之下,包括失业补贴、国企下岗工人退职金、缓解环境恶化和军事现代化等等,都需要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