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16微课教案【精选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微课教案【精选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微课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背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修作文的情况,关注他们修改文章的态度、过程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本节微课是给学生在堂上修改作文前进行集体学习的,通过讲名家修改文章和诗词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微课的介绍让学生明晰修改作文的方法,并且当堂进行运用练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体会修改的。乐趣;2、了解修改作文的简单方法,并学会修改作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修改文章的常用方法。2、正确运用修改方法。教学过程好文供参考!2/16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激趣善导1、蓝精灵讲《王安石》的故事2、引出主题:文章不厌百回改3、明确目标:修改作文: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方法指导1、小结修改文章方法。师:修改文章,不外乎有两步:第一步:诊断——读文章,找“病症”。第二步:对症下药师:对症下药包括如下几步:大手术——另起炉灶法打针输液——增补内容吃药调理——修改符号2、复习修改符号。师:本微课着重学习如何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作文,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用的修改符号:删除:取消某字、词、句改换:将某字、词换成某字、词增补:加进某字、词、句换位:词句调换位置好文供参考!3/16恢复:修改错了,恢复原样(PPT)牛刀小试师:既然大家已经熟悉了常用的修改符号,那下面我们牛刀小试一下:1出示范文:(PPT)暑假的一天,天气晴朗。我和同学们到外摊一起去玩。望着广阔的黄浦江,心里高兴开心极了。江面上大轮船许许多多地停着。几只海鸥展翅飞飞翔,一会儿冲向蓝天;一会儿飞近江面。也有一些轮船在缓缓行驶。远处,蓝天白云和滔滔的江水连成一遍。突然,江面上括起一阵大风,飞溅起朵朵浪花,拍打着江面。黄浦江水多美啊!1、课后拓展:学生在练习纸上修改。同学们,我们改同学的作文,一定要端正态度,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认真修改。如果你同桌的作文水平略胜一筹,那你有幸一睹同桌的文采了;如果同桌的作文稍逊一筹,那你要当好他的老师了,从你的批改中让他学会如何写出更好的作文来。我们改作文的目的是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互相欣赏,以达共同提高写作能力目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认真批改,从中发现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教学总结:本节微课以名家注重修改自己的创作作品作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具体的范例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修改,好文供参考!4/16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改的方法,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微课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背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是1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文章。文中的语句生动、形象,大量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或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是刚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习作的1篇好素材。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句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多,领悟夸张的手法。2、运用排比的手法,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把事物描写得细致、形象、生动,完成片段写作。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2、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3、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读中积累语言。好文供参考!5/16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西沙群岛的海底有美丽的珊瑚,有懒洋洋的海参,还有威武的大龙虾。现在让我们穿上潜水服再到这美丽的海底世界看看还有什么奇幻新奇的吧!播放视频二、感受鱼多,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1、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鱼多)2、这么多的鱼,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赶紧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鱼很多。出示句子:1)生1: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师:西沙群岛的海底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生汇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看出示选择渗透写法:作者夸张地写出鱼占了海洋的一半,这样写的目的不仅告诉我们鱼多,还能引起我们丰富的想象。这么好的修辞手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试着用上哦。2)生2: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引导学生理解“成群结队”师:对啊,这里是说海底一群群的鱼聚在一起游,你们知道有哪些小动物也喜欢成群结队的呢?好文供参考!6/163、除了“成群结队、各种各样”,老师还找到了一些表示多的词语呢!出示词语不同形式读过渡:积累词语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写好习作,这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可要记住了!4、作者不仅在这段的开头总体写出了鱼多,他还对鱼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请默读这段话,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内容。5、1)你喜欢哪种鱼?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并板书:颜色、外形、动作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讲讲排比句的好处:大家有发现作者是运用了什么句式把这四种鱼的颜色、外形、动作写具体的呢?(排比句)小结:作者运用结构相似的排比句,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就把鱼写得更有趣、更生动了。来,一起读一读这些好看的鱼吧!(齐读)6、好看的鱼还多着呢。想不想看?出示图片7、1)现在你就动笔从颜色、外形、动作三个方面写下你喜欢的鱼,再用上比喻、拟人把它写得更生动。2)学生写作3)片段展示:来,把你写的鱼介绍给大家。(展示两到3篇学生习作)8、小结:从同学们的笔中,我们又见到了这么多种鱼,好文供参考!7/16不过就算我们全班人一起写,写个几天也写不完西沙群岛的鱼。怪不得人们都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教学总结:在这节微课中,我主要讲授课文第四自然段鱼多的部分。我能抓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并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多,领悟夸张的手法。运用排比的手法,在让学生仔细观察出示的鱼的图片的基础上,仿照第四自然段“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把所看到的鱼描写得细致、形象、生动,完成片段写作,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爱国主义教育微课教案【第三篇】一、教育目的:1、了解“中国之最”,熟悉祖国版图;2、了解祖国大地,热爱祖国,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3、从现在做起,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二、教育重点: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三、教育难点: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四、教育对象:二年三班全体学生好文供参考!8/16五、课前准备:收集有关祖国历史、地理、风貌的资料;了解“中国之最”,熟悉祖国版图;准备长城、天安门、中国结、牡丹、龙、熊猫等图片。六、教育形式:诗朗诵、唱歌、拼图游戏、知识竞赛和抢答游戏等。七、教育内容与过程:班主任讲话:我们热爱祖国,如同热爱我们的母亲。祖国的甘泉,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为之奋斗,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繁荣昌盛!兰亭集序微课教案【第四篇】兰亭集序微课教案学习兰亭序微课,可以认识了解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兰亭序》,了解行书特点学,临摹《兰亭序》,从中体会行书的艺术韵味。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好文供参考!9/16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4、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教学过程一、介绍兰亭集序,导入新课。1、关于《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谢万之遁、许询及王羲之子侄献之、凝之、涣之、元之等41位文人墨客在兰亭修禊雅集。王羲之、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共得37篇。王羲之将这些诗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兰亭集》,并为此集作了1篇序,共324字。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原来无题目,今题《兰亭集序》是后人所加。二、赏景识趣主题:文如其人——王羲之的“雅”在写景中的体现(1)自由朗读前两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好文供参考!10/16A辰雅△暮春之初△天朗气清(天高气爽,玉宇澄清)△惠风和畅(微风拂拂,暖意融融)B景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比较:①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上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同为写暮春江南风光,二者有何不同?(丘迟文中是姹紫嫣红,争奇半妍的香艳之美;而本文却弃香艳,只写山、水、林、竹而已,只素淡而已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白诗是明艳之美)C人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杜牧诗“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见注释①)D事雅△修禊事也△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2)辰雅、景雅、人雅、事雅换得作者如何心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对大自然的一种感悟——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其中,往往使人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好文供参考!11/16△游:在水中为游,人自由地观赏也是游,如游览骋:驰骋,自由的联想、想象,因而可突破时空局限B小结:我们在仰观俯察的时候,也是游目骋怀的时候,我们是超脱的空灵的美妙的。我们观察,最后落实的是娱乐,表现的是热爱现世生活,是在自然的感召下抒发的情怀,这就是山水诗的兴起,这种娱乐式的交流,是开始于魏晋时的文人。从他们开始,自然已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了,而是可娱可乐,可歌可咏了,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精心打造的精神或理想的标尺,如同“田园”一样,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累了时候,它成了皈依。成了“诗意的栖居”(3)这种感情浓缩成一句话“信可乐也”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兰亭之会,四者并具,怎不可乐?△信,的'确、确实△“也”为什么不用“矣”?“也”语气平缓,“矣”语气激越,这同样是作者的淡泊宁静,清新雅致的人品、文风的体现。三。情感初探1.启疑:“乐”是不是在全文中一以贯之呢?学生找“痛”与“悲”字2、“痛”、“悲”当代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认为:《兰亭集序》“高高兴兴在好文供参考!12/16饮酒赋诗,悲得太没有道理”,认为作者兴怀悲慨,与兰亭集会情境不合,如何认识。A痛:(1)“痛”在何处?人老、事迁、景陈、寿短→岂不痛哉?(2)“痛”指什么?不是痛苦,痛伤,而是痛惜B悲:(1)为什么会有“悲夫”的感慨?“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看待今人,就像今人看待古人)△“今之视昔”→“每览昔人……不能喻之于怀”说明我与古人同悲(同悲“死”与“生”的感慨)△“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说明: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前人文章一样(2)“悲”与“痛”的比较不同,“痛”是个体之痛,自痛、自悼、自怜,而“悲”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已悲人的,更加深刻。(3)小结: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进行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已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的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的体验是一致的,王羲之正道出了“千古同悲”,才能深深打动我们(“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亦将有感于斯文”)昔人、自我、后人→千古同悲好文供参考!13/16(4)悲不是悲苦、悲痛,而是悲叹四。深度探究(1)理解:《晋书·王羲之传》“羲之素好服食养生,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会稽有佳山水┉┉(羲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王羲之的自我之“志”究竟何在?△关于本文的写作主旨,有下列不同说法,你赞成哪一种?A、篇中从可乐处说到可悲,着眼生死二字,有深意存焉。晋尚清谈,当时士大夫无不从风而靡,剽窃老庄唾余(喻别人一些零星言论或意见),漠然无情,外其形骸,以仁义为土梗(泥土塑的偶像),名教为桎梏,遂致风俗颓弊,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