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思考和建议钱宝荣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石,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往往能体现其经济发展程度、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实力。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解析浙江制造业发展现状和目前国税政策的执行情况,研究提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国税政策建议。一、浙江制造业发展现状(一)浙江制造业的特点1.制造业比重日益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制造业蓬勃发展,迅速崛起,规模日益壮大。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8年浙江制造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均在92%以上,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见表1)。就业人员、资产总额、利润总额、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也达到90%左右(见表2)。制造业已成为浙江工业经济的支柱。表12005年—2008年制造业部分数据情况单位:亿元2005200620072008合计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212872691033503379551196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3107291303607440832129143制造业总产值比例92.12%92.38%92.87%92.95%92.65%表22008年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相关数据情况统计单位:亿元项目单位(万个)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万人)资产合计单位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投入强度(%)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2.4610724034924695156424399118742760.69制造业21.9610533629222113141664102418142740.74制造业企业占全部的比例97.77%98.17%89.94%89.55%90.56%93.26%96.79%99.41%———注:以上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2.制造业构成集中于传统产业。从行业构成上看,制造业囊括了从农副产品加工至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共30个行业。而浙江制造业,则明显呈现出行业的集中性,比重居前六位的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合计占全部制造业的47.28%(见表3)。表32005—2008年制造业前6位占比情况2005200620072008平均纺织业13.81%12.91%12.51%11.81%12.6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43%8.67%9.18%9.66%9.09%通用设备制造业7.65%7.43%7.71%7.84%7.6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82%6.17%6.40%6.91%6.4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83%5.83%6.40%6.97%6.3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91%5.88%5.42%4.49%5.14%其他制造业53.55%53.11%52.38%52.32%52.72%注:以上数据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09)》中的“按行业分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计算3.制造业组织形态呈块状集群态势。据浙江省经信委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成为支撑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占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截至2008年底,浙江共有10亿元产值以上的块状经济312个,实现销售收入2.81万亿元,出口交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4%、62%、56%,块状经济对浙江经济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①调查显示“在浙江省内的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800多个产业集群,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519个,总产值近6000亿元,平均每个县有三个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分布于机械制造,纺织,电器,制衣制笔,医药等175个大小行业”②。(二)浙江制造业的困境虽然浙江制造业总体来说发展速度较快,行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也有了较大的成效,但在产业层次、投资结构、技术水平①《浙江: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民营经济报》2009年10月21日。②戴科成《浙江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期。3等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不足,直接影响了浙江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1.产业层次不高,人均附加值普遍偏低。浙江制造业的主要产业集中在传统领域,处在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人均附加值严重偏低。“产业层次低,意味着区域产业主要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突出表现在产业的人均附加值低。浙江在传统产业上的人均附加值很低,而且在资本或知识密集型产业上的人均附加值也很低,远不如工业国在传统产业上的表现,许多行业甚至与平均水平相比也有明显差距。”①产业层次低下,势必影响浙江制造业的后续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度,推动产业由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化演变,是浙江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投资意愿不强,增长率持续回落。制造业投资对工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制造业投资增加,会带动整个生产链条新的生产活动,带动消费和需求,从而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然而,近年来浙江制造业投资增长率却呈持续回落态势,政府性投资项目仍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体,政府主导型投资还未有效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09)》中的“限额以上非国有经济分行业投资和资金来源”计算,2005年至2008年限额以上非国有经济分行业投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24%、17.98%、13.55%、11.84%,增长率逐年降低。导致浙江制造业投资增长持续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创新能力不足的影响,土地资源紧缺的影响,企业投向分流的影响,战略投资缺乏的影响,近期需求不足的影响。②制造业投资不足将影响整个工业增长,进而影响整个经济增长,因此,必须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率。3.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相对偏低。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推动力。浙江制造业技术基本处于①兰建平、罗延发《后危机时代浙江工业化道路怎么走》,《2009年浙江工业发展报告》。②周必健《必须扭转浙江制造业投资增长持续回落的趋势》,《2009年浙江工业研究报告》。4模仿和引进阶段,对外依存度偏高,达到63.6%,高于全国50%水平。技术引进明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高层次和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紧缺,目前浙江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人才总量的3.9%,低于5.6%的全国平均水平。创新投入不足,2009年R&D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1.7%,与发达国家(一般占GDP的3%)比差距很大①。据有关学者对浙江典型地区200多户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民营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资金欠缺,近一半的企业研发资金不足销售收入的1%。调查企业中仅28.8%的研发资金达销售收入的5%以上,且多集中为高新技术企业。②(三)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由于上述特点和困境,以及当前整体经济面临的能源原材料涨价、建设用地紧缺、节能减排约束、人民币升值和劳动用工成本上升等现实问题,浙江制造业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1.重组产业价值链,积极抢占价值“高地”。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现代产业发展,开发具有先导作用和能大幅度提高产业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制造业向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完成从传统低端、低附加值制造到现代高端、高附加值制造的转变。同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电子信息、现代生物、新材料、高效节能及新型环保等高新技术,改造机械、化工、纺织丝绸、轻工食品、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产业形态和产品性能,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能力,促使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制造业方向发展。2.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保证投资资金有效供应。培育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打通与国际资本的联系,向新兴的工业城市辐射,利用金融资本的纽带向先进制造业区域输送资金、技术、信息和服务等高级要素。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筹集发展资金、推进制度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资本市①参见浙江统计信息网《浙江省自主创新能力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②杨静、宝贡敏《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技术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10期。5场推动更多企业上市,着力提升“浙江制造”的竞争实力。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充分利用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有利时机,重视从世界制造业强国引进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提升技术交流平台,破解产业技术瓶颈制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构建激励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引导和激励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规则。加大品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增加品牌建设投入,从研发设计和营销推广着手,提升品牌价值。4.优化制造业组织模式,塑造协作与分层竞争新格局。积极推进政策扶持,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一方面,鼓励大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存量调整,迅速壮大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形成真正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另一方面,培育中小企业成为“小巨人”或“配件明星”,在产业内部,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兼备的金字塔状的分工协作体系。5.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建设开放型经济强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鼓励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进口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浙江本土型跨国公司。其中,要特别重视先进技术设备进口的消化吸收,把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适应浙江制造业实际情况的实用技术,积极提升产业竞争层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由此可见,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自身的投入,更需要政府的科学引导,积极为制造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资源和人力支持,从而带动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乃至教育、医疗等基础行业发展,达到由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整体效应。其中,税收政策就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二、现行制造业税收政策及效应分析(一)现行制造业税收优惠政策要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要靠企业自身的技术更新改造和企6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措施,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与支持。2009年国务院印发了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纺织、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轻工、石化、船舶等10多个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研究运用税收政策杠杆,利用税收优惠,加大税收扶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随之国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新政,对原有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就国税部门而言,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优惠政策(见表4):表4制造业国税主要优惠政策列举表税种主要优惠内容增值税1.从2009年1月1日起,允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新购入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2.在2010年12月31日前,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主开发生产的软件,包括动漫软件,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进口的软件进行转换等本地化改造后对外销售,其销售的软件可按照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的有关规定享受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销售软件产品并随同销售一并收取的软件安装费、维护费、培训费等收入,应按照增值税混合销售的有关规定征收增值税,并可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3.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外资研发中心进口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对内外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4.自2009年1月1日起,对纳税人销售再生水等4类自产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自2008年7月1日起;对销售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热力等5类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100%的政策;对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和部分新型墙体材料等6类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对销售自产的综合利用生物柴油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5.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对纳税人销售的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自产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具体退税比例2009年为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