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免费(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23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免费(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免费(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新颖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二)能力训练点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及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对母亲的爱。(四)美育渗透点领会本诗挚爱母亲的亲情美。二、学法引导在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本身的欣赏。重点欣赏这首诗在表达母爱上的独特之处。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清母女之间的深深的情感。好文供参考!2/232、难点:托物寓情的写法。3、疑点:诗的第三节。4、解决方法:讲解,辩论。四、课时安排2~3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及相关的伴乐朗诵带。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以此作背景,范读诗歌。2、读诗歌,总结诗歌内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予以讨论。3、让学生折纸鹤,折纸船,写上对亲人祝愿思念之言。或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七、教学步骤导语说起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到冰心的诗。冰心,这位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篇章。好文供参考!3/23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1923年8月,冰收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这首诗。(一)明确目标反复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二)整体感知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生字叠dié抛pāo生词天风:大自然之风。吹卷:吹动翻卷。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例:无端生事。至爱:至,极;最。例:欢迎之至。至爱:最爱。2、朗读诗文,理解全诗内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3、自由领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味其精神实质。(三)总结、扩展1、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思念母亲的心情。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八月十七日,好文供参考!4/23她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在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了这首诗。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的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亲、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见到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2、提问:这首诗分三节,每节写的是什么?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童真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废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诗的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可见她这种强烈诚挚的愿望。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纸船。如果说这一现象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就显示好文供参考!5/23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3、提问:这首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①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②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③诗以洁白无瑕而轻盈的纸船作为寄托物,有利于想像的展开。④诗是自由体,但感情的潮水自由翻腾,风格质朴、委婉。八、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一(1)2、折一纸船或纸鹤或写一首小诗交上来。九、板书设计纸船——寄母亲冰心十、随堂练习繁星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好文供参考!6/23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思考题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3、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答案1、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2、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七年级语文《观沧海》教案设计2一、说教材《观沧海》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15课中的一首古诗。该单元是围绕“亲近自然”这一话题来编排好文供参考!7/23的。这首诗是东汉末期文学家曹操在一个秋天登临碣石山后,观看了雄伟壮观的大海有感而写的,表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文章气势恢弘,风格豪迈,情感昂扬。很能够激发中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初中语文课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佳作。这首诗,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写景上,抓住大海的浩瀚壮观;抒情上,激情豪迈;手法上,用了情景交融、想象、夸张等主要手法。抓住这些特点,解析了文本特征,就容易确定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一节课的目标,除了准确解析文本之外,还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单元要求以及学生情况来设定。本单元的要求是“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这也是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还指出“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思路,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联系《观沧海》这首诗的特点(如上所述),这些要求都可以作为目标设定的范围。目标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定的,初一的学生由于自身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进入文本的深度有限,对诗歌的赏析能力不足。这首诗相比他们在小学所学的篇幅长些,意境更丰美,所以品读是诗歌教学应该加强的地方。好文供参考!8/23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学定位为朗读(感知)、品味(认知)、情感(升华)三个层面。具体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会文章情感。2、初步学习运用诗歌鉴赏技巧,品析诗歌语言。(因为初一学生对品析方法掌握不多,只能是“初步”,品析能力有高有低,全在于老师的诱导与培养。)(二)方法与过程目标:1、在朗读中,获得语感情感体验。2、在探究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豪迈壮志,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积极进取的精神。重点是:1、朗读体会,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赏析语句,品读探究。难点是:通过赏析主旨句,体会曹操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有了具体明确的目标,还要有相应的教法和学法。三、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这节课,我主要使用:好文供参考!9/231、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于古诗教学,最恰当不过。)2、品析探究法。有道是,一切学问都是从疑问中得来的。朗读之后,只是提高了语感,达到初入文本,整体感知的层面。为了让学生深入文本,凭借积蓄知识,依据自身经历,运用联想与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还要品析探究。这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为了达成目标,我还将使用讲授法(如诗歌赏析的角度)、对话法(如引入部分)、练习巩固法等辅助教法完成教学。(二)说学法教法与学法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老师的角色就是诱导,学生角色就是探究,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主要是引导学生:1、借助工具书预习。2、加强对文本的朗读(课前课后都要读)。3、要学会批注和笔记。4、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四、说教学设计这节课,我打算用一课时,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一)情趣导入。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导入重在激趣,吸引学生注好文供参考!10/23意力,为上课蓄势。先由网络消息导入(最近网络消息“曹操相貌复原,姿貌短小,男性雄风十足”“曹操相貌逼真复原,相貌英俊,惊叹英雄真容”),然后让学生谈谈“心目中的曹操”,老师顺势引入课文。(二)告知写作背景。特定的人,特定的经历,写出特定的作品。介绍背景,有利于学生找到感悟文章的切入点,在欣赏中与作者对话,形成共鸣。(三)进入文本,整体把握。1、朗读。老师范读,集体读,个性朗读,师生评价(告知评价角度)。2、学生质疑,交流解决。这个过程要花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交流探讨讨论有价值的信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涉及重难点的转入下一个环节完成。在总结学生质疑研讨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如下问题:这首诗主要写了了什么内容?(整体把握)表达什么情感?(四)深入文本,品析课文,突破重点。再次朗读之后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同桌、邻桌之间)。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抓关键词,一点突破。)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抓思路,顺藤摸瓜)3、诗中写了哪些意象?写出了什么特点?用笔画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验。(抓内容,体情感,层层渗透)好文供参考!11/234、诗中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抓手法,为突破难点铺路)(五)由景入情,情感升华,突破难点。对话引入:作者用恢弘的笔调,昂扬的激情,描绘了浩瀚壮阔的大海,催人奋进。刘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联系作者的身份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解决步骤:1、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2、赏析主旨句(“日月之行”句)(引导学生从手法,内容,情感等多角度赏析,且做好笔记)以上几个问题环环相扣,螺旋上升。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了。若时间允许,让学生当堂背下这首诗。(六)学以致用。通过练习中考题——《观沧海》赏析题,让学生轻松完成,体会成功的喜悦。题目(略)五、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涵盖内容、情感、手法等方面,对理解课文起到支架性作用。说课完毕,谢谢!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学习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好文供参考!12/23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1篇介绍植物的文章。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数2-3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好文供参考!13/23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3、学生自由学习。四、汇报交流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