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三个务必”(主题教育党课讲稿)一、“三个务必”提出的重要意义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开宗明义地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是对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进行深刻分析作出的重大论断,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对管党治党的高度警醒和战略自觉,具有深刻的意蕴与重大意义。“三个务必”是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宝贵经验,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牢牢把握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的历史自觉。xxxx年x月,在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xx年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历史时刻,面对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国家新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告诫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考验。我们党执政xx多年来,“两个务必”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重要政治保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党面临的历史任务又有了新的重大变化。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的事业越是伟大、任务越是艰巨,越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鉴于此,提出了“三个务必”,是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出的新要求,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牢牢把握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的历史自觉。“三个务必”是基于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深刻体现了我们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自觉和忧患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国共产党人直面“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全党高度团结统一、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同时,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清醒和忧患意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个务必”的重要意蕴在于:它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本色;它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它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哲学理念。“三个务必”是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的根本政治要求,深刻体现了我们党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高度警醒。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从外部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内部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历史的事实证明,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三个务必”,体现出强烈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新时代的考卷已铺展开来,赶考永远在路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始终保持“三个务必”的警醒,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新时代的大考中经受考验,努力交出无愧时代、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二、“三个务必”的内涵“三个务必”既有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坚定继承,又有基于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余年历史,在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再次发出动员令,以“三个务必”告诫全党。(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百年党史告诉我们,人民始终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磅礴力量与坚强后盾。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我们重申党的初心和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要让9600多万名党员从中获得强大原生动力,在坚定初心使命、不负人民的公仆情怀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自觉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各项事业的“急先锋”,在工作中要坚定初心使命,在学习思考中体悟党的初心使命,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目标,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不负人民的公仆情怀融入到艰苦奋斗精神之中,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1.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的思想前提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的思想前提首先是深刻了解、切实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为什么,把自己置身于实现党的初心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去。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人民群众一脉相承的艰苦奋斗精神的鼓舞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红军时期,人民群众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敌后堡垒;抗战时期,人民群众是抵抗日本侵略的“血肉长城”;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用“青砖铁瓦”筑起来的;改革开放的奋斗赞歌是人民群众共同谱出来的;新时代的恢弘画卷是人民群众共同绘就的。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追根溯源,人民群众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体会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明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职责。党员干部要把是否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心就在哪里,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我们努力的方向就在哪里,保持好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始终把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头等大事,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与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将艰苦奋斗精神切实贯彻到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之中。二要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为奋斗目标,要把切实为人民化解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为己任。美好生活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聚焦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民生、环境等现实问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丰富工作经验,将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与中华民族“民惟邦本”的优秀基因浸透到为人民而艰苦奋斗的事业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的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与群众根基。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保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之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倾听人民呼声,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在切实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价值遵循。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当历史的巨轮航行至工业革命时代,西方世界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称霸世界的工业强国。然而世界的东方,这个文明古国却闭目塞听,依旧徜徉在华夏帝国独尊的幻想中。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决然肩负起了实现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正是因为这一初心和使命的呼唤,才能使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xx年血与火的战争洗礼,最终迎来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不仅预示着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同时也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篇。新中国的成立同样预示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了人民的解放和独立,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着以人民为主、为人民建设新社会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这些建设和探索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人民幸福、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初心和使命深刻地体现于改革开放xx多年辉煌的历程中。基于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改革开放xx多年,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军队的面貌得以极大的改变。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力量得以凝聚并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由不可能到成为可能的巨大转变。改革开放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xxxx年的xxxx亿元增长到xxxx年的xx.x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高达x.x%,同时社会建设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居民预期寿命由xxxx年的xx.x岁提高到xxxx年的xx.x岁,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也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2.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的现实指导在庆祝改革开放x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改革开放xx年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再起航,党的领导是坚定不移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也必须是坚定不移的。正如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一样,新时代改革开放同样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满足人民现实需求,党的初心和使命才能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才能够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基础上的新发展,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做到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现实思想指导。3.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的实践检验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是否真正体悟到党的初心使命是需要回归到实践的检验的。最为鲜明的体现就是一个干部能不能在实践中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是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最为急迫性的问题。党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将满足群众需求和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党一以贯之的工作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