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县局三级税收分析体系的思考与实践随着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不断深入,税收分析工作越来越被各级税务部门所关注,如何构建分工明确、协作紧密的税收分析体系,切实发挥税收分析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成为当前税务部门关注的重要课题。莒南县国税局紧密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注重税收分析工作方法,初步建立了符合基层县局实情的三级税收分析体系(县级局层面综合分析、税源管理部门评估递进分析、税收管理员跟踪印证分析),使税收分析有了较强的针对性,较好地保障了税收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依托信息数据,建立县级局层面综合分析机制县级局层面综合分析主要对税收经济关系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开展征管质量水平的测算、宏观税负水平的测算、税负差异的评估和税收负担变化趋势的分析,参与部门以计统部门与信息中心为主。根据分析目标,我们首先确定所需信息数据指标,对其进行采集:一是内部数据信息采集。主要从CTAIS2.0、重点税源管理TRAS等软件系统进行采集;二是外部数据信息采集。主要从财政、地税、工商、统计、外经贸、银行等获取相关联的外部数据。然后对其加以整理分析和增值利用,分别对税收完成指标分析、税源分析、税负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征收力度分析和征收效能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主要以税收总量与经济税源总量之间的关系为起点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向纵深层次分析,基于以下考虑:①从分析关系上看,这样使分析工作由简单到复杂,形成层层递进关系;②总量税收经济关系是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总体体现,直接关系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是纳税人最直接关心的问题;③总量税收经济关系是税收政策实施于具体纳税人的综合体现,是税收政策研究最直接相关的数据信息,是税收合理与否的最终体现。(一)税收完成指标分析。对其应征、待征、入库、减免、提退、查补、等各类税收数据分税种、级次、行业、重点项目和同期、上月、计划等内容进行定比、环比分析,运用比率比较、变动率比较、结构百分比等分析法,进行纵向分析。(二)经济税收关系分析。也指税源及税负分析,采用经济指标参比法,建立与税收相关的经济指标数据库,应用经济与税收相关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对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工业增值税与工业增加值对比、商业增值税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利润对比、利用外资增长与外资企业税收贡献对比、重点税源企业产值、利润增长与税收增长比对、口岸进出口总额与进出口税收比对、各所有制经济指标增长与税收指标增长比对以及与经济结构类似的兄弟县区税收结构比对等。通过进行对比分析,如宏观税收负担率=税收总收入/生产总值×100%,可以测算税收负担率合理与否、提高与否;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生产总值增长,可以测算经济与税收是否协调增长,当然,计算弹性系数时可细分为工业增值税弹性系数、商业增值税弹性系数等,即:我们在开展弹性分析时,不仅从总量增长上对比,还从分量上、从税种、税目、行业以及企业等税收弹性看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三)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收入因素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税收政策和征管水平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从中分析并发现问题,对一些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专项调查分析,及时研究制定措施,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1、经济增长分析:经济总量增加特别是主导产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是增收的决定性因素。分析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增长的关联度,一般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按不变价统计的经济总量,即GDP增长与税收增长的关系;二是价格水平变化与税收增长的关系。我们用S表示一定时期税收收入的增长(这里姑且不考虑其他因素对税收收入的影响),S1表示一定时期GDP增长率,S2表示一定时期价格水平变化率,则有S=S1+S2。这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税收增长率分别由经济增长率和价格水平变化率决定。必须明确的是,经济决定税收,只有经济才是税收收入的真正源泉,经济总量的增加才是税收收入增长的来源。2、税收政策分析: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税收政策比较稳定,始终坚持“小调大不动”的原则,在税种数量、征收范围、计税依据以及税率等方面没有进行大的调整,税收政策对税收的总体影响是有限的,但不排除小范围调整对某一区域税收收入的影响。总起来讲,税收政策变动往往带来的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和国税部门的税收流出。如2002年1月1日执行的免税农产品抵扣率提高3个百分点的政策,由于我县是传统农产品加工大县,政策的调整影响力较大,当年测算全县直接减少税收收入2200万元,影响税收15.83%;2003年1月1日提高增值税起征点的政策,对该县的税收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减收;2001年5月1日执行的烟酒类消费税改为从量和从价征收办法,理论上讲可实现增收,却因为税负加重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我县原酒厂关停,税源减少;2006年4月1日消费税政策的调整税目由11个调整增加到14个,属新增收项目,但由于新增的税目在我县还没有经营,也影响不到我县的税收收入。3、征管水平分析:包括征管力度和征收效能,根据已有经济数据和现行税制,对一个辖区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税收收入潜在能力进行估计与推算,根据估算的纳税能力与实际征收税款比较,可以分析各管理辖区之间征收力度差异等情况。在加强征管、提高收入过程中,我们保持清醒的认识,不可将这种增收扩大化,税收增长决不能依赖于这一因素的增长,因为这种增收是有限度的,征管水平的提高是“捡芝麻”工具效能的提高,在征管的“土地”上是不能生产“芝麻”的,随着征管水平的日益提高,征管因素带来的增收会越来越少。如我县自今年三月份开展的宏观税负调查分析,查补入库2004-2005年度税收1869万元,拉动税收增长10%左右,这是由于全省上下大规模开展宏观税负调查分析的结果,也是今年税收征管再上新水平的集中体现,今后随着税收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宏观税负调查分析的延续将使征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另外,我们还针对各率如征收入库率、税务登记率、滞纳金加收率、处罚率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以体现征收效能。4、地方政府引导机制的成果分析。近年来,我县大力倡导招商引资,招商引资项目如同“雨后春笋”,不断落户莒南,从近期看,它直接拉动了我县GDP的快速增长,反映到国税收入增长上来则相对较为缓慢和滞后,造成与GDP的不同步增长,但从长远看税收增长的缓慢性只是暂时的,会在以后年度内逐步得以体现,最终会达到协调增长。例如:2005年我们对落户我县园区经济招商项目的税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我县园区经济有91个投资过200万元的项目,其中有36户企业40个投资项目过千万元。2005年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4.84亿元,快速拉动GDP增长4.75%,通过实际调查,完成工程项目的企业中,开工生产经营的仅有12个项目,占全部投资项目的13.19%,实现应税销售收入5038万元,实现税金174万元,仅拉动2005年税收增长0.89%。5、特殊性因素分析:如2003年发生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及时对其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由于“非典”影响造成纳税人进、销货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了纳税人的正常生产经营,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受此影响造成2003年一次性减收1500万元,减少当年收入10.92%。二、侧重行业税负,建立税源管理部门评估递进分析机制税源管理部门根据县级局层面分析相关数据信息,侧重于以同业税负理论为基础,进行科学分类,充分利用区域、行业特点,重点进行区域及行业针对性评估递进分析。测算行业的税负水平则是关键,它是在考虑行业样本数量与质量等统计条件的基础上测算出的实际税负水平,在数值上体现一个行业税收总量与税源总量的比例关系。行业税负水平是对纳税人税负分析的切入点,是同业税负后续分析内容的主要参考基准。同业税负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可比性,这一观点的确立基于三个基本假设:①同一行业或同一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相近;②同一行业或同一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相近;③同一行业或同一产品适用的税收政策同一。这三个前提,排除了税收负担中经济结构的影响、税收政策的影响,使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集中于税收征管,强化了可比性。税源管理部门测算的行业税负预警线举例如下:项目主要行业测算的行业税负预警线%1泡化碱4.12磨料磨具4.63草柳编44加油站销售15摩托车销售0.76花生加工0.47脱皮花生加工28造纸及纸制品3.2行业税负预警线的测算,是税收管理员对该行业各纳税人的对比分析的基本依据,对指导全县的税收工作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目前,税源管理部门根据宏观税负调查成果,发布了18个行业评估模板,完成了对某些主要行业的专题分析,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行业税收分析管理体系,是税收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如对泡化碱行业进行专题分析,95%以上主要集中于我县大店镇,全部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行业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产品为泡化碱,化学名称硅酸纳,为天蓝色或黄绿色,其相对密度随目数的降低而增大,生产泡化碱的主要设备为炉窑,主要燃料为煤炭。泡化碱生产炉窑均为一次性的炉窑,点火生产后,中途不能停火。该行业泡化碱炉一般能正常运转4-6个月,每次从停产维修到正常投产需45天左右,每次维修费用至少需8万元。根据日生产能力大小,生产泡化碱的炉窑型号主要有:18吨、20吨、30吨型。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每座泡化碱炉的平均日实际产量为设计生产能力的90%左右。由于管理评估分析及时,虽然该行业属严重污染行业,收入增长较慢,但对该区域的税收总量贡献较大,2005年该行业税收占全镇全年收入的35.47%,同时,行业增值税及行业税负在逐年提高,由2001年的0.93%提高到2005年的4.1%,充分证明通过行业评估递进分析,使征管力度和水平已达到了新水平。因此,进行行业税负分析,可以通过总结出行业税负形成的规律和特征,确定行业税负水平,比较企业税负差异,对企业税负的合理性给予评估,这就为进入税收管理员的跟踪印证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三、注意细节真实,建立税收管理员跟踪印证分析机制税收管理员根据行业评估结论,筛选出有疑点的纳税人,逐户对其税源、税负进行横向和纵向具体分析,并深入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地加以印证和评估,及时跟踪了解其生产经营动向,从而判断纳税人相关税收指标的提供是否真实。纳税人税源评估分析主要包括:税源真伪评估分析、税源质量评估分析、税源趋势分析。纳税人税负分析主要包括:税负水平测算、税负趋势分析、税负差异评估分析。(一)纳税人税源评估分析。主要以纳税人申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开展分析,对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估,评估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相关数据是否完整地反映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利润总额、计税所得额、免税收入等。深入分析纳税人综合情况:如产品(商品)价格、产量、销量、出口量、出口比例、库存和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原材料耗用、能源耗用、劳务费用、运费等,核算其成本费用率、经营利润率等相关配比指标。(二)纳税人税负评估分析。主要根据税源管理部门确定的行业税负预警线,对偏离指标的纳税人测算税收负担是否达到税法规定的要求和经济运作客观规律,通过对纳税人税收负担合理性的分析,揭示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问题、挖掘税收潜力、完善税收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服务。税收管理员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监控分析:在掌握内部相关企业资料的基础上,重点了解该企业的主要特点、工艺流程、原材料、主要产品、主要生产设备;关注生产能力、单位耗电量等;对生产工人人数,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价格、耗用电力、生产时间等主要信息进行监控;对材料购进价格、购进金额、销货渠道、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收入、销售毛利、当期半成品、产成品以及数量等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实地调查采集;主要对增值税项目中的购进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所得税项目中的收入、成本、费用等进行监控。采用逻辑关系判断法、变动率比较法、投入产出法、单位产品耗能法、单位耗料测算法、设备能力控制法、盘存控制法、库存现金控制法、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控制法等进行企业相关指标测算分析。由于在纳税人收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