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b.com.cn发展尖端水务科技开拓区域及环球市场2008年10月sedb.com.cn发展尖端水务科技开拓区域及环球市场投资新加坡2008年10月首届“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今年6月在新加坡掀开序幕。前来参加水资源周的各国专家代表也参观已经竣工的滨海堤坝。本期重点介绍水资源周大会盛况以及新加坡发展蓬勃的水务工业。02新闻热点04焦点观察留学新加坡:充实知识,建立人脉新加坡除了有三所出色的本地大学,还吸引了多所世界级高等学府在新加坡设立教育和研究中心,是许多中国企业家、经理和高级公务员选择进修的理想学习环境。06焦点观察新加坡奠定环球水枢纽地位首届新加坡水资源周成功举行,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穿针引线下也促成了27项总值近4亿新元的协议,成绩斐然。10面对面一锅红艳,煮沸世界舞台中国十大餐饮品牌之一的谭鱼头把川火锅带入新加坡,并计划把新加坡分店的职员培训成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性团队。内容12面对面中国成就取进展,世界重心向东移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认为中国30年来变化深广,它已强大得有能力改变世界经济的基础。14面对面经济发展局新领导走马上任新上任的经济发展局局长马宣仁医生表示,今后发展重点仍将放在中国与亚太市场,同时也会致力于发展三个特定的新兴领域。15生活脉搏新加坡教学水平佳,来新取经中国学生日增新加坡一文化中心2007年接待了8000名中国学生到新加坡短期游学,并计划大力吸引中国学生到新加坡长时期留学。16数字拼盘亚洲幸福之都在狮城盖洛普向130个国家的1000人进行调查,让受访者自我评定幸福程度,结果显示,国民自认幸福的首12个国家,几乎被富国垄断。新加坡是亚洲最幸福的国家。新闻热点2全球最大、市占率达70%的集装码头岸桥制造商——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投资200万美元(273万新元),在新加坡成立东南亚第一个分公司及备件中心,为新加坡港务集团、裕廊码头、各船厂等公司提供服务,也进一步拓展集团在东南亚的业务。振华港口机械集团指出,在新加坡成立分公司是希望加强开拓东南亚市场,也让集团为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等地的客户提供更快捷、专业的维护保养和技术支持服务,也缩短产品备件的供货周期。其中,新加坡港务集团是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在东南亚最大的客户。经济发展局亚太区司长林国强表示,它展现了新加坡作为物流枢纽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平台的优势。新加坡的亲商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人才以及蓬勃发展的产业将继续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到此落地生根,拓展海外业务。■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投资200万美元,在新加坡成立东南亚第一个分公司及备件中心。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来新投资200万美元新中达成自贸协定新加坡与中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终于圆满结束。新加坡副总理黄根成与中国副总理王岐山于9月4日批准了拟议协定,使新加坡成为第一个与中国谈成全面自贸协定的亚洲国家。新中自贸协定将是新加坡签署的第十四个全面自贸协定。这项自贸协定将在今年10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到北京出席亚欧峰会时正式签订。新中自贸协定是在亚细安—中国自贸协定的框架下进行,但所涵盖的范围更深更广。除了经贸合作外,两国人员往来、海关程序、卫生及植物检疫等也在协定条款中。随着协定的落实,两国商人势必都能从中获益,实现双赢。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左)与副总理黄根成(右)一同搭乘新开通的北京——天津城际高速铁路列车前往北京。另外,新加坡也提出愿意协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鼓励中国的投资公司赴新设立办事处,利用新加坡的投资和管理经验达到走向国际的目标。新加坡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国,新中双边贸易额去年达916亿新元。中国也是新加坡的第一海外投资地,对华投资额截至去年底累积超过330亿美元,发展项目多达1万4367项。■3根据国际万事达卡所发表的2008年全球商业枢纽指数,新加坡挤下香港,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商业枢纽,排名在伦敦、纽约和东京之后。报告指出,新加坡因为投资者拥有良好的保障和低廉的企业税,而在经商环境项目中排名全球第一。庞大的集装箱吞吐量和商用地产的蓬勃发展,也让新加坡在商务中心项目中名列全球第三。另外,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院(IMD)发表的《2008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也指出,新加坡在常年全球竞争力排名站稳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并连续第二年领先于香港。在55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基础设施等四个主要评比项目中,新加坡都名列三甲,更在政府效率这一项受到高度评价。同时,美世人力资源顾问公司所公布2008年全球城市生活质素排行榜,新加坡也在全球215个城市中表现亮眼,成为亚洲最安全的城市,在全球排第9,也是唯一名列10名内的亚洲城市。■新加坡是2008年全球第四大商业枢纽,同时也在2008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新加坡在各大商业调查中表现亮眼新中天津生态城迈入“软件”规划阶段新中两国将设立机制,为天津生态城制定适当的“生态”政策,把生态城从“硬件”规划过程,提升至更具挑战性的“软件”规划阶段,力争在10至15年内实现生态城的建设。新加坡副总理黄根成受中国副总理王岐山之邀,率领多名新加坡内阁部长自9月2日到中国进行5天正式访问。双方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的首次会议上达成了上述协议。目前,生态城内的4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土地准备工作、道路修建及服务中心都已完成、总体规划纲要也大致确立。两国将结合经验之长,通过成立委员会、“软件交流办公室”或二合一等合作方式,针对生态城内的公共住房、居民生活方式、教育、培训及招商引资等领域进行研究,鼓励与协助居民形成环境友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也将有更多新加坡政府机构参与天津生态城项目,凸显了新加坡政府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新加坡副总理黄根成(左)和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右)共同主持新中双边合作联委会。4焦点观察留学新加坡:充实知识,建立人脉新加坡吸引许多中国企业家、经理和高级公务员前来进修。他们回国后,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人脉网络,为中国的经济和公共行政做出重大贡献。新加坡的高等学府的课程迎合中国商界人才的需求,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国大”)和南洋理工大学(“南大”)更是许多中国政商界领袖进修的首选。国大管理学院就和北京大学合办国际MBA,还在1997年推出以中文授课的EMBA学位,并且还吸引超过1万5000名来自亚太地区的企业高管人员参与短期培训课程。此外,国大的EMBA课程还连续两年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为全球前30名课程。另一方面,南大开设的课程深受欢迎,其管理经济学硕士课程和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还享有“市长班”和“高官班”的美誉。南大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办的EMBA在2006年被评为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合作项目第二名,在2007年排名第一。如今,国大和南大校友的足迹遍布中国各地。国大管理学院就为华东校友会举行成立典礼,这也是新国大管理学院继华北校友会和华南校友会后的中国第三个校友会。南大则在广东、山东、辽宁、吉林、湖北和北京设有校友会。据南大北京校友会统计,在北京的校友就有大约600多人,由管理经济学硕士课南大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办的EMBA在2006年被评为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合作项目第二名,在2007年排名第一。5由“联系新加坡”、国大管理学院和华东校友会在上海联合主办的《亚洲全球化战略论坛》,吸引了200多名曾在新加坡工作、学习及生活的优秀人才出席。程和公共管理硕士课程、EMBA、教育管理硕士、创新与创业硕士及本科毕业生组成。国大和南大校友会的倡导人都颇有声望。国大管理学院的华南校友会顾问委员会成员都是中国南部工商业领域的英才,包括星光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林光如、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方洪波、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丹、福建省物价局局长姜榕兴、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丹等7人。南大北京校友会会长就是著名央视主持人沈冰。南大校友李世昌理事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办教育30名人。”校友会积极展开交流联谊会,提升学院在中国的影响力。今年4月,由“联系新加坡”、国大管理学院和华东校友会在上海联合主办的《亚洲全球化战略论坛》,就吸引了200多名曾在新加坡工作、学习及生活的优秀人才出席。“联系新加坡”上海办事处区域主任谢仲贤女士说:“选择在中国上海主办活动,是因为这个城市和北京一样,聚集了不少曾经在新加坡工作的人士。他们有的在专业领域领风骚,更多的在商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论坛突出亚洲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介绍亚洲主要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和新加坡之间微妙的战略伙伴关系,让企业知道如何借助对新加坡的深入了解和与其紧密的联系,在区域乃至国际市场取得优势。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叶伟杰先生在论坛上说:“中国经济发展不但带来机遇,也呈现许多挑战。新加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对许多类似挑战,因此也有许多相关经验可以和中国相互借鉴和学习。两国可以在这些领域携手合作寻求应对方案。”展望未来,新加坡的高等学府将继续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国大已经成立了由副校长卢耀群副教授领导的“面向中国发展战略委员会”(ChinaStrategyCommittee),并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计划在5年内达到每年派送1000名学生到中国进行交换、实习、实地考察旅行,参与暑期课程等活动。总而言之,新加坡为想要充实自我、建立人脉网络的专业人员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和工作环境。■5为何留学新加坡?•除了三所出色的本地大学外,新加坡还吸引了10所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世界级的高等教育学府在此设立卓越的教育和研究中心•其中有欧洲知名的INSEAD,享誉全球的麻省理工(MIT)和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完善的基础设施、多元文化社会打造了生气勃勃的学习环境。•新加坡提供的专业培训和基础技能培训项目受到广泛的认同,为全球各地的人才提供进修良机。6焦点观察新加坡奠定环球水枢纽地位以“城市的可持续性水务方案”为主题的首届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穿针引线下,促成了27项总值近4亿新元的协议。首度国际水资源周取得成功,新加坡环境部和公用事业局将再接再厉,把国际水资源周发展成一个为环球水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平台。72008年6月,首届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在这个珍惜每一滴水的岛国圆满举行,进一步奠定新加坡作为环球水务中枢的地位。新加坡也于同一期间举行世界城市峰会及东亚宜居城市峰会。这三大盛会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8500名部长、市长、高级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私人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代表齐聚新加坡。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各国政府、公共机构和水务公司一共签署了27份合作协议,总值高达3亿6700万新元。在国际水资源周会展期间,各方代表除了参与探讨水源课题的研讨会外,也有机会在一个地点看到最多最新的水务科技。水博览会展出尖端水务科技占地约4000平方米展览场地的水博览会共有300家来自超过20个国家,包括美国、欧洲、中东和亚太地区的公司将参与展出,形成一次盛大的水务业贸易展览。展区内也特别设有中国、德国、荷兰、日本、以色列及新加坡的展馆,重点展出这些国家的水科技。以新加坡展馆来说,公用事业局在展馆内分享了新加坡的水源故事,向会者介绍本地水务业的蓬勃发展,并现场分发新生水给人们品尝。“水”这个天然资源对于弹丸小国新加坡而言从来不是理所当然。内阁资政李光耀在以他命名的“李光耀水源奖”颁奖礼上忆起建国时期,水如何让新加坡变得脆弱,成为决定我们是否能够独立自主的关键。因此,新加坡从第一天起就把水政策放在第一位,迫使新加坡想尽办法增加水源。他说,建国43年来,新加坡不断增辟蓄水池和扩大集水区、清理河道等,充分利用最新的水科技扩大新加坡的水来源。上世纪90年代初薄膜科技的登陆,为新加坡对水供的自给带来曙光。海水淡化和污水净化也让新加坡获得取之不尽的水源。即将完成的深隧道阴沟系统也将让新加坡能回收每一滴污水。首创薄膜科技处理水、奠定了污水净化基础的班奈戴克博士在循环废水、在扩大水源所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获得了首届李光耀水源奖得主。随着新加坡的水务技术的开放越来越纯熟,新加坡水务科技公司如胜科、凯发等水务企业也开始输出科技,协助他国解决水源问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