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报告(5篇)为了让您满意我们制作了“立项报告(5篇)”。大家都说,实践后才会有收获,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都需要撰写报告,撰写报告,可以锻炼我们在项目总结和陈述上的能力。希望您能从我的经验中学到一些东西!立项报告【第一篇】秦皇岛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生本理念下的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qhd125kt2011216学科:语文课题主持人:袁瑞雪课题人所在单位:青龙县八道河总校课题组成员:王辉陈宏志常金亮王宪军邓文辉李清娟陈志勇崔兰芳张秀莲周海侠丁晓侠一、课题的提出正在深入推进的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引导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向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转变,为他们终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把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与构建高效课堂有机结合。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理念,引领师开始尝试着实践生本教育,重点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全体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还有一段距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持续的教学行为,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的老路上去。针对此状况,我校课题组提出了《生本理念下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并进行研究,积极探索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和内容。(一)任务:本课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研究完成所有的科研内容,并达到所有课题研究的各项目标,确保顺利通过验收。(二)研究目的1、彻底转变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自主、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2、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努力为学生营造人性化、民主化、情感化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互动、合作、交流,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预计有以下突破:1、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生本教2育的理念,找出生本教育与我们阅读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生本教育理念与阅读教学有机整合;2、构建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小学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验证。3、提供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课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三)研究内容:1、调查、分析影响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2、课前准备工作研究,及学生课前研究与教师学案设计有效性的研究。3、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4、构建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4月: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5月: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6月: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5月)课题研究方案由袁瑞雪负责撰写,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实验教师可以边学习边实践,各位实验教师以本校课堂为主阵地,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同时,通过网络交流、集体研讨、反思,进行小学语文多课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通过课例、案例研究,撰写心得、论文、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总结实验方法,研讨存在问题,写出具体材料。2011年9月:深入课堂,寻找存在问题:学生课前学习方法、课上的小组合作、教师的学案设计等。2011年10月:针对学生心理、年龄、地域和学习兴趣等特点,寻找对策。2011年11月——12月: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和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积累资料;2012年2月——2012年10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教学设计、案例、课例研究、主题研讨、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学研究,初步构建适合农村小学语文多课型有效教学模式。2012年11月——2013年5月:论证教师进行课内有效教学和学生素质提高的初步效果;3、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2013年6月——9月: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师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2013年10月——11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2013年12月:整理课题组成员探究总结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案例、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高效教学模式体系。2、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指导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3、调查法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4、观察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5、实验总结法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五、课题的保障条件(一)课题组人员情况:课题负责人善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同志,有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以及一些优秀的一线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他们都是教师中的骨干力量,都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每人都是无私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且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善于实践。课题组成员均有课题研究经历,承担或参与过(或正在研究中)多项市、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他们撰写的论文曾获省、市、县级奖励,这为本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保障条件:1、时间保障子课题申请立项之前,我校就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后将利用这半年的时间进行总结和提炼。课题组成员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2、经费保障经费由课题组成员自行筹备与学校支持相结合。3、设备资料保障1学校图书室文献资料丰富,教师可以随时查阅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文献资料等,为教师开展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学校已接入因特网,内有校园网,为实验提供了交流平台,保证了实验活动的开展。4、制度保障1实验研究工作常规:A、建立周实验研究工作日制度,每周星期五为课题实验工作日;B、建立月研讨交流工作日制度,每月最后一周周五为研讨交流日;C、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定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理论素养;D、制定实验操作规程,落实实验方案;E、实行分工协作制度,使实验人员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合作;拟定了科研课题教学管理评价方案。2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配备工作扎实,有创新意识、有开拓精神、有较好业务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承担有关课题研究。使实验科研人员在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互补并形成结构优势。强化角色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实验教师要明确实验班是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高层次教学班,实验教师应当既能教学又懂科研,克服主客观困难,努力完成研究任务。学校要保证实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为实验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考察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3实验研究条件建设:逐步完善校园网络建设,配备实验必需的设备、软件,保证实验研究所需费用。4建立实验研究专项档案,所有资料都要进档归类,专人妥善保存。六、参考文献:1、《教育走向生本》、《谛听教育的春天》等书籍。郭思乐2、《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教师教育科研的起步》张金华3、《高效课堂22条》李炳亭6立项报告【第二篇】《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立项论证报告卢龙县单庄小学课题研究小组彭娜一、本课题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研究现状(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1、本研究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对影响课堂教与学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影响课堂教与学效益的相关问题,探索提高课堂教与学效益的策略,建构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为客观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关注教学的效益等积累资料并提供探索的经验。为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确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益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2、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老师实施教学活动和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课堂教学效果反映教学的效益,是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对教师来说,从事课堂教学不但需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更需要学会全面地、辩证地认识教学理论,需要学会灵活地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本课题研究通过聚焦课堂教与学的问题,促使教师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自身价值等方面获得提高。也通过反观课堂教学实践,对其进行深度思考与梳理,使教学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丰富教学理论。3、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们努力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论,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系统而复杂的教学理论不易被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在在明显的分离,课堂教学形似而神不似,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本课题的研究,将通过对小学课堂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把教学理论变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4、本课题的研究不是由研究人员先拿出一个现成的问题,而是聚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个一个比较小的但一定会出现的问题,是符合教师工作特点的实践性研究,是由个性到共性,由具体到概括的归纳思维过程。(二)研究现状: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的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忽视学生。这就造成了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发展的教学环境。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教学过程。我校虽然已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但新课改理念和新的课堂行为尚未完全形成,严重制约了新课程的落实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促使我校教师重新学习课程标准、深层次探索实践新课程思想,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二、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一)研究目标1、深入探索小学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内涵、特征,探讨师生交往的技巧,形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指导策略。2、转变教师的观念、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和充满尊重信任、平等理解、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3解决我校“学生怕老师”(老师太过威严,难以沟通,无法接近)、“老师怕学生”(学生动辄以侵犯人权,体罚相要挟)的现状,使师生相互尊敬、相互关爱真诚相处,共同健康发展。4、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5在我校构建一个和谐的、利于知能发展、人格健全、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二)研究内容1课堂教学行为与师生关系的研究。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转变传统师生关系的研究。3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4新课程下班主任工作的研究。5学校、家庭与师生关系的研究。(三)研究假设1.相关概念的界定1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