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中区县图书馆的功能退化问题区域性服务网络和前两种建设方式主要区别在于:区域性服务网络是将一个地区隶属于不同建设主体和主管部门的图书馆联结为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服务网,通过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提高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行业管理能力和普遍均等服务能力。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0绪言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公共图书馆是免费为民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公益性机构,任何人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我国提出要建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我国图书馆界把“普遍均等”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普遍”就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要覆盖全社会,能够无差别地为所有民众提供便捷的服务,因此要按特定的布局标准设置足够密度的图书馆,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1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及其特点1.1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根据各个国家或者地区自身特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有不同的实现形式。比如在美国这样的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中,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核心是社区图书馆。在日本一般实行总分馆制,东京都地区在每一个区(市)中有一个被称为“中央图书馆”的总馆,其他图书馆则为分馆,称为“地域馆”,在总馆和分馆的服务难以覆盖的地方,通过“汽车移动图书馆”来补充。区域性服务网络和前两种建设方式主要区别在于:区域性服务网络是将一个地区隶属于不同建设主体和主管部门的图书馆联结为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服务网,通过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提高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行业管理能力和普遍均等服务能力。1.2丰富的网络层次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一般都具有三级甚至四级的服务网络。服务覆盖全面且能够深入整个地区的每个角落,各级图书馆之间组成了严密的服务网络。而在基层图书馆或者流动图书馆的建设中区县图书馆是主要力量,一般都是由区县一级的图书馆去推动和实现,覆盖至街道和乡镇,是由区县图书馆和基层图书馆构成两级服务网络。总分馆体系本身就是一种两级制服务网络,其中一个馆作为中心馆,其他图书馆则处于从属地位的分馆。与基层图书馆建设和总分馆体系相比,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组成更复杂,是一种综合性图书馆服务网络。首先由中心馆和区县级图书馆组成骨干网络,但是和总分馆比较严密体系又不一样,再由区县图书馆和其乡镇分馆完成更大范围的服务覆盖,由此形成了具有四级结构的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1.3相对松散的网络体系与流动图书馆和总分馆体系不同,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中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在总分馆体系中,总馆要实现对分馆的各方面的控制,而在区域性服务网络中,中心图书馆和分中心图书馆的管辖权和资金属于不同的地方政府,中心图书馆无法实现对分中心的实际控制。在流动图书馆体系中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对紧密的。总分馆体系有很多种实现方法,有的是总馆完全负责分馆的实施,有的是各级财政分担分管建设,其分馆资金由市、区、乡三级各承担三分之一,另外还有通过签订委托协议的方法来实现的总分馆体系。不管是由什么方式形成的总分馆体系,总馆和分馆之间有经济、行政或业务上的紧密联系。2区县图书馆在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现有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中,区县级的图书馆一般是在中心馆之下基层馆之上,被设计为整个网络的分中心。一般是由区县提供购书经费,委托区县图书馆为基层图书馆统一采编图书,并进行定期流动交换,同时还要求区县图书馆能够对基层图书馆提供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及技术支持。区县图书馆的隶属、人事和财政仍然独立。3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中区县级图书馆的功能退化现象3.1原地区文献中心功能的退化在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成立之前,某地的公共图书馆之间中并无隶属关系,各个公共图书馆作为各行政辖区唯一的公共图书馆,各馆负责各自的文献资源建设,是作为当地的文献中心而存在的。在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中,各馆之间通过技术方法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在整个服务网络中,除了处于中心地位的图书馆,区县图书馆及其分馆在文献流通环节上处于相同的地位。可以预见,随着技术支持的越来越完善,文献共享程度越来越高,区县级的公共图书馆将和乡镇或者社区的基层图书馆处于相同的角色,地区文献中心的功能会逐渐模糊和弱化,最终和其他基层图书馆一样成为整个服务网络的一个前端。3.2服务网络中分中心地位的弱化在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建设中,区县图书馆都被设计为分中心,一般在整个服务网络中处于第二层,在功能上要实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作为中心馆的分馆,受到中心馆的指导,另一方面又作为基层馆的总馆,为基层馆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支持等服务。虽然在行政关系和管理上,整个图书馆服务网络仍然是四级的结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网络中的各图书馆、图书室一般只是分成两级,即网络中的中心馆为一级,区县和乡镇街道社区图书馆(室)处于同一级,所以名义上作为区县图书馆的分馆的乡镇和社区图书馆(室)在技术上仍然是由中心馆进行直接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区县图书馆和基层馆都是直接受到中心馆的指导与支持,原来区县图书馆作为分中心的设想基本上难以实现。3.3区县图书馆自身业务职能的弱化在各个图书馆各自为政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保证图书馆的顺利运作,每个图书馆都有独立的采访、编目以及其他的一些职能机构。在形成一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之后,为了使图书馆服务网络中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更具整体性,处于中心地位的图书馆在服务网络中会把整个网络中的一些职能集中在中心馆。虽然区县级馆仍然被认为是网络中的分中心,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它在一些业务上和基层馆一样受到中心馆的指导。文献资源在服务网络中流动的环节方面,区县图书馆也和基层馆一样接受中心馆的统一调配,以此来保证文献信息资源在整个网络中的有效流动,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最大价值。虽然各图书馆采购文献的自主权还在,但是图书馆的分类和编目工作却更依赖中心馆了,或者是分类编目直接由中心馆负责,或者是下载套录中心馆的数据。有的服务网络中资源建设规划也要由中心馆统一制定。区县图书馆所谓的分中心地位在实际操作中其实和基层馆一样,采访、编目等业务的处理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丧失,区县一级图书馆可能会出现去职能化的现象。4结束语从国外的经验及实际的效果来看,总分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应该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当前体制给总分馆建设带来了制度上的障碍,而区域性服务网络突破了不同建设主体和不同行政主体带来的所有权和属地的限制,跳过分级财政给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带来的资金障碍,把地区分属和产权归属的问题放在一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它所建立的图书馆合作机制是对现有图书馆建设体制的一种突破。在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做出调整之前,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与其他形式相比更容易实现,是实现“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的有效途径,对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实际操作中,处于中间层次的区县图书馆会出现功能退化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建设体系存在一定的缺点,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区县图书馆自身存在一些弱点,比如本身的资源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较低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是要由发展来解决,希望通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建设成高效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