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篇】(课时:2—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诵读,启发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读准课文。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学生交流暑假生活。师:一群北京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请听——2、听歌曲录音《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段),感受音乐旋律美。3、听后说说感觉,想不想学?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教师提出要求:各自轻声读歌词,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读几遍,并想想是什么意思。2、学生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1)指读词语,看谁认得准记得快:飘荡双桨推开波浪白塔四周环绕凉爽倒映伙伴愉快洒在安排轻轻悄悄地绿树红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词语,还有哪个不懂的提出来。(2)课文共有几节?指名分节读。(3)齐读课文。三、精读感悟1、学生读课文第一段,边看看图边想象情景。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觉得最美的语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师小结:这一段向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北海风光。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诵读一遍。2、指名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读后说说本段内容:我们泛舟水上的喜悦心情。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如“红领巾”指什么?我们歌唱什么?谁能把“红领巾”的喜悦心情读出来?比读后齐读。3、指名朗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参考资料,少熬夜!的?谁能把这一段读好?齐读本段。四、感情朗读全文,完整感受一下歌词意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歌词描绘的意境。五、完整欣赏这首歌曲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每个3遍,生字带拼音抄)2、熟读课文,准备背诵,下一课学唱歌曲。(课时:2—2)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教唱歌曲,通过吟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默写部分词语出示上一课时的词语,指名读一读,然后默写其中部分词语。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忆课文描绘的情景。三、指导背诵。1、指名分节背诵。2、听课文录音,跟着轻声试背。3、有谁能全文背诵?教师当堂批优。4、齐声背诵全文。(配乐)四、学唱歌曲1、听歌曲录音,试着哼唱。2、难唱处,教师分句教。3、指名分段吟唱。4、然后连贯齐唱。五、小结课文学完了,歌也学会唱了,你还有什么想法?随便说一说。打开日记本,写上几句话。六、布置作业:1、抄写全文。2、把这首歌唱给父母听,或教给邻居小孩。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篇】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本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2、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参考资料,少熬夜!3、指导学生唱好二声部歌曲,在均衡、和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培养集体观念。二、教学重难点:1、弱起节奏ox。2、二声部的合唱部分。三、教学准备:音乐、录像等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同学们在悠扬的《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乐曲声中拍手走进教室。2、采用音乐,师生问好。(略)3、放录音《采茶扑蝶》片断,老师带领做律动。(二)、节奏训练板书:①4/4oxxx②2/4oxxx脚手脚手脚手脚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同时比较两种节奏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比较中领会)(三)、导入新课1、师放录相,屏幕上出现一群孩子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边欢笑、一边划桨,尽情地、幸福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至歌声消失、关闭。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划船小朋友们唱的歌曲好听吗?(生答略)。既然好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教师出示大歌页。2、作品及作者简介:歌曲创作于50年代中期。词作者乔羽是中国音乐文协主席,著名词作家。曲作者刘炽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3、教师边弹琴边充满深情的范唱第一段词。4、请三位同学分别有表情的朗读歌词。5、教师先分别教唱二个声部的曲谱。方法:教唱法与听唱法及随琴跟唱法。在较熟的基础上按谱填唱第一段歌词。6、重点练习合唱部分。方法:①一声部唱,二声部默唱。(相互交换)②二声部合唱(教师伴奏可跟随二声部)(四)、巩固练习:1、竞赛唱。分男女生唱、分小组唱、个人组对唱等形式。2、跟伴奏带唱教师指挥,要求唱得优美、动听、充满热情和自豪的感觉,启发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3、表演唱跟随录音,手握笔或尺作桨,启发学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参考资料,少熬夜!的情景,创造性的表演,活跃气氛,使音乐课堂进入高潮。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三篇】一、教学要求: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二、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三、教学课时: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1、指导看图。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②范读课文。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3.出示句子。水面上…………小船…………四周…………我们…………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从课文中找出来。四、作业:1.描红: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第二课时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2.理解词义尽情3.思考: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4.小结这一段。四:作业:1口头扩词:荡推课墙2区别助词:谁狼消西推浪悄洒3添上合适的词语:美丽的愉快的凉爽的尽情的第三课时一、指名读课文。二、齐读课文。三、指导背诵。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④同桌互背练习。四、歌曲欣赏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五、作业:参考资料,少熬夜!板书:1.让我们荡起双桨倒映环绕(欣赏)自然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问谁安排(感情)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四篇】一、教学要求: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二、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三、教学课时: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1、指导看图。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②范读课文。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3.出示句子。水面上…………小船…………四周…………我们…………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从课文中找出来。参考资料,少熬夜!四、作业:1.描红: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2.理解词义尽情3.思考: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4.小结这一段四、课外延伸:学唱歌曲。课后反思:为结合当前的形势,正是祖国庆祝六十周年之际,红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我引导学生在感悟课文的同时,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因为,这首歌让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师生同唱,学生一方面学会了唱歌,另一方面背会了课文、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