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集合【热选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500字]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集合【热选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乡村振兴典型案例500字篇【第一篇】一、村基本情况**街道农科村位于街道办西首一公里,县道淮三路西侧。全村四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1360人。党员44名,耕地面积1306亩。土地实行有偿流转400亩,主要以青椒种植为主,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行其他产业,增加群众的收入。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目标考核先进村,被区、市评为文明村。20xx-20xx年度区文明村、20xx-20xx年**市文明村、20xx年**市创建文明村先进村、20xx-20xx年省级文明村光荣称号、20xx年成为**区新农村建设“四星村”。20xx年9月被省评为文明村,20xx、20xx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星村”。二、发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1、抓党建阵地建设。打造五星级村部,便民服务中心,现有面积430平方米,设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服务大厅。集中挂牌、办公,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上墙。响应区组织部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效打造党建“十个一”工程。2、评比“五星”党员户。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仲美兰户被评为20xx年区“五星”党员户,活动地开展有效提高了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一名党员真正认识到我是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创新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远程教育、专题讲座、走进道德讲堂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增长知识,大大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评判,列出正、负面清单,对照整改,取长补短,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三、近些年来村振兴发展变化1、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两年来共投资28万元,结合环境治理对赵庄组、杨庄组、村四级路进行了绿化、亮化。方便了群众的晚间出行,美化环境,拉近城乡距离。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庄、组与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5%,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2、生态环境治理。投入30万元对全村所有庄、组进行了综合治理,实行长效保洁,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上级部门考核、督查中均达优秀等次。3、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培植以杨庄组、赵集组、孙庄组为重点高效农业共240亩,几年来共办培训班13期,培训420人次,下发相关农技信息资料1700余份,协调资金55万元,新增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600元。4、扶贫帮扶工作。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7户103人,通过结对帮扶,落实合适工作等措施,目前已有4户脱贫,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扶持,到20xx年一定能够全面脱贫。四、集体经济项目和村居特色产业1、集体经济增收。近两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动脑子、想办法,新建十间门面房对外招租,年收入达4万余元。村集体先后引进了“华恒包装”、“南辰机械”、“先达液压有限公司”、“兴业铸造有限公司”、“汇力液压有限公司”、“**浩邦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农科村,解决了上百口村民的就业问题,有力解决了村集体办事难问题。20xx年8月,在原袁集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功引进了昊瑞物流有限公司,使得村可用财力达40万元,现有14家中小企业入驻村。5家总部经济,使得村可持续集体经济达70万元。2、发挥村内水资源优势。利用70亩地取土,利用1-2年时间大力打造以生态养殖、休闲垂钓、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征收,为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乡村振兴典型案例500字篇【第二篇】桐乡进行乡村振兴时,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找到优势与短板,绘制顶层蓝图,并基于前期调研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形成了桐乡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同时,桐乡积极搭建产业平台,积极与嘉兴市农业规划进行对接,引入中国农科院进行合作,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创造“1+1+N”的智慧农业的“桐乡模式”。桐乡以顶层蓝图为指引,以农业发展为核心,带动蚕桑、畜牧等其他产业发展,并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做活桐乡旅游业。此外,桐乡启动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计划在石门省级综合区和石门省级农业特色强镇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一心二带五区”,即一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白马塘水乡风情带、江南田园景观带二带,和精品水果生产区、杭白菊生产示范区、糖桑菌循环示范区、产村融合示范区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区等五区。以此推动桐乡三产融合加快,实现桐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丽水——乡村振兴合伙人+规划助推,重现“世外桃源”丽水是浙江乡村振兴的代表,从欠发达地区到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8年浙江第一,丽水成功地实现了逆袭,究其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引擎作用和良好的规划带动作用。丽水的“三农”监督团队是助推丽水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优势战的中坚力量,具备精英干部、专家领导等专业团队,丽水每季度上旬召开“研讨谈判会”,对各县区的主管汇报的工作进展进行排名,激发其工作动力。同时丽水向“外”借力,探索每年公开招募100名左右乡村振兴合伙人,大力推行“1(党组织)+1(村集体)+N(新型农业主体或农村新业态)”经济组织形式,通过投资、合作、招商、技术服务、入股等方式,不定期组织开展点对点的招引活动。20xx年已推出10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公开招募,吸引了115个合伙人(企业)报名。丽水注重环境的保护,重视历史文化和原生生态保护,严格制定红线,并吸引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对原有古村落进行复原,从根本上保证了丽水的内在文化特色。此外,丽水以“三农”工作为底色,形成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并发展农家乐民宿、农村电商等产业,吸引乡村在外人群回流,保持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重新定义田园生活。沂蒙山白石村——依托“沂蒙小调”IP影响力,年吸引120万游客沂蒙山白石村是著名“沂蒙小调”的诞生地,白石村依托“沂蒙小调”的影响力,以旅游为切入口,打造白石村特色旅游产品,并以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白石村的旅游产品主要以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为主体,景区主打“沂蒙山小调诞生的地方”为口号,主攻红色文化和国际创意市场,恢复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建成了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并打造“沂蒙人家”、“沂蒙物产”等等八个沂蒙主题院落。景区沿街设置餐馆、茶座、民宿、游乐景点、景观节点等,为游客提供食、住、娱、购等服务,通过民宿、商业街、餐饮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从而推动白石村经济发展,提升白石村的文化内涵,使得白石村从众多乡村振兴的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第一财年即获得120万的游客。杨凌新集村——产业振兴+电商平台,打造“葡萄小镇”杨凌新集村从1976年开始种葡萄,已有40年的葡萄种植历史,但未形成规模化种植,为实现乡村振兴,新集村以做精做大葡萄产业,打造葡萄小镇,以葡萄产业为支柱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新集村依托各项惠农惠民政策,成立农业合作社,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对村子里的农民进行培训,促进农民从缺乏葡萄种植技术知识的人员变成技术员、农技师、葡萄专家,以此来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同时,为了实现集约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新集村成立技术服务公司,为全村的葡萄产业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生产监管和价格指导,目前,新集平均年生产优质鲜食葡萄660万公斤,葡萄育苗2000万株,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人均年收入约万元,位居全省前列。在葡萄产业成为新集村支柱的基础上,新集村根据自身地理优势和葡萄的品种优势,打造了集观光、采摘、体验、休闲为一体的“醉美葡萄小镇”观光基地。同时为打通向外的渠道,17年新集村与京东签订协议,凭借京东强大平台影像力和冷链物流系统将新集葡萄销往全国,成功地实现了新集村一、三产业的融合。乡村振兴典型案例500字篇【第三篇】近年来,**区**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殷切嘱托为动力,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发展、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乡287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发展扶持,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户均年增收6000元;同时,对接外乡贫困户196户,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4500元。聚焦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强起来为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旗、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寻求自我脱贫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就业+贫困户”的新模式。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乡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村党支部书记左先进创办了先进家庭农场,主营苗木、果树,吸纳贫困户15户;江背村委会主任陆早平创办了科湖蔬菜产业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对接贫困户26户;塘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太平创办了平岭果树专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18户,主营果树种植……这些乡村能人在加入村两委班子后,把发展自身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吸收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江背村委会妇女主任张单英,更是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建富兴农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材、水稻种植,对接贫困户30户。在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下,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乡创业激情不断涌动,全乡8个村委会,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强起来了。20xx年,全乡共新增优秀贫困户创业代表5户,他们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被**乡树立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人物”,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秀美田园,推动乡村旅游旺起来山上的花儿盛开,大棚里小樱桃正红,水面上碧波荡漾……走进**县**乡**村的“**小镇”,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今年初,“**小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平常时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来参观,周末时有5000多人。“**小镇”的落户,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昔日荒山变景区,更可喜的是,增收无门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今年54岁的**村管溪村小组村民陈年荣说:“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入100多块,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觉很幸福。”**小镇项目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村50多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美了山村,富了乡亲。近年来,**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依托**小镇、九莲山庄、一龙龙虾、沁家园菊花等生态旅游景区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的总体形象,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创新创业,拉动贫困农民富起来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乡双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先进家庭农场、科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生力军。泰昌农业合作社以种植芦笋、吊瓜、葡萄、有机稻种植等主,常年聘用专业管理人才20余人,带动就业100余人,20xx年主营业务纯收入50万元。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形式,400余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种植吊瓜、葡萄、蔬菜等,采取“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