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高职院校应构建上下同步的全员育人联动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育人空间场域,一体推进综合改革工作。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高职院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应该将“三全育人”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第一要务,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形成“上下同步、内外协同、点面结合、空间联结”工作法,有力推动学校“三全育人”水平和成效提升。一、上下同步:构建育人联动机制高职院校应构建上下同步的全员育人联动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育人空间场域,一体推进综合改革工作。一是学校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积极谋划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新体系、新格局、新思路、新办法,使“三全育人”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让责任清单经得起考核检验。例如,制定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方案,为上下各级育人主体提供政策指导、工作清单及考核反馈。二是强化上下各级育人主体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明确育人工作职责,推进“网格化”管理,落实“首问制”。特别是要突显领导干部表率育人、思政课教师理论育人、辅导员队伍融合育人、专业教师职业育人、教辅人员管理育人、工勤人员服务育人,形成“金字塔”层级递进育人机制,推动“三全育人”工作重心下移、育人阵地前移,形成上下级联动和示范引领。三是打造“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作表率”的“三全育人”项目和活动。学校应不定期组织教职工及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政大讲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生产劳动教育、党员示范岗位、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就业服务等活动,将“三全育人”理论转化到工作学习的具体实践中来,使“三全育人”“有声、有色、有效”落地。这既体现了上下各级育人主体做好管理或教学本职工作,也体现了“传道”育人价值。各主体通过“亮身份”,公开展示履职尽责材料或随机工作情景,本身就是“作表率”动态育人过程的展现,影响和引领学生的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观,形成上下各级全员育人合力。二、内外协同:构建育人三环空间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德技并修”育人空间,联合行业、企业,打造共同育人的命运共同体,将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做中学,学中做”,着力培养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1.以校内课程思政为“内环”,实现思想价值与技能培养同频共振一是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培训工作,引导专业课教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课程思政作为专业教师的重要考核指标和评优标准。二是建立“课程思政骨干队伍”。加强骨干思政理论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的理论学习及实践锻炼,并吸纳校外思政名师作为专家,帮助年轻思政教师更好地成长,从而对学生思政教育发挥更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三是进行课程思政项目研究。将校内通识课和专业课全部打造成不同级别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线上线下混合精品课程与在线精品课程。组织专任教师积极申报校级、市级、省级等思政项目课题并要求每人至少主持一项思政课题,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有项目”。2.以第二课堂为“中环”,拓展全方位育人新阵地一是开展“三进三联”活动,即专职辅导员“进课堂、进宿舍、进活动室”“联系学生、联系家长、联系学工部”,制定领导干部、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和专任教师常态化深入学生班级、宿舍和自习室(或活动室)方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生活情况,以面对面交流和观察的方式实现课堂外育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搭建线上线下优秀学生(毕业生)展示平台。通过张贴栏、公开宣传栏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优秀学生(或毕业生),以榜样力量育人。三是丰富校园活动形式。建立和优化社团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知识(技能)竞赛、校园歌手大赛、创新创业、校内志愿者服务等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以社会实践为“外环”,创建校外“三全育人”环境一是实行校内外“双导师”育人制。学校应联合行业企业搭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求“双导师”同向进行思政育人,强化内外合力联动效应,确保学生校外实习实践不因时空的限制而断裂。二是将思政教育带进实习单位,将思政教育作为岗位实习考核指标,编入实习手册,引导学生在实习单位、企业中践行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三是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学生提供校内或行业勤工俭学岗位,积极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与“社区宣传”“文明交通志愿者”等活动,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奉献,切实提升实践育人效果。三、点面结合:提升育人影响力度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三全育人”的根本标准。着力打通意识形态这个关键“点”,整合思想政治工作及育人载体的“联通”,形成“三全育人”示范“面”。一是利用主题班会、团课、党课及思政大讲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争做专业学习、理论学习、志愿服务、寝室文化、优良学风等五个方面的表率。课堂内外注重言行举止的细节养成,保持和延续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生活作风。二是全体师生每天要完成“学习强国”平台的学习任务。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的“推荐”“要闻”“思想”“理论”“时评”等频道了解时政信息,拓展知识视野,实现思政内容创新与国家时事政治同频共振。三是全体教职工“三全育人”工作要转化为在岗位职责上的担当作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现有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进行反复研究打磨,形成一批精品思政讲座或课程,不断提升“三全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辐射面。为此,全体教职工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生活情况,把学生教育、管理、学习、生活纳入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构建“全过程育人”完整链条,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处处着力、处处有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四是组建技能大赛团队,驱动竞赛育人。技能大赛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三全育人”的重要手段。实施竞赛育人,倡导“参与即思政”,落实技能(竞赛)人人过关。通过组建技能大赛团队,增强师生团队合作。由校内外专业技能导师把关,选拔兴趣浓厚、基础扎实、吃苦耐劳的学生加入竞赛团队,培养集体攻关、团队攻坚的合作精神与协作意识,为参加校级、省市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奠定基础,以在比赛中斩获相关奖项作为“三全育人”成果的体现。四、空间联结:打造育人数字渠道将立德树人覆盖线上线下,打造育人数字渠道,实现育人无处不在。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大学生习惯于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数字化工具进行网购、线上学习和办事等。将“三全育人”融入学生网络活动是推动“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学生线上活动不是“三全育人”的“盲区”。基于此,思政教育要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通育人工作“最后一公里”。一是筑牢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学校领导、职能部门、专任教师、辅导员要关注学校官网等官方留言板块,主动加入学生微信群(朋友圈)、QQ群(QQ空间),留意学生思想动态和倾听学生诉求,及时疏导学生情绪并进行价值观引导;主动参与和指导学生线上开展的各项文创活动,把线上数字“键对键”行为作为线下“面对面”沟通的有益补充,打破与学生沟通的时空隔离。二是促进新媒体建设。通过借鉴其他高校新媒体管理经验,备案建设新媒体宣传阵地。围绕建设新媒体工作室、开展团队管理培训、创作各类数字化新媒体作品等,提高学校新媒体平台在媒体宣传、思想引领、知识传递、情感传递和实践锻炼方面的育人实效。三是提升网络作品创作的影响力。将学生学习文化、创新创业文化、劳动文化、寝室文化、社团文化、竞赛文化等资源打造成数字化资源,并在新媒体上广泛宣传。例如,将微党课学习、线上校园歌手大赛、志愿服务等内容制作成网络作品,在主流媒体或学校官方渠道广泛宣传,着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校园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