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16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教案【汇集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教案【汇集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讲授新课:【第一篇】(一)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1、出示录像或投影:向学生演示常见的苔藓植物,如:葫芦藓、墙藓、地钱等,向同学们简要的介绍这些植物的名称及生活环境。2、请学生讲述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苔藓植物为什么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引出下面的实验。3、组织学生按照实验五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观察:观察重点:(1)识别实验中所给的苔藓植物是录像或投影中介绍的哪一种?(2)观察所给苔藓植物的外形、颜色,并对植株的高度进行测量。(3)观察所给苔藓植物的根、茎、叶的特点。(4)认真填写观察记录表。4、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好文供参考!2/165、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结果的汇总、分析,得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果学生分析的不全面,教师可进行补充。重点强调:(1)苔藓植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有茎、叶的分化,一类没有茎、叶的分化(2)苔藓植物的茎、叶中都没有输导组织。6、提出问题:苔藓植物为什么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总结: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二)苔藓植物的经济意义:1、出示苔藓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或投影,或由学生介绍本小组收集的有关资料(这项活动应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2、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苔藓植物的经济意义。3、教师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补充。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好文供参考!3/16计算方法,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2、了解玻片标本的种类。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训练学生规范操作的技能。情感目标:1、通过显微镜的使用训练,对学生进行遵守实验室纪律的教育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2、在实验中,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质疑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知识体系图解本节教学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观察细胞的用具》这部分内容,通过对显微镜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显微镜在生物实验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为今后实验教学打下基。'“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学生步入中学后的第一节实验课,课本从取镜、安放、对光、观察到收镜,每一个步骤都详细叙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认真组织并上好起始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纪律,对于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节的重点是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不必好文供参考!4/16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为下一节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法建议这节实验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生物学的第一节实验课,因此,开始实验操作前,应进行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设施的教育,注意将实验过程组织好。这一节课的重点要放在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上。这一节课不要求观察载有实验材料的玻片标本(只要求观察诸如贴有“上”字薄纸的代用玻片标本)。目的也在于让学生弄清楚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达到教学目标:(1)让学生参看课本上的插图,对照显微镜实物,自己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进行显微镜的使用操作训练,然后经过学生的归纳、概括,课后通过填写《实验报告册》及时进行反馈,来检查教学效果。这样可以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师应强调的是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有关的注意事项,最后总结操作步骤的顺序、重点内容,并及时表扬在操作和纪律上表现好的学生。通过这种“纲要化”处理,提高学生记忆的选择性,有利于记住最关键的东西;好文供参考!5/16(2)尽量的让学生利用课上时间反复多次练习,以提高学生记忆的牢固性;并把学与用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记忆的形象性。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观察细胞的用具重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难点:第一次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手段:以学生个人及小组活动为主教学设计思路: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在教材中用图表示得很清楚,教师不需要讲的过多或过细,完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学习方法,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教师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显微镜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教学过程:本节内容为1课时。导入:显微镜是一种可将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物体放大的仪器。活动一: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分的结构及用途要求:1、学生对照课本P8—9的图片和相关文字,利用实物观察并记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用途。(观察前,教师需先讲解显微镜的提取、安放。即: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靠在胸前,平稳的置于桌面。)2、同组同学相互考查记忆结果。好文供参考!6/163、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利用挂图或实物讲解。教师总结(重点介绍反光镜、物镜、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活动二: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要求:1、学生对照课本P8—10的图片和相关文字,按要求用显微镜观察“上”字装片。2、由于对显微镜使用还不够熟练,要求学生练习时动作要轻,以免损坏显微镜。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巡视,并急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总结:显微镜的。操作过程提问: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有什么不同?2、放大倍数的计算。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得出结论:1、物像与实像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活动3:学习玻片标本的类型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一片树叶,感受在显微镜中的视野状况。提问:为什么视野中看不到图像?如何才能在显微镜下到树叶的微观结构?组织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汇报教师总结:显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好文供参考!7/16玻片标本的种类(1)永久性玻片标本:可长期保存。(2)临时性玻片标本:不用长期保存。组织学生阅读P10玻片标本的类型,并在给出的永久玻片中找出相对应的切片、涂片、装片。三、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册板书设计:第一节观察细胞的用具一、显微镜的使用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整理二、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探究活动自制简易显微镜目的:通过自制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材料:圆形花镜片两个;马粪纸(鞋盒也可)一张;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块;小镜片一个;铁丝和圆钉若干;乳胶;小木好文供参考!8/16条。制作方法:1、取长15~20厘米马粪纸,宽以花镜片周长为准,宽出1厘米即可,卷成筒状。2、用透明胶条将花镜片分别固定在纸筒两端。3、取10厘米X10厘米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块,中央开直径为1厘米孔一个。4、在三合板一边的中点和相对的两角处各粘一个高5~8厘米的木条腿。5、在三合板(相当于载物台)的上面两后腿的中间位置竖直粘一个高20厘米的小木条。6、用铁丝(10号铅丝)弯成一镜筒支架。一端套住镜筒,另一端固定竖直木条上(手动其一端可使镜筒上下移动)。7、在三合板下面,用铁丝弯一个反光镜支架,将小镜片装片上,固定在通光孔下。8、使用时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即可,注意用手上下移动镜筒时要轻慢和稳(放大倍数依花镜的度数而定)。初一生物教案【第三篇】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目标:1、知识目标:好文供参考!9/16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2、能力目标:认同认真观察记录的重要性,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情感目标:体会在探究过程中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重点: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教学难点:尝试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教学过程:一、激疑,导入新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很有趣的:“探索生命的方法”。请看我手中的这幅图:(腐烂的肉中正在蠕动的蛆),看到这些,你最想知道什么?二、引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1、提出问题:“蛆是从哪儿的”?引导做大胆的猜想:从而过度到第二步骤。2、做出假设:(1)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引导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虽然不是事实,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假设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是错误的。3、实验:(1)学生自主设计:好文供参考!10/16(2)教师引导: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碗里,其中一个碗口覆盖着纱布,另一个碗口敞开。(3)讨论:你认为实验成功还要做些什么工作?观察、记录、调查、搜集证据、排除其他因素干扰(4)小结:A、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B、所有实验都有变化的因素,即变量,如水、光、温度、时间、体积等都可能是变量。C、实验中要控制变量,最好的方法是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4、得出结论:结论可能支持假设,也可能不支持假设。5、表达交流三、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2、讨论:(1)你能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吗?(2)你觉得实验要成功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3)为什么活动结束后要把蚯蚓放归大自然?3、小结:好文供参考!11/16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是基础;观察、实验、调查等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推理、判断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此外还要善于与他人合作,这些都是成功的关键。四、情感教育:通过这次活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五、思维拓展:菊花一般在秋天开放,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影响菊花开放生态因素时,有的认为菊花的开放是受温度的影响,有的认为是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请你就此问题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菊花开放的生态因素。六、总结。初一生物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能够举例说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3、知道蕨类植物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在自然界中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使用放大镜或肉眼观察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好文供参考!12/162、通过对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学习蕨类植物的知识及其经济意义,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了解蕨类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学建议一、本节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蕨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及与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特点,是学生了解蕨类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树立生物体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观点的基础;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由于有真根,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决定了它是比较高等的植物,但又由于它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还远不如绿色开花植物发达,这又决定了它仍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因此比绿色开花植物低等。所以,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三、教法建议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盆栽的蕨类植物的实物。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认识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如果没有新鲜的蕨类植物,也可用带有孢子囊的腊叶标本。观察蕨类植物时,要注意肾蕨、好文供参考!13/16铁线蕨等地上部分是大型羽状复叶,长长的叶柄和地下的根状茎相连接。要让学生注意不要将复叶中的小叶当作蕨的叶,不要将叶柄当作茎,不要将地下茎当作根。蕨的不定根遍布在根状茎周围,它的根是真根。真根和假根的区别是真根已经有组织分化,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根尖有根毛区。观察时如果学生注意到了带有孢子囊群的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生有孢子的蕨类植物,孢子与蕨类植物的生殖有关。关于蕨类植物的生殖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可以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蕨类植物的重要价值。教学设计方案重点: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难点:对蕨类植物的观察结果的分析设计思想:本节课是通过对具体几种常见蕨类植物的观察,让学生分析总结出蕨类植物的特征。由于学生对蕨类植物不是非常地了解,所以可以利用实物、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建立直观的感受,以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通过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