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10接处警先进个人事迹素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急,群众之事无小事,用汗水造福人民。哪里有困难,那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险情,他的身影就出现在那里。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xx,男,汉族,中共党员,1969年5月28日。自1989年06月至今在xx市公安局工作以来,先后在xx派出所、xx公安分局、xx公安分局和xx派出所工作,从事过户籍和治安管理工作,担任过派出所副所长和所长职位,现在xx市公安局110巡逻民警大队担任一中队中队长。曾先后受xx州委、州政府嘉奖一次,xx市人民政府奖励四次,xx市公安局奖励一次、嘉奖三次,两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自从事110接处警和巡逻防范工作以来,xx同志能按照工作目标,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与公安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立大局意识,坚决执行市局党委和领导的决定;公道正派、团结同志、坚持原则、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工作责任心强,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工作作风深入踏实,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xx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先进个人。“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才有干好工作的热情”这是他干工作的信条。现年36岁的他,身患痛风疾症,但他从未因此而迟到、落伍过,更没有放松过自己。xx年5月的一天中午1点多钟,他因痛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接到办公室电话通知他提前接班,他立即扯掉针头迅速赶到警务站接班。这时同事小黄说:“陈哥你的手在流血”。他按住左手背的针眼说:“没事,分分钟就止住啦”。在平常的训练和岗位大练兵活动中,他作为一名老民警从来没有特殊过,他熟记训练内容,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并参加了县局举行的练兵大比武。他所在的110巡逻民警大队荣获第一名。他从警17年,与他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都知道,他对工作的热情从未改变过,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日夜带领一中队的民警巡逻在xx城的大街小巷,不乱是酷热的夏日还是严冬的深夜,依然见他巡逻在大街小巷的身影。自当巡警的第一天起,他的心里清楚快速反应是110服务社会的重要保证,“快”是110巡警的生命线。两年多来,他带领一中队的民警们快速出警,从不怠慢,共接、处警2115起,并且无任何投诉案件;当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4名,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犯罪,警区内的发案明显下降,充分显示了110巡警保一方平安的重要作用。xx年12月24日凌晨2时08分,xx带领一中队的四名民警巡逻到九号路时接到指挥中心指令:“xx四中旁打字复印店发生入室抢劫”。接到指令,他带领四名民警迅速赶到指令地点时,犯罪嫌疑人已逃离现场。民警将受害人曾某某叫上巡逻车,边了解嫌疑人的特征边沿街追赶犯罪嫌疑人,并将情况反馈指挥中心。2时21分,他带领民警追赶至xx中学对面时,发现三名嫌疑人刚从一辆出租车上下来,他不顾自身安危,一马当先带领民警冲向身带匕首的犯罪嫌疑人,当场将杨某华、赵某飞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刘某辉趁机逃跑,他大喝一声“站住”,并带领民警紧追不舍,当追至两公里外的小石桥处时,他看准时机一个抱腿顶摔将犯罪嫌疑人摔倒在地将其擒获,并缴获价值4600元的两台手机及现金800元。作为人民警察一员的他,对自己崇高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自到110巡逻大队工作以来,他深知巡逻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看阅接处警登记本,及时了解警区内的治安情况,由于他良好的工作习惯,几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警内的发案重点地段、重点时段心知肚明,加之他勤于总结的工作作风。他经常召集民警在一起分析警区内的发案特点和规律,不断研究和创新巡逻防范的新方法,时适带领民警开展有针对性的巡逻防范工作。xx年8月18日为了控制警区内的发案势头,他组织召开了中队会议,会上他提出要改变以往的巡逻模式,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巡逻方式,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对巡逻防范方式的调整。仅8月19日至31日十三天的时间他带领中队民警在巡逻防范中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查获被盗微型车1辆、摩托车2辆。8月27日凌晨1时55分,xx带领值班民警巡逻至桃园路老电力公司门口时,发现路边黑暗处停放的两辆摩托车旁蹲着两个男青年,地上放着一顶头盔,二人的行迹十分可疑。他即停车对两名男子进行盘查,两名男子一名叫王某某,另一名叫陈某某。经仔细盘查,王左脚下踩着的一把摩托车钥匙没有逃过他的慧眼,他将王某某和陈某某带离到巡逻车上;经检验,王脚下踩着的摩托车钥匙能够打开停在旁边的一辆雅马哈150型男式摩托车。后将王、陈二名可疑男子移交xx公安分局调查处理,经xx公安分局查实,王、陈二人正欲行窃时被抓获。在工作中,xx同志的心中始终保持着一颗闪亮的定盘星,那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急,群众之事无小事,用汗水造福人民。哪里有困难,那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险情,他的身影就出现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