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17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通用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通用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第一篇】主旨:作者仅用5、6百字围绕着“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一)教学目标: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二)教学流程:好文供参考!2/17一、揭题,质疑1、揭题,齐读课题。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1)指名读准字音。(2)用“潜”组词。(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好文供参考!3/17(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1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的整体把握了。)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好文供参考!4/17教学重点难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图片,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2、导入课题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生:刚刚过去的20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3.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问题:生:怎样呼风唤雨?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生:呼风唤雨靠什么?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师:谁来帮助解决?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师:呼风唤雨,原本指人想象中的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就是支配自然的能力。在电视中、故事里,你知道谁具备了呼好文供参考!5/17风唤雨的能力,能为我们介绍?生:孙悟空观世音……一、预习探究:过渡:呼风唤雨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2.边读边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二、合作交流:1、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1)自己读一读词语。(2)学一学:2.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生1:(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3、小组讨论交流:好文供参考!6/17三、品读体验:1.师:我们读了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哪位同学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生:20世纪。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生读,师评价。2.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来呼风唤雨?生答:当然是人类。3.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4.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课下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谁来说说。师过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上节课我们提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1、师: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2.交流。(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好文供参考!7/17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来想一想。4.师:好了,谁来说说?生1:20世纪的成就很大。好文供参考!8/17生2: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5.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是哪句诗呢?指名学生回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6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7.指导朗读: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8、区别“发现”与“发明”(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板书:人类登上月球人造飞船人造卫星潜入深海潜水艇电视远洋船舶飞机原子核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好文供参考!9/17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飞船登上月球,人造飞船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已有奥秘,这是发现。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4)师总结:例:发现原子核(5)师:把你的正确答案写在表格里。发现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人造飞船人造卫星电视潜水艇飞机远洋船舶四、巩固延伸: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再一次感受一下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畅想讨论交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2.师:我们在享受20世纪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好文供参考!10/17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第三篇】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下面我将从一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做以说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主题,由《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的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4篇课文组成。而《呼风唤雨的世纪》作为1篇主体课文,讲述了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反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学生分析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由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尽量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验文本、升华情感,在抓双基训练时,要注意学生不脱离课文、回答问题、质疑解疑,却必须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自主求知欲望和能力强,因此好文供参考!11/17这样设计能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确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遵循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协商,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三、教材处理根据课文的编排意图来确定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读中感悟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指导,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好文供参考!12/17学习语言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即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开拓文本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合作交流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由什么不好文供参考!13/17同?”这一环节中,我情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