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作者:张义龙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马林.章凯栋.MaLin.ZhangKaidong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溢出的分类检验研究-世界经济2008,31(7)本文利用2000~2005年中国28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在阿罗内生增长模型基础上构建了FDI技术溢出检验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溢出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存在显著负向溢出.按来源地分类检验显示,相对外国投资,海外华资负向溢出更大;按投资方式分类检验显示,合资企业负向溢出最大,合作企业次之,独资企业则表现出了不明显的正向溢出;从时间上看,随着经营的深入,呈现负向溢出减弱、正向溢出增强的趋势.2.学位论文王海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因素的实证研究2007针对外资的大量涌入,如何更好的利用外资,如何充分吸收外资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已成为目前能否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对外资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进行研究,找出影响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因素,为更好的利用外资,提出建议。本文首先从技术溢出入手,对技术溢出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技术溢出的渠道:竞争效应、企业间的前后向联系、示范效应与模仿效应、人员的培训与流动效应。竞争效应是指当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某一行业(产业)时,会加剧本地市场上的竞争程度,从而迫使东道国企业提高自己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前后向联系是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东道国客户(下游企业)和供应商(上游企业)之间的联系;示范与模仿效应是指由于外资企业有比当地企业更为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对当地企业产生了示范作用;人员流动效应是指人员流动带来技术溢出,不仅是指跨国公司的高技术人员流向东道国企业,也指东道国对本企业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本企业的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效应。同时也总结了技术溢出的制约因素:东道国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东道国的体制因素及思维观念。在总结技术溢出研究的基础上,回顾总结了对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研究,简单阐述了影响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因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采用工业部门的地区面板数据,利用Eviwes软件,通过对技术溢出基本模型的回归分析,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证实了在全国范围内外资正向溢出效应的存在。其次本文对影响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模型进行回归,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必须与一定东道国因素相结合,其中东道国的人力资本水平、东道国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差距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并对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不同度量方式的详细回归分析,得出了高中入学率和政府教育投入对技术溢出具有正向影响,大学入学率对技术溢出的贡献很小,与高中入学率的贡献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结论。对影响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扩展因素进行单项回归,分别研究了外资对东道国的竞争压力和东道国资本集中度对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影响。得出了竞争力对技术溢出吸收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资本集中度高反而不利于技术溢出吸收的结论。3.学位论文林彬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的实证分析——以汽车产业为例2007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通过积极引进外资来引导本国经济的增长。在随后的三十年间,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增长迅速,这一方面为我国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资本,同时也引入了先进的人力资本、技术知识等多种因素的广义资本。我国企业在与之竞争、合作的过程中,通过示范、模仿、学习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先进资本,并转化为自身生产效率的提高,创造更多的利益,这就是所说的技术溢出效应。然而技术溢出效应作为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是无法简单的从统计指标中得以测算的。因此目前经济学界对技术溢出效应的争论一直存在,学者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技术溢出的支持论、反对论、无关论者各执己见。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选取我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以制造业中的汽车产业为着眼点,努力探究该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希望给以后的招商引资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纵观技术溢出的相关研究文献,作者多采用研究面板数据的方法,选取一定的样本空间,置于适当的研究模型中进行回归。而笔者认为,我国各个地区及各个产业之间,外资直接投资程度和产业发展程度差别较大。因此,将这些样本置于同一回归模型中进行考察,会影响模型的最终结论,使得回归拟合度不够理想。因此,本文则选取了制造业中最具代表性,而且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较大的汽车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将汽车产业中的五个主要行业——汽车整车生产、改装汽车生产、摩托车整车生产、车用发动机生产、汽车配件生产分别作为考察对象,以此建立行业面板数据。比之地区面板数据,由于各行业的发展程度大致相当。因此,样本数值的平稳性较好,分析结果更为精确,可以避免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误差。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细致阐述了FDI对我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的情况,运用理论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陈述,笔者通过对技术溢出理论的分析和技术溢出渠道的分析,来解释FDI对资本流入国产生技术溢出的方式和途径,希望能够让读者对技术溢出的产生有一个动态的面的认识。第二部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在技术溢出的作用下,如今的汽车产业表现出了一些必然的趋势,对于起步时间并不是很长的中国汽车产业,这些趋势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引导性。笔者希望通过对汽车产业先进国家发展的陈述,让读者对我国汽车产业在技术溢出作用下的发展前景有个参考性的认识。第三部分,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笔者将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进行简述,并且在第一部分建立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情况进行说明,希望读者对我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汽车产业的技术溢出情况,有个框架性的认识。第四部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溢出实证研究,笔者根据各年《中国汽车产业年鉴》,收集整理1997年到2004年相关数据,建立统计模型,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根据回归系数,探究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大小。希望可以让读者在框架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第五部分,结论。笔者在以上实证研究的前提下,对数理结果的成因和意义进行分析,并且以政府为对象,提出笔者自己的一点建议。通过五部分的分析,笔者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汽车产业确实存在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但就本文的研究结论来看,溢出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这和我国近年来汽车产业部门科研经费投入情况不稳定有关,同时这种现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国际技术外溢对我国汽车产业科研发展产生着不小的负面冲击。鉴于回归的结果,笔者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一,加速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二,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与国外汽车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三,集中资金和科研力量,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四,积极引导汽车消费,扩大汽车市场需求;五,汽车产业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4.期刊论文苏奕.纪彬在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金卡工程2008,12(7)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在华FDI技术溢出的研究结论不一.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入世以后中国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FDI在中国地区层匠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研究FDI技术溢出的结论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对更大程度上发挥FDI技术溢出的积极效应,促进中匡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5.学位论文马祥喜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2005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发展经济学家强调FDI缓解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东道国的资本短缺作用,例如Chenery&Strout提出了“双缺口”模型。但是,它难以解释在我国目前既存在大量的外汇盈余又存在大量银行存款的情况下,外资大量涌入的问题。因此,不同的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产生技术外溢、加速技术进步,是内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有部分研究者反对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外商直接投资虽然能够通过技术溢出产生一定的技术促进作用,但作用极其有限,不足以解释外资大量涌入的现象。除了第一章,该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该文系统阐释了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技术溢出的三个渠道及技术溢出的制约因素。第二部分定性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作用,并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即外商直接投资虽然存在一定的技术进步作用,但是,溢出效果不明显。第三部分通过构建一个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与第二部分相同的结论。第四部分做出结论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该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选用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在现有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的效应的研究中,普遍运用的是feder模型和borensztein模型,这两个模型又一个共同的缺陷,即他们对选择产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因此,实际上,运用这两个模型研究的是产出溢出效应而不是技术溢出效应,选择全要素生产率为解释变量,就可以完美地克服这个缺陷。6.学位论文王保权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2005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本土企业有没有可观测的技术溢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技术溢出的系数是多少?为了解释技术溢出的系数和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对本土企业的溢出水平,本文还致力于寻找影响技术溢出的因素,在其中选择若干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分析中主要采取多元一次回归的实证分析方法,辅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为了更好地实现研究目的,在第二章中我们把全国作为样本分析,在第三章中把全国分解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析,第四章则是采取对2000年工业内全部行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明显;不同地区的溢出效果表现为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又大于西部地区,各地区的技术溢出制约因素显著不同;行业内产品内含型技术和物质资本内含型技术溢出都较为显著,行业间的技术溢出很明显,开放度越大技术溢出越大,不同资本技术差距越小技术溢出越明显。7.期刊论文熊晶晶.史本山.XIONGJing-jing.SHIBen-shan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机理研究-商业研究2006,(22)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技术溢出推动了东道国同行业及其他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有限,为了实现持续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目标,就必须有效地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此背景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及其相关问题,对我国具有现实的意义.8.学位论文陈羽市场结构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2005现有研究FDI问题的文献,着眼于讨论其自身贡献的居多,对溢出效应的分析则较少。目前外资进入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对于中国这样具有巨大国内市场和资源禀赋优势的国家来说,很有必要针对外资经济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既有的外资技术溢出实证研究中得到了不一致的结论,对负向效应、非线性和垂直溢出机制的分析也不够,计量方法也还存在不足。同时,还没有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作用展开具体分析。本文认为“技术溢出源”和“吸收能力”是决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两端,是对溢出效应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最简洁有效的方法,本文在分析思路上以此为切入点;文章同时遵从了产业组织的“SCP”分析范式,即采用市场结构影响创新行为进而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思路,其中主要引入了Aghion等人的倒U型假说。文章将上述两个分析思路结合起来,从机理上讨论了市场结构对技术溢出源与吸收能力的影响作用,得到了初步结论:外资企业的规模具有对溢出源的正向作用,从整体市场来看,具有充足的面向外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将有助于推动技术溢出源的增强;上规模的内资企业具有更强的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而技术落后、不具有市场势力的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则较弱;因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