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25初中语文教案【实用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初中语文教案【实用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初中语文的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竹石》。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在对比阅读中发现两首古诗的异同。二、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背诵《马诗》《石灰吟》。2.学习《竹石》。出示一组竹子的图片:你积累了哪些描写竹子的古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和竹子有关。(课件出示古诗)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题写的。(板书课题:竹石)3.教师范读。提醒学生听清字音,感受节奏。(二)依法学诗,检查反馈好文供参考!2/251.回顾方法。自读诗句→理解诗意(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体会诗境(结合相关资料)说诗意→读诗悟情。2.依法自学《竹石》。(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重点部分指导:(1)借助课文插图,抓住“破岩”“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想象竹子面对恶劣环境的坚定态势,从中感受在岩石中生长的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2)补充诗人生平,了解诗人的坎坷经历,体会诗人与竹子同样经受着“东西南北风”的“千磨万击”,但仍然具有“咬定青山”的坚定意志。资料补充:《竹石》是一幅清雅的画,更是一首坚定的诗。作者郑燮,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他擅长画兰和竹,为“扬州八怪”之一。(三)拓展阅读导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这首《题竹石画(其二)》。1.结合注释和译文了解诗意。联系《竹石》,想一想: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自学→小组交流→集体交流)2.小结:诗中写的是竹,而要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感。像这好文供参考!3/25样借助他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四)对比阅读,感受表达特点1.再读《古诗三首》,完成下表,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文章标题代表性的景物表达方法情感《马诗》大漠燕山马托物言志怀才不遇报效祖国《石灰吟》石灰岩烈火托物言志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竹石》竹借物喻人立场坚定决不动摇2.思考这三首诗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3.小结:在《古诗三首》中,三位诗人都运用了托物言志好文供参考!4/25的表达方法。虽然三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各不相同,但诗人通过细致观察,均借助景物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每首诗前两句都以写景为主,后两句以抒情为主。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明自己的志向,表达巧妙,也更富有感染力。三、板书设计竹石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初中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阅读标记理解课文内容。2、能够运用因果句型熟练地说和写单词。3、初步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比喻意义。教学重点:正确使用阅读标记阅读文章,掌握因果句型。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教学方法:1、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引起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探索,发现规律。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采用跳跃式说读。好文供参考!5/25教学过程:首先,复习引言,理解题目。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只受惊的鸟”这个话题。2、复习新单词,然后一起看大屏幕:(课件一:出示图片,认识弓弦)做一个射箭动作。3、老师想测试每个人。你有勇气接受挑战吗?《惊鸟》中的“鸟”是什么意思?(鹅)给我看看:(课件二:大雁判断哪个是对的,然后放一张大雁的图片)问:你了解哪些大雁的生活习性?候鸟是群居的。是的,鹅喜欢群居。它们成群结队地生活在水边,成群结队地高飞。“惊吓”是什么意思(惊吓,害怕)?“惊鸟”的意思是:A、怕弓箭的鹅。b。害怕弓弦声的野鹅。4、谁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一下这个成语故事?其他同学心里有她就能默默完成。二、精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1、过渡:看屏幕。一天,更羸和王伟去小学外面打猎。(课件3展示了文字插图)你能从图片中分辨出谁是更羸,谁是王伟吗?请陈述你的理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好文供参考!6/25(1)更羸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打开书找一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个记号。名字读:一只大雁从远处缓缓飞来,边飞边唱。(课件4演示一只大雁在飞,一边飞一边唱。出示句子并按名称朗读)看到这样的大雁,你会想到什么?老师想把“明”变成“喊”(2)过渡:更羸似乎想了很多,瞬间做出了这样的推断:(课件5展示句子:更羸指着大雁对王维说:“陛下,我不需要箭。只要拉弓,大雁就会掉下来。)按名字念。如果有关联词,标记出来(就-就)练习说。老师:王伟的反应是(课件5显示一句话:“真的吗?”王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能力吗?”)如果在“说”和“问”前面加修饰语,想想什么对两个人的心最好。(课件5变成更羸指着鹅对王维(自信地)说:“陛下,我不需要箭。只要拉弓,鹅就会掉下来。”是吗?”王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地)问道,“你有这样的能力吗?)(3)按名字读。老师:继续读下去:更羸礼貌而谦虚地说:请让我试一试。疑问:更羸成功了吗?3、读第五自然段。好文供参考!7/25(1)点名朗读(课件6展示课文:更羸不带箭。他左手拿着弓,右手拉着弦。他只听到一声巨响。大雁只飞起来拍两下翅膀,突然从半里外直直地掉下来。)(2)评价:鹅掉了吗?但是我没看到。你刚才念的时候,弦不够响,鹅也没听见,所以没有掉下来。盛又念了一遍,这一次,他强调了“轰”的一声)老师:声音太大了,我被吓了一跳。难怪那些鹅害怕得直直地掉下来。(3)看完这段话,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要问: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直”他们是指同一件事吗?(课件7展示课件选择两个直字)(通过比较,学生理解“大雁直上”“在直上”是“不顾一切”的意思;直下”直是“垂直”的意思。)你猜,刚受伤的鹅听到弦声的时候在想什么?在黑板上写完裂开飞往↗∣∣害怕↗∣∣“嘣”↓立即老师:我们发现是一声巨响杀死了那些鹅。现在假设你和好文供参考!8/25王维去打猎,你可以拉这个弓,那么(嘣)过来,这只鹅会掉下来吗?看来这一次更羸的高明之处不在于拉弓,那么更羸的功力究竟高在哪里呢?4、以不同的角色阅读(6-9段)老师:接下来,我让一些学生分角色朗读第6至9段。注意你演哪个角色,你就要像演哪个角色一样说话。(课件8展示:一只受惊的小鸟惊了。这两个惊喜是同一个意思吗?)5、读9段。(课件9显示:它飞得很慢,发出凄惨的声音。慢慢飞,因为它被箭射伤了,伤口还没愈合,还在痛;之所以叫悲惨,是因为它离开了同伴,孤独而不合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就吓得飞得老高。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它倒下了。)(1)默读这篇文章,思考更赢的所见所闻。哪些是更赢分析过的?这是更羸得出的结论。按名字回答(2)完成课件板书:(观察:慢慢飞,惨嚎。解析:箭伤,你孤独而失落。结论:不用箭,拉弓就行。)(3)展示句子:(课件10:它飞得慢,因为被箭射伤了,伤口还没愈合,还在疼;A.它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被箭射伤了,伤口还没愈合,好文供参考!9/25还在疼。B.因为已经被箭射伤了,伤口还在疼痛没有愈合,所以飞的很慢。根据句子说出来:之所以叫悲惨,是因为它离开了同伴,孤独而不合群,得不到帮助。(4)让我们来看看:(课件11:展示一句话: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它倒下了。)老师:尽量在句子中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自由朗读。6、读一段自然的文字。老师:更羸是什么样的人?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本事,明知道大雁那么怕弓箭,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会掉下来?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它倒下了。)(1)按名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评论:谁读的好?有什么好的?(强调“有名”和“专家”)理解“专家”的含义:对某项技术或某项工作特别熟练,并且做得特别好的人,叫专家。织布特别熟练的人叫“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好的人叫“种菜能手”。擅长射箭的人被称为“弓箭手”。“著名的射箭专家”说明更羸不是一个普通的射箭专家。他的箭术特别高明,射箭经验特别丰富,所以大家都认识他。好文供参考!10/25你能想象他的箭术吗?用一个词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2)是因为更羸射得太准了,所以大雁才掉下来吗?因为他经验丰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并能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结合实际,拓展延伸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是一支箭来了,拼命逃命。可见这只鹅是一只——(生)受惊的鸟(老师指的是主语)“受惊的鸟”是什么意思?(是被弓箭吓到的鸟。)2、老师:没错。“惊”是惊吓的意思;“弓”是弓弦的声音;“智”就是“德”。“惊为天人”是一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特别害怕以后出现类似的情况,说这样的人成了惊弓之鸟。3、你在电影、电视或看过的故事里见过这样的人吗?(老师举例:有些人打败仗就惊恐万状。他们一听到麻烦,就以为追兵来了。他们非常害怕,以至于匆忙逃跑。这些人是受惊的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当他们听说解放军来了,他们吓得四处逃窜,投降了。他们也很害怕。)(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然后看到一根草绳就害怕,成了好文供参考!11/25惊弓之鸟。这种人是懦夫。)4、老师总结:鹅自己吓自己。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情况,要冷静,不要自己吓自己,要想办法自救。5、像这样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我向我的同学推荐一本《成语故事》。仔细阅读,你一定会有所启发。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第三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探究讨论点拨法2.多媒体课件好文供参考!12/25五。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二、简介作者:三、学情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字形。贻误(yí)憬悟(jǐng)渊薮(sǒu)斑斓(lán)颟顸(mānhān)咀嚼(jǔjué)情愫(sù)滞涩(zhì)惆怅(chóuchàng)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绝对不会出差错。(万无一失)(2)、比喻生活的灿烂多彩,意味深远。(斑斓多味)(3)、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一念之差)(4)、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失之交臂)(5)、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力挽狂澜)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好文供参考!13/25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1).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第1段,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第2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所举事例,一为购物,二为跳槽,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所以具有典型性。(2).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3)三。解决问题: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习惯﹑品味)(4)总结全文: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2、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第3段是一个疑问句,第4段是个反问句,在文中紧相连用,后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第5段是正面回答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问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第6段,是对第二部分的小结,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有了它们,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