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案例分析(PPT_20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西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分析山西统计信息网:13内容提要: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区域投资环境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城市投资环境的差异。城市投资环境包括投资对象所具备的能够影响和吸引投资者的各要素现状和期望值的总和。通过对城市投资环境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山西正处于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为投资者提供了资金“洼地”;人力资源要素形成低成本优势,区域赢利水平较高;市场需求潜力旺盛,为投资者实现产品价值提供了市场空间;需要在基础设施和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加大改善力度,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新世纪以来,山西投资主体结构逐步优化,非国有投资占全省全社会投资总量的比重由2002年的47.4%上升到2007年的57.6%,非国有投资成为拉动山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非国有投资比重持续下降,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比重降至54.8%,2009年国有与非国有投资分别增长51.4%和27.8%,非国有投资比重降至50.6%。2010年1-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与非国有投资分别增长31.3%和15.5%,国有投资增速是非国有投资的一倍以上。我省非国有经济规模比重原本就低,由于政府主导性投资增长强劲,而市场性投资反应相对迟缓,会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均衡性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无疑上升到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位置上。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所具有的对投资者的资本投向以及资本运行和效益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系统,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投资者的信心度,关系着资本能否有效运行和最大限度地增值。对投资环境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在借鉴国内外通行的投资环境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兼顾不同地区之间的可比性原则进行设置的。我们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社会服务环境等六个方面19个指标(表1)进行分类评价,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各种因素对投资环境的综合影响。表1山西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一、自然环境绿化水平城市人均绿地面积(1)生态保护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2)二、经济环境产业结构二、三产业产值比重(3)二、三产业就业比重(4)经济增长质量人均产值水平(5)经济开放程度利用外资金额占GDP的比重(6)政府调配能力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7)三、市场环境市场规模和潜力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四、人力资源环境教育状况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学生数(11)科技水平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12)劳动力成本职工平均工资(13)五、基础设施环境交通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4)供水人均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5)信息化程度城镇居民每百户移动电话数(16)六、社会服务环境医疗服务每万人拥有医生数(17)教育服务教师数与在校生数之比(18)商业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从业比重(19)一、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升,节能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地区居最后一位对自然环境的分析,主要借助于人均绿地面积指标体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用工业废水处理率反映对生态环境的保护。2008年山西城市园林绿地面积25266公倾,比上年提高16.0%,占到中部的比重为9.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64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51平方米,但低于全国2.07平方米,在中部地区仍然居后。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由2006年的68.9%大幅提高至2007年的88.2%,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由2006年的21.8个百分点缩小至2007年的3.5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下降了2.6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居最后,中部其他五省都在90%以上(表2)。表2中部地区自然环境主要指标比较全国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2008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9.717.649.2910.68.29.47.96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585.696.29394.993.792.1二、经济环境:结构调整中第三产业形成资金“洼地”,财政实力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了基础条件经济环境展示的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结构协调性、政策环境等诸多方面,选择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开放程度、政府调配能力四个方面对经济环境进行考量。产业结构反映城市产业分布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状况,自2001年起我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44.5%至2007年降至37.5%。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由于山西主导产业受到较大影响,第三产业比重相应地有所提高,2009年三次产业比重为6.5:54.6:38.9,但第二产业比重仍高于全国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3.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呈“二、三、一”形态,就业结构呈“一、三、二”形态(表3)。2008年第一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4.3%,而农村劳动力占到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0.6%,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一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一产就业人数占三次产业比重)远低于中部其他五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亟待向第三产业转移。在沿海地区和其他先进省份投资领域趋于饱和、投资市场竟争激烈、投资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回报日趋下降的形势下,山西的产业结构为投资第三产业形成了资金“洼地”,就业结构又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平台。表32008年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比较单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全国10.747.541.839.627.233.2山西4.358.037.740.626.433.0安徽16.047.536.544.727.028.3江西15.251.033.840.727.431.9河南14.856.928.348.826.824.4湖北15.744.939.435.424.640.1湖南16.443.540.149.620.030.4经济增长质量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投资所在地最终成果的内涵。2003年至2008年山西GDP总量一直居中部第五位,而人均GDP始终高居中部第一位。2008年山西人均GDP21506元,比最低的安徽高出7059元,比第2位的湖北高出1648元。“总量”与“人均”排序的一前一后,充分体现了山西经济发展总体的质量与内涵。2009年是山西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深重的一年,在GDP总量和增速均居中部最后一位的严峻形势下,人均GDP仍处于中部第二位。政府作用直接影响投资环境的营造。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既反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也反映区域整体赢利水平。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冲击的2009年,山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了805.8亿元,GDP总量居中部第六位,一般预算收入居第四位。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9%,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1.2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居第一位,比最低的河南高出4.7个百分点。从人均角度看,山西人均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52元,比位居第二的安徽高出942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2008年山西实际利用外资占GDP比重为1.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4个百分点,居中部最后一位。相比之下,政府部门自身调配运作资金的能力较强,引进投资渠道有待拓宽。三、市场环境:市场需求有空间,居民消费有潜力,为投资者实现产品价值创造了必要条件市场环境的优劣和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生存与发展潜力,与市场规模和市场消费能力关联性极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显示市场总规模,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反映市场平均消费能力。新世纪以来,山西消费能力快速增长,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0年的3.89倍,增长速度居中部第一。2009年当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9亿元,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2.2%上升至2009年的38.1%,高出全国0.7个百分点,在中部居第二位。在金融危机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情况下,山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2008年的2.17%提高至2009年的2.24%,消费稳定增长。2005年至2007年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一直居中部第二位和第四位,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均降至中部最后一位。2009年山西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为66.8%,在中部居第五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6个百分点,未来消费需求空间较大。以上数据表明,无论是消费市场潜力还是居民消费潜力,都为投资者实现产品价值树立了信心。四、人力资源环境:劳动力资源要素形成低成本优势,区域赢利水平较高城市人力资源的潜力决定城市价值体系的变动,影响城市价值体系的未来状况,是城市投资环境潜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学生数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教育水平和现状,2008年山西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学生数198人,比2007年高出12人,居中部第三位;每万人拥有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从结构层面反映了一个城市人力资本的技术素质和潜力,2008年山西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10人,比上年高出7人,高于全国37人,居中部第一位;职工平均工资既反映劳动力成本的投入,也反映劳动力的价格水平。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25828元,低于全国平均工资3401元。在近年沿海省份劳动力资源紧张、劳动力价格走高的形势下,山西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是吸引投资进入的比较优势。五、基础设施环境:市政建设和城市环境需加快步伐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是城市运行与发展的空间物质载体和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各项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2008年山西人均城市道路面积9.54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7平方米;人均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0.28立方米/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5立方米;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36.39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63部,信息化程度不高。人均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居中部第五位,其他二项体现基础设施环境的指标均居中部最后。六、社会服务环境:公共领域优势明显,基本生活要素充分社会服务环境反映政府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业发展的状况,是城市社会稳定、有序、健康发展的体现。2008年山西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为21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名,居中部第一位,比最低的安徽高出9名;学生与教师之比小学为17:1,居中部第一;初中为15:1,居中部第二;高中为16:1,居中部第一;普通高校为16:1,居中部第二位;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与老师之比全部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比重为5.86%,高于全国比重0.06个百分点,居中部第二位。政府部门对公共部门的调控作用更为直接和有效,山西文教卫生领域发展相对较好,服务部门为投资者提供的基本生活要素也较充分。除上述通用的投资环境指标外,山西还具备以下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自然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是承接资金转移的比较优势,能源优势为投资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旅游资源全面开发,旅游业处于快速提升和发展阶段,2009年累计完成旅游总收入892.5亿元,增长20.7%,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为国内外投资者走进山西提供了宽广的投资平台。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势。2009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2658.2亿元,增长60.7%,比第二产业投资增长高出4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3%,高出全国1.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向第三产业倾斜,为投资者投资第三产业提供了宽广的投资平台。三是政策因素。2009年7月份山西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投资领域的意见》,在投资领域、土地供给、金融财税为民营企业提供优惠发展政策,为民营经济投资山西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一系列调整产业政策将会推动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为投资者提供的基本生活要素将会全面提升。综上所述,山西在经济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社会环境上具备较强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优势大于劣势。下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