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建设要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把握时代新要求,在体系观念、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动力和体系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构建“五位一体”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任务,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快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准确认识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教育体系是“教育中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发挥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教育组织形式,一般具有整体性、联动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征。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一般是指由学科体系、教学体系、队伍体系和管理体系等组成的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从学科体系来看,形势与政策教育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专门研究人们形势观、政策观的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们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律;从教学体系来看,高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核心课程,承担着教授学生关于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认同政策,并指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的重要任务;从队伍体系来看,由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涉及面广、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因而形成了类型多样、专兼结合、学科交叉的育人队伍;从管理体系来看,形势与政策教育被纳入高校思政课管理体系,一般由高校党委宣传部或者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研制教学重点,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近年来,各高校围绕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建设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将VR、APP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开展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组建专家示范、专题教学、多学科参与的师资队伍等。多所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教学体系、队伍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多聚焦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改革,尚停留在抓课程建设阶段,缺乏对整个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整体性设计和规划。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近些年来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取得的进步,也要准确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下一步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做好前期准备。二、新时代高校构建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难点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xx年发布的《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专题监测报告》,“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各思政课中开课率较低、教学班平均人数最多、师资水平相对较弱的课程,也是唯一一门只有教学要点,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的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核心课程,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但在关键性的课程建设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可见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构建还存在不少难点。1.部分高校缺乏对教育对象的全面把握。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和行为举动越来越受到网络的影响,日益形成了去中心化、渴求互动的鲜明特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实现其教育目的,就必须完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教育对象的情况,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形势与政策教育团队对教育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学情分析,基本上都缺乏对教育对象习惯、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精准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时长的分配、教育形式的设计等,最终影响到了教育效果。2.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优化。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具备时效性、政治性、政策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其教育手段、方式方法都必须因时因势、及时更新、不断调整,既要回应学生对整体形势政策的疑问,做好知识传授,又要充分运用丰富的学科资源、生动的实践手段、多样的网络技术等,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并具体践行。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重课堂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对事件现象的描述轻原因分析的趋势,甚至还有忽视学生参与性的问题。此外,形势与政策教育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面的投入比较有限,整体发展落后于其他思政课,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亟待优化。3.部分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形势与政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独特性要求高校必须配备一支专业能力强、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且具有良好组织协调能力的教师队伍。此外,“团队作战”应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的基本要求,“常学常新”应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的学习常态,“学科交叉”应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的有力拓展。然而,部分高校教师“单兵作战”“一人一讲一辈子”、照本宣科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集体备课、专家示范还未成为队伍建设的常态,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量身定制的专题培训、研修实践等相对较少,共建、互联、共享的资源库建设有待加强,针对兼职教师专职化培养、主动吸引其他学科教师加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还比较欠缺。总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未能适应形势与政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亟待提升。4.部分高校支持平台的系统化不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完善、持续、有效的支持系统。从整体上来看,目前高校针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政策支持平台系统性不强,缺乏对教学设计、队伍建设、考评激励等的关注,导致政策难以在现实中落地。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时效、师资、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部分高校出现了组织临时性大型报告、突击式完成年度形势与政策教育任务的现象,忽略了教育的实际目的,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再如,个别地区和高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以兼职教师队伍代替专职教师队伍、专职思政课教师缺位等情况;与其他思政课教师相比,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在课时津贴、职称晋升、工作评价上存在差别对待,导致教师队伍支持乏力。三、新时代高校构建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路径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建设要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把握时代新要求,在体系观念、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动力和体系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构建“五位一体”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1.观念到位: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建设。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往开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这一文件强调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价值属性。高校推动构建高质量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一要转变观念,站在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高度,加大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建设的投入。二要用系统性思维思考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理论阐述、现实分析、能力养成和价值认同上的作用,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联动、协同,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促进学生政治社会化、引导学生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以及服务中国发展实践的作用。2.目标明确:基于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贵在“求真”,因为其“一旦脱离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及现实需求,将会影响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对此,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应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为中心,科学把握学生的现实发展需求,增强教育效果。从教育对象上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对象以本科生为主。基于教育主体的基本特点,知识传授成为其教育的第一步,接着是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价值认同的知行合一。因此,在体系设计上,一定要遵循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打通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从时间跨度上看,形势与政策教育贯穿学生本科生涯全过程,因此在体系设计上,要重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生的具体需求,开展分类教学。一个方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要实事求是,在做好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特点上看,他们是思维最活跃的群体,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群体,这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特别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可采取探究式、参与式、教案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实现教育内容的转化,最终达到内化为心、外化于行的目的。3.内容有效:实现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设计中,高校除了要关注内容设计、知识传输之外,更要注重价值的传导,突出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任务。一要聚焦内容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构建的第一步,包括厘清教育知识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框架、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等。二要强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针对当前部分高校课程课时不统一、教案不统一等问题,需要探索形成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推动形势与政策教育既联系理论与实际,又衔接过去与现在,还贯穿课堂与社会。三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场景。可开展时事辩论会、读书报告、社团活动、现场实践调研等,让历史照进现实,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所取得的社会成就成为最生动、最直观的教材,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关键把握:形成教育体系的内生动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高校可以围绕“大思政课”建设,从教育力量提升、教育资源融合、教育场域拓展、教育技术革命等方面着手推动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构建。此外,教育供给结构也是影响体系发展动力的因素之一。社会形势千变万化,需要在充分认识各教育主体特点的基础上,依据现实情况,合理配置资源。首先,根据教育内容需求优化主体结构,如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队伍一般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专兼职群体组成。其中,专门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建设的重点,要加强教师培训、加大保障激励,形成“高端师资—骨干师资—兼职师资—社会师资”四位一体的教师队伍。其次,根据时代特点调整供给方式,如课堂集中授课与课后小组讨论相结合,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等。再次,重视激发教育对象——在校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个体差异,持续鼓励引导,促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5.机制保障:激发体系持续发展动力。高校要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抓住机制保障这个重点,在支持系统、资源联动、交叉学科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在支持系统上,要对学时学分、教学管理、教育方式、队伍建设、评价机制等进行明确,并合理配置相应的人、财、物及信息等资源。二是在资源联动上,要善用“大思政课”理念,强调开门办学。在高校体系内部,要使在线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主题宣传等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样态,不断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拓展“大格局”;在高校体系外部,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资源优化供给,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推进。三是在交叉学科上,由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内容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全面、开放、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借鉴相关学科力量解释和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各类形势问题与政策问题。要在体系设置、政策保障上精心设计、精准发力,既让其他学科力量自主、积极地“跨进来”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也搭建起和其他学科教师经常性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走出去”。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