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免、抵、退”原理与计算(一)“免、抵、退”原理“免、抵、退”的计算方法最初针对既有出口又有内销的生产企业而制定的一种特殊的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后来推广到所有的生产性的企业。该方法既能缓解出口退税对国家财政的压力,又能防范企业利用虚假会计核算来骗取出口退税的问题。具体理解可以见下图分析。1.“免、抵、退”理论解释: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以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2.“免、抵、退”实际操作:由于企业财会信息存在失真的可能性,使得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以退还的进项税额可能不准确。为了防止多退税,在实践的做法是,先将所有进项税额先用于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额,如果抵顶完了就不再退税;如果抵顶不完再退税。在我国出口退税并非退还全部税款,而是根据退税率退税,多数货物征税率高于退税率,所以征税率与退税率的差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是不予退税的,在抵顶内销货物销项税额之前应先从进项税额中转出。当期购进货物(进项税额)投入生产销售产品当期出口货物免税当期出口货物退税(即出口货物耗用购进货物的进项税)当期内销货物征税(销项税额)应纳税额=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可以抵扣内销货物进项税额-出口货物退税=结果为正应纳税结果为负应退税抵扣税款图中:①②③为计算步骤的顺序(二)“免、抵、退”计算过程分析已知企业资料:生产企业外购原材料,其中一部分用于生产内销产品,另一部分用于生产出口产品,企业为生产出口货物还外购免税辅料(如果企业当期没有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公式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可视为0不用计算)。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①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和抵减额-上期留抵税额②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③将②代入①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当期应否退税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结果为正数表明企业应纳税结果为负数表明企业可退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3.当期应退税数额①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购进货物(进项税额)投入生产销售产品当期出口货物免税当期内销货物征税(销项税额)②根据应纳税额计算结果确定应否退税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①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结果为正应纳税结果为负应退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③确定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当期免抵退税额相比取小值②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将②代入①③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④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当期免抵退税额相比较确定实际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三)“免、抵、退”计算步骤将上述分析进行整理,“免、抵、退”计算步骤可简化如下:(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结果为正数表明企业应纳税结果为负数表明企业可退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3)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4)应退税额比较上述(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3)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数额取小值。①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②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期末留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下期继续抵扣{应用举例2-10}(2003注会考试税法试题)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退税率15%。2002年11月和12月的生产经营情况如下:(1)11月份:外购原材料、燃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价款850万元、增值税144.5万元,材料、燃料已验收入库;外购动力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价款150万元、增值税额25.5万元,其中20%用于企业基建工程;以外购原材料80万元委托某公司加工货物,支付加工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0万元、增值税5.1万元,支付加工货物的运输费用10万元并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300万元,支付销售货物运输费用18万元并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出口销售货物取得销售额500万元。(2)12月份:免税进口料件一批,支付国外买价300万元、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装卸费用50万元,该料件进口关税税率20%,料件已验收入库;出口货物销收取的销售额600万元;内销货物600件,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140.4万元;将与内销货物相同的资产货物200件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货物已移送。要求:(1)采用“免、抵、退”法计算企业2002年11月应纳(或应退)的增值税。(2)采用“免、抵、退”法计算企业2002年12月应纳(或应退)的增值税。【答案】(1)11月份:①进项税额:外购材料、燃料=144.5(万元)外购动力=25.5×80%=20.4(万元)委托加工业务=5.1+10×7%=5.8(万元)销售货物运输费=18×7%=1.26(万元)进项税额合计=144.5+20.4+5.8+1.26=171.96(万元)②出口货物不予免抵退税额=500×(17%-15%)=10(万元)③应纳税额=300×17%-(171.96-10)=-110.96(万元)④出口货物免抵退税=500×15%=75(万元)⑤应退税额=75(万元)⑥下月留抵税额=110.96-75=35.96(万元)(2)12月份:①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300+50)×(1+20%)=420(万元)②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0-420)×(17%-15%)=3.6(万元)④当期应纳税额=140.4/600×800/(1+17%)×17%-(0-3.6)-35.96=-5.16(万元)⑤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600-420)×15%=27(万元)⑦应退税额=5.16(万元)⑧当期免抵税额=27-5.16=21.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